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常州老城厢复兴之“历史文脉”之青年传承行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6 浏览次数:  字号:〖
 

0373

马凌等9人

关于常州老城厢复兴之“历史文脉”之青年传承行动的建议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资源深厚,名人辈出,然而我们的年青一代,尤其是青年学生对我们常州的本土文化与人文历史或知之甚少,或不甚了解,甚至有少数在常就读的外地学生根本就不了解常州文化。此状,不仅不利于常州老城厢文化复兴,而且不利于常州未来文化传承与发展。

  1、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就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并明确“育新人”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之一。常州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常州优秀的历史文化理应得到系统的整理、立体的宣传及创新的传承,常州的年青人和在常的年青人理应成为常州文化的传承人与宣传者。常州老城厢的复兴及常州未来的发展终究要靠年青人,所以“历史文脉”之青年传承是一项的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也是常州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2、《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以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保持老城肌理,打造文化地标,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深厚底蕴,留住乡愁记忆,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充分融合,让城市有根有魂”。常州的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老城厢的商业文化,甚至是民俗文化必须融于一体,它们既是常州文化的名片,也是常州的根与魂,可借助老城厢的复兴之契机,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地方特色,引导年青人去更多地了解、传承和发扬,让常州文化植根青年一代的心中,让文化自信成为城市的软实力。
  3、常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并常州地方文化融合,活化传承,即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从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践行、发扬。常州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千年的运河文化、百年的红色文化、近70人的名人文化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如何传承、怎样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审视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理由,建议如下:
  1、整合资源,拓宽宣传途径,系统推进。深挖常州文化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多措并举,系统推进,不断扩大宣传力与影响力。建议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传播途径如电台、电视台、纸媒等传统传播方式,更要充分挖掘现代传媒资源,如哔哩哔哩、B站直播、抖音等年青人所喜欢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与影响力。
  2、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学者(爱好者)对常州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与挖掘整理,并带着研究成果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3、引导和鼓励现有各级各类文化研究机构、纪念馆等主动承担常州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工作,既要“走得进”,又要“走得出”,即:不仅要立足馆内参观学习,而且要让更多的研究成果能走进校园、社区,扩大宣传受众面。
  4、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开展以了解常州民俗文化、家乡特色文化等为主题的专题活动,鼓励学校主动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如开设以文化传播、传承为主第三课堂,开展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常州名人,领悟常州精神,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浸润,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广旅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A

公开

常文广旅复〔2024〕80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373号的答复

马凌等10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常州老城厢复兴之“历史文脉”之青年传承行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强保护研究。完成青果巷、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完成常州文庙大成殿、崇真女校旧址等文物修缮工程、常州三杰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工程以及盛宣怀故居、夏家大院等名人故居展陈提升。编印出版《常州历史文化名人大辞典》《江苏文化史(常州卷)》《寻踪常州老城厢》《常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常州运河碑刻调查与研究》等图书专著,为延续历史文脉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促进馆校合作。常州三杰纪念馆入选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推进展教融合创新,服务高校思政教育”案例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红色1 N”实境思政课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常州方志馆成为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及多所学校的教育基地。常州博物馆与常州开放大学联合申报的“文博知识进社区”馆校合作项目被省教育厅遴选为2023年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老城厢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学校开发“青果印象”“文化溯源”等系列校本课程。

三是策划系列活动。连续举办江南非遗嘉年华、第六届常州汉服嘉年华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大庙弄·青年里”开街推出“老爷车”秀、灯光秀、集市、音乐会以吸引了年轻群体。《秋之白华》民族音乐会暨瞿秋白红色音乐思享会,沉浸式短剧“又见少年阿霜”累计演出50余场。结合省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推出江南地区红色人物家谱家训展、“大美常州二十四节气”展等。举办市级“红领巾讲解员”活动,以“童言童语”讲解常州文化故事。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推出《在常州老城厢“文化会客厅”,感受常州文商旅融合发展魅力》等系列报道,覆盖人群破千万,网络点击量超亿。围绕“文化传承发展”等主题,创作《“青”爱的常州》《Z世代择城记》等新媒体作品35期。常州三杰纪念馆上线“云上”综合性服务平台,开拓微博、抖音、今日头条、b站等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服务。全市广泛建立青少年思想引领综合服务平台——“青年学习社”,建设“觅渡·追光”“惊雷·回声”等“青年学习社”线路19条。

老城厢文脉保护传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形式不够丰富、覆盖面不够广泛、文化传承不够系统等短板问题,特别是青年群体还没有充分参与其中。在提案中,您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老城厢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更好引导、发挥青年群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是整合优势资源,线上线下全面宣传。对老城厢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批承载中华文化、深受大众青睐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文创新产品。开展数字化赋能方式创新,做精做优“云上博物”数字展览空间和“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加快建设数字博物馆。用好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产品质效,通过角色化演绎、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趣味化展示,生产一批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全媒体产品,引导青少年主动了解和学习常州地方文化。

二是培育品牌阵地,做好传统文化解读。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等相关要求,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深化“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品牌建设,建优用活“青年学习社”阵地,优化青年讲师团结构,持续打造青年学习社线路、红领巾研学线路,以“一次主题团日、一次团干部领学、一堂云端学习、一次城市循迹”等推广“青春思享”行动。

三是加强活动策划,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常州文化旅游节等时间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系列宣讲活动,生动鲜活、通俗易懂讲好常州历史文化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推介一批传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创作一批精品文化力作,策划一系列街头艺术展、“野生”音乐会、青创市集等文化体验活动,招募青年“城市推介官”,在寻访体验中生动宣传常州历史文化魅力。

感谢您对常州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研究和关注。

签 发 人:严 俊

经 办 人:陈永刚

联系电话:85686352

(此页无正文)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