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将“青春乐都”打造成常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5 浏览次数:  字号:〖
 

0324

严旭华等2人

关于将“青春乐都”打造成常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建议

  2023年,常州加快发展“音乐+旅游”业态,累计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超1.8万场次,同比2019年增长18%。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新龙芒禾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潮流文化艺术周”等大型演出活动22场次,场均参与人次近3万人,总计吸引乐迷近60万人次,其中约80%的观众为市外乐迷,18周岁至35周岁的乐迷占比约90%,男女比例约1:3,累计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综合消费近60亿元。常州有“青春乐都”的新爱称。

  1、营造“青春乐都”的意识不强。音乐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好方式。国内许多城市不遗余力打造音乐之都这张名片。如蚌埠市委市政府重视音乐节文旅营造,打造“蚌埠·踏浪而行”品牌,吸引众多青年涌入这座三线城市。目前我市尚未有市级层面“青春乐都”的顶层设计,缺乏“青春乐都”的整体规划、系统策划和联动计划,持续营造“青春乐都”的服务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2、音乐产业支撑度不足。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教育培训等。常州音乐产业目前尚局限在音乐培训、音乐演出和音乐制作等方面,这与国内一、二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常州还缺乏顶级的音乐空间,目前没有一家可以媲美一线城市的专业音乐厅。音乐出版与发行、音乐设备制造、音乐衍生品开发等方面的基础还较为薄弱。
  3、音乐人才和音乐要素相对缺乏。音乐人才是打造“青春乐都”的关键,但目前常州音乐人才缺乏,且一些专业音乐机构和乐团中的优秀音乐家,为更好的发展机会和优厚待遇而离开常州,常州籍优秀音乐人才回常意愿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春乐都”的发展进程。同时,在音乐文化培育上,往往忽略常州自身文化特色和自身音乐优势,而追求流行的音乐形式和文化,对于本土文化、音乐文化的关注度较低,从而也导致了音乐文化的同质化。

  1、从培育城市名片的高度来打造“青春乐都”。《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锋,同时这首歌也是常州城市的文化标识。常州走出了赵元任、吴祖强、陈蝶衣等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大家名师。常州籍音乐家创作的《红色娘子军》《南屏晚钟》等歌曲经典传唱、耳熟能详。明清时期江南音乐的“常州样态”影响深远。常州是有着厚重音乐底蕴的城市,打造“青春乐都”,对常州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特别意义。同时,在推进老城复兴和“两湖”创新过程中,音乐是“双芯联动、双星闪耀”的重要媒介和载体,通过打造“青春乐都”,有助于“青春留常”。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青春乐都”的顶层设计,成立相关专班,建立一整套运作保障机制,形成培育和发展“青春乐都”的合力。借鉴哈尔滨、张北等城市的经验,抢抓文旅释放的机遇,丰富文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做强营销推广,擦亮“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名片。
  2、以传承城市文化的深度来营造“青春乐都”。一是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地的音乐文化。常州音乐名人众多,传统音乐品种繁多,要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再现本土音乐和常州名人音乐。二是鼓励原创音乐创作,创建多元化音乐品牌,为现代音乐注入地方特色,使音乐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以音乐为切入点,以流行社群、流行品牌、流行生活方式为载体,逐步将音乐融入市民日常。
  3、以支撑文旅中轴的力度来塑造“青春乐都”。一是繁荣音乐演出市场。持续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如音乐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让“青春乐都”成为近悦远来的欢乐地,将“流量”变“留量”。二是推动音乐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音乐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的合作模式。要结合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音乐旅游产品。将音乐植入影视作品,扩大常州传播力。举办动漫主题音乐会、动漫音乐创作大赛等,助力文旅中轴建设。
  4、从发展音乐产业的角度锻造“青春乐都”。一是打造高品质音乐空间。要优化音乐演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大中小型演出场馆,引进国际先进的音响、灯光、舞美设备,提升音乐演出的专业水准和观赏体验。二是加强音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开展音乐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音乐人才来常州交流创作、演出,提升本地音乐文化影响力。要加大音乐教育普及力度,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提升整个城市的音乐素养。加快音乐人才的培养,建设音乐学校、音乐工作室等,为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强化与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高校、机构合作,提升本土音乐水平和档次。三是扶持音乐产业发展。要加强音乐产业规划,建设音乐产业园区,引进音乐企业和机构,提升音乐产业的集聚度。同时。加大对音乐制作、唱片发行、版权管理以及音乐人才成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夯实“青春乐都”的基础。

文广旅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A

  公开

  

  

  

  

  

  常文广旅复〔2024〕76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324号的答复

  

  严旭华、马凌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青春乐都”打造成常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常州顺利举办大型音乐节、演唱会22场次,吸引乐迷超过60万人次。据大麦平台和灯塔专业版数据,常州位列2023年“全国音乐节票房”和“音乐节想看用户城市"两个榜单第一,为常州带来近60亿元的文旅消费。2024年,长荡湖芒禾音乐节、新龙潮流音乐节、凤凰传奇演唱会、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相继开唱,更是带火了常州“青春乐都”IP,网络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城市品牌形象、知名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建立协作机制,全力打造“青春乐都”城市品牌形象

  年初,市政府办牵头建立了《常州市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市级协作机制》,协作机制成员由文旅、网信、公安、城管、交通等8部门组成。明确协作机制主要职责是:综合研判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风险,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管理,压实演出举办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等内容。明确了风险研判、舆情监控、协同监管等6方面主要任务。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在演出活动中的职责。做到“各级政府搭台,各部门积极参与,企业主体唱大戏,共同打造人气、票房、口碑俱佳的合作模式”。

  二、推动音乐产业建设,助力“青春乐都”城市品牌形象打造

  一是引导各辖市(区)、开发园区根据发展实际需求,逐步发展音乐产业,完善音乐创作室、录音棚、演出场地等,支持音乐创作、演出、教育等各个环节,为音乐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和表演环境。促进音乐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音乐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引导各辖市(区)、开发园区因地制宜,在国际社区、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建设中融入文化、音乐等元素,鼓励在投资推介时,利用文旅、音乐等元素推广园区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尝试培育本土户外音乐节品牌,将户外音乐节这种潮流体验与经典文旅IP有机融合,致力打造出一系列可在各类平台传播、可在不同条件下运营、可为常州“532”战略引流的户外音乐节品牌;四是聚焦“太湖湾”和“新龙”两大音乐节品牌,打造相对固定的演出场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体验感。

  三、落实相关政策,保障“青春乐都”城市品牌形象打造

  一是围绕《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发〔2023〕3号),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着眼占领消费制高点,聚焦文旅消费领域,积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我市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二是持续举办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部署要求,积极承办全省2024“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启动仪式,持续推出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精心打造“音乐 旅游”“赛事 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三是提升文旅市场主体发展动力。持续加大对文旅企业支持力度,开展市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补,指导企业申报江苏省旅游发展基金、“苏旅贷”、“苏服贷”等专项金融产品等,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启动新一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认定工作,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签发人:严俊

  经办人:张凯

  联系电话:85682524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