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打造府学文化圈,推动老城厢复兴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4 浏览次数:  字号:〖
 

0284

邓勤等11人

关于打造府学文化圈,推动老城厢复兴的建议

  拥有全市近80%历史文化遗存的老城厢,是常州城市的“根”与“魂”,承载了龙城的文化底蕴,是广大常州市民的情感寄托。自老城厢复兴发展工作启动以来,一批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让老城厢不断绽放出新魅力。然而,老城厢在复兴改造的的同时,部分历史遗存“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效应。以老城厢复兴的重点区域荷花池街区为例,这里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人文相映成趣,轶事典故不胜枚举:庄严的文庙、常州府学(现常州市第二中学)是电影《觅渡》取景地,书香人文、薪水相传;雅致的未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肃穆的瞿秋白故居,白墙黛瓦、红色传承。还有中山纪念堂、蔡旭故居、大陆饭店旧址、万福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

  但是目前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未能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缺乏整体把控、资源有效整合力度不够、文化圈层塑造主题不突出等问题。
  老城厢复兴是提升城市能级、发展城市经济、传承城市文脉、扮靓城市颜值的必然选择。但调研发现,常州老城厢复兴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重视: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缺乏广度深度。常州拥有的良好文化资源储备数量,让老城厢片区在未来仍具备较大的资源开发潜力。仅以荷花池街区而言,就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但是,在老城厢改造过程中,对一些特有的老地名沿用、保护、宣传不够,市民缺少感知,社会影响力也不够。如常州府学(现常州市第二中学)边的文在桥是原本文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历史变迁,逐渐沉寂。同样,身处于乌龙庵的大陆饭店是我市民国初期建筑的代表,融汇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印记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徐志摩、陆小曼、梅兰芳、周璇等各界名流都曾下榻于此,但是随着城市改建,建筑缺乏修缮且难以完整保留,市民们无从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是老城厢改造缺乏整体效应。在荷花池街区范围内存在瞿秋白纪念馆、常州府学、未园、中山纪念堂、庄蕴宽故居、蔡旭故居、长沟别墅、大陆饭店旧址、崇祯女校旧址、万福桥等一系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些历史遗存各具特色,但整体看则主题不突出,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既没有在文化上有所呼应,也没有围绕这些历史遗存构建起相应的旅游路线,对市民和游客缺乏吸引力。
  三是历史遗存修复缺乏持续投入。如常州府学历经唐宋元明清,经受了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战火洗礼等多重冲击,当前的文化遗存匮乏,历史沿革资料严重缺失,历史记忆痕迹难觅,以致历史文化重建受到很大制约,难以重现千年府学的历史原貌。虽然已基于现存的历史文物,学校修复了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双杰广场、千句文碑等主体建筑,开发出荆溪流芳、瓯北风骚、大观荣赐、进贤登科等“府学十八景”,但是对于常州府学历史的挖掘和展现,与兄弟城市如苏州府学(现苏州中学)相比还有差距,学校面积受限也影响了常州文庙和府学的影响力。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缺乏广度深度。常州拥有的良好文化资源储备数量,让老城厢片区在未来仍具备较大的资源开发潜力。仅以荷花池街区而言,就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但是,在老城厢改造过程中,对一些特有的老地名沿用、保护、宣传不够,市民缺少感知,社会影响力也不够。如常州府学(现常州市第二中学)边的文在桥是原本文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历史变迁,逐渐沉寂。同样,身处于乌龙庵的大陆饭店是我市民国初期建筑的代表,融汇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印记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徐志摩、陆小曼、梅兰芳、周璇等各界名流都曾下榻于此,但是随着城市改建,建筑缺乏修缮且难以完整保留,市民们无从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是老城厢改造缺乏整体效应。在荷花池街区范围内存在瞿秋白纪念馆、常州府学、未园、中山纪念堂、庄蕴宽故居、蔡旭故居、长沟别墅、大陆饭店旧址、崇祯女校旧址、万福桥等一系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些历史遗存各具特色,但整体看则主题不突出,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既没有在文化上有所呼应,也没有围绕这些历史遗存构建起相应的旅游路线,对市民和游客缺乏吸引力。
  三是历史遗存修复缺乏持续投入。如常州府学历经唐宋元明清,经受了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战火洗礼等多重冲击,当前的文化遗存匮乏,历史沿革资料严重缺失,历史记忆痕迹难觅,以致历史文化重建受到很大制约,难以重现千年府学的历史原貌。虽然已基于现存的历史文物,学校修复了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双杰广场、千句文碑等主体建筑,开发出荆溪流芳、瓯北风骚、大观荣赐、进贤登科等“府学十八景”,但是对于常州府学历史的挖掘和展现,与兄弟城市如苏州府学(现苏州中学)相比还有差距,学校面积受限也影响了常州文庙和府学的影响力。

文广旅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B

  公开

  

  

  

  

  

  常文广旅复〔2024〕73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284号的答复

  

  邓勤等10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府学文化圈,推动老城厢复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历来崇文重教,有“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美誉。自唐代刺史李栖筠在常州先圣庙侧兴办州学,宋代在府治西南重建,常州成为“千载读书地,东南名士城”,散文家王安国作《常州府州学记》,盛赞常州府学为“东南绝伟之观”。府学文化是常州老城厢的重要传统文化且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老城厢文旅复兴工作,在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完成青果巷、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重点推进常州文庙大成殿、崇真女校旧址、庄蕴宽故居、玉佩弄民居群等文物修缮工程,指导推进完成瞿秋白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工程以及盛宣怀故居等名人故居展陈提升。编印出版《寻踪常州老城厢》《常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常州市运河碑刻调查与研究》等图书资料,开展常州老城厢·大庙弄(荷花池大区)体系性文化挖掘等课题研究,为延续历史文脉、赋能城市更新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加强老城厢文化展示。以老城厢为重点,打造“常州有戏”演艺产品,推出“珍珠塔”园林夜游、“风雅宋·东坡”视觉秀等演艺产品,电影《觅渡》广受好评。常州三杰纪念馆“推进展教融合创新,服务高校思政教育”案例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红色1 N”实境思政课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钟楼区“秋白故里红色传承”列为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项目。建设秋白书苑致远馆、明德馆等主题展馆,打造老城厢里的“文化会客厅”。

  三是促进老城厢文旅融合。“觅秋白足迹·寻文化之根”入选“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龙城文雅·匠心常州”博物馆研学游线路入选江苏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成功申报列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运河五号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5月18日大庙弄·青年里开街,以庙(中山纪念堂)、塔(广播电视塔)为文化核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常州建筑历史博物馆”,让“老街区”散发“新活力”。

  当前老城厢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存在着文化传承不充分、展示形式不丰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短板问题。在提案中,您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所提出的打造府学文化圈的建议,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老城厢西北区域复兴、传承老城厢历史文脉具有重要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府学文化价值挖掘和展示。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梳理老城厢府学文化相关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价值研究挖掘。根据文物实际情况,逐步推进长沟别墅等新一批文物修缮项目,指导做好庄蕴宽故居、中山纪念堂等文物展示工作,考虑植入文化展馆、非遗体验、红色研学基地等文旅新场景。

  二是培育府学文化圈展示项目。深入挖掘和丰富常州府学厚重的历史底蕴,以府学文化为核心,研究策划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弄堂文化等相关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开发研学项目,讲好常州老城厢故事,传承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

  三是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南北大街周边片区文商旅复兴发展项目建设。有效整合老城厢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府学文化区与老西门、青果巷、大庙弄等历史片区联动。融合名人、工商、红色、江南、园林、美食等文化元素,不断提升府学文化圈周边文旅服务品质与业态功能,形成历史展陈深厚,本土特色鲜明、文旅消费旺盛的老城街巷,重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盛景。

  感谢您对常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研究和关注。

  

  签发人:严俊

  经办人:陈永刚

  联系电话:85686352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