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加强对体育类企业扶持力度,激活体育市场活力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4 浏览次数:  字号:〖
 

0292

体育界

关于加强对体育类企业扶持力度,激活体育市场活力的建议

  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也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推动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两湖”创新区建设,积极培育体育产业载体。体育企业在企业规模、品牌建设、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等方面不断提升,涌现出诸如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华联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国家体育示范项目一个、示范单位一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家,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14家,其中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居全省第一。

  作为具有准公益性特征的体育产业,既是健康产业,也是幸福产业,但体育企业规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有资本实力的上市企业,加之体育产业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变现期限长等特点,市场主体尚处于成长阶段。盈利能力普遍不强,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度不高。

  1.树立“绿色、快捷、优质、严格”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精准对接政企联系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解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解企业之所需,推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
  2.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深化体育产业载体培育,以点带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发放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激活我市体育产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载体提档升级,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体育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市体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92号的答复

市政协体育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类企业扶持力度,激活体育市场活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常州市利用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等契机,通过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激发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等措施,不断加强体育产业载体建设,持续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市体育局将深入推进体育产业布局优化、供给提升、消费扩容、主体培育、融合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在产业强市建设中贡献度,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规划引领

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作用,加快建设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体育特色城市,根据《江苏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常州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市体育行业特点,市体育局制定了《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常体发〔2023〕56号),提出了“到2025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5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5%,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六大行动任务。下一步还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常州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二、培育体育产业载体

根据《省体育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通知》(苏体办经函〔2024〕10号)、《江苏省体育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苏体经〔2024〕13号)和《省体育局关于开展第七批体育服务综合体认定的通知》(苏体经〔2024〕12号)文件要求,市体育局积极组织申报“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24年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第七批“体育服务综合体”。组织体育产业集团、嬉戏谷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华联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三、用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

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群众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设立了200万元的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符合常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体育产业项目。利用资金的杠杆效应,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明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力激活我市体育产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提档升级。

四、发展壮大体育企业

培育骨干体育企业,强化体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支持龙头体育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鼓励发展专业化程度高的赛事运营企业,支持健身服务企业连锁经营,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等领域的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鼓励体育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会展等平台,“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推进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深度融合。扶持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引领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

五、实施消费扩容行动

打造时尚运动与户外营地、体育休闲旅游基地、体育健身场馆、体育融合创新、时尚赛事与体育消费主题活动等消费场景,带动体育休闲服务消费场景、业态、模式创新。发展赛事配套相关产业,引进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广、国际影响力大的重大体育赛事,全力办好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全国女排联赛等重大品牌赛事,提升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发现常州定向赛、中国网球巡回赛等赛事品质,打造全域马拉松,满足群众高品质观赛需求。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切实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应,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商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签 发 人:刘志峰

经 办 人:朱俊奇

联系电话:85683019

常州市体育局

2024年5月17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