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壮大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次数:  字号:〖
 

0145

肖祥等16人

关于壮大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进入新一轮老龄化加速时期。《常州市202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披露,截至2022年底,常州市户籍人口389.2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5.5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12%,比2021年增加4.67万人,老龄化比重增加了1.13个百分点。常州市常住老年人口115.07万人,比2021年增加6.72万人。
  伴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保障老年服务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是被明确指出的工作重点。
  养老服务离不开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但当前我市养老护理员总体上仍面临数量短缺、专业能力不强、社会地位偏低、流失率较高等等困境,导致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难的客观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亟需引起各部门的重视和积极改进。

  1、养老护理队伍结构失衡,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17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5万余张,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4计算,至少需要养老护理员6300名。然而,我市目前各类养老机构护理员仅有2211名,缺口高达4000余名;另外,尽管养老护理人员整体结构在向年轻化方向发展,但60后、70后的下岗再就业人群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目前仍是一线养老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年轻就业入职者后继乏力,护理队伍断层现象明显,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2、养老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低,职业素养欠佳。以新北区为例,2023年6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养老护理人员总数600人,持养老护理员证309人,占比51.60%,其他护理人员大多未经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加之学历较低,职业素养不高,只能进行简单的生活照料和看护服务,容易发生养老服务粗放、随意等情况,离医疗治疗、健康护理、心理慰藉等专业技能尚存不小的差距,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刻不容缓。
  3、薪酬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形成养老行业的“留人难”。由于养老护理行业收入水平低、工作强度大、职业认同感不够,人员流动频繁。如常州某社区养老站点,拥有2名管理人员和2名护理人员,每月至少要上门走访社区养老对象两次以上,期间要为老人收拾家务、清洁个人卫生、进行心理疏导等,人手少、任务重,有时还需管理人员亲自上阵。每日早出晚归,假期基本靠调休,到手薪资每月只有两千到三千元左右,还要承受身体、精神双重压力,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社区站点甚至招不到人。调研发现,其他养老机构也存在类似情况。“留人难”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养老护理行业的“偏头痛”,亟待对症良药解除顽疾。
  

  1、加大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入职、技能补贴,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常。一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采取“校企合作”、“校院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在大学城中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技术院校及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等其他院校中,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如增设老年康复护理、老年营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提高养老护理人才入职补贴和岗位技能补贴。(1)对入职的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且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50000元、40000元、3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2)对考核获得五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护理人员,分别给予每人2000元、4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岗位技能补贴。三是给予相关政策优惠。畅通养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发展通道,对优秀人才在常州居住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2、开展实战性质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一是教学培训重实际操作。在全市开设常态化人才培训课程,组织好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护理员全员轮训工作,重点落在对老人护理实际操作上,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急救与突发疾病处理、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技能训练,职业素质教育,以及数字化养老护理产品应用纳入培训科目。各个培训项目落地落细落实,学以致用;二是轮番开展护理员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予以表彰奖励,学帮赶超,提升整体护理技能水平。三是对养老护理一线工作业绩出色、事迹感人的护理员,授予相应荣誉,如“最美养老护理员”、五一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四是走出去、请进来。由主管部门组织养老护理人员,到外省市老年护理做的好的地方,学习先进经验;定期请外省市的专家、优秀护理人员,到常州各养老机构现场指导,传授法宝,促进常州地区养老护理行业不断完善精进,全面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
  3、积极探索提升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的各种途径。一是建议市养老护理业务主管部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的各种途径,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科学评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促进养老护理员工资合理增长。可借鉴北京、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常州地区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的指导性意见,引导各养老机构实施并逐步完善。二是建立专门的养老护理员薪酬专项补贴机制。由市财政部门对符合规定持证上岗的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护理人员,按月给予每人500元、800元、1000元、1200元的岗位补贴,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从而解决养老行业的“留人难“问题,壮大养老护理队伍,助力532发展战略,打造“常有颐养”品牌。

民政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提案

  第0145号的答复

  

  肖祥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壮大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市是进入老龄化较早的地区,截至2023年底,常州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1.56万人,老龄化率达28.7%。在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作为发展养老服务,打造“常有颐养”民生名片具有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我市积极协调财政投入,建立养老护理员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常州市养老服务项目补贴政策的通知》(常民养老〔2022〕6号),实施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和高校毕业生入职奖补制度,对养老护理员获得五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每人1000元-8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对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20000-4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二是不断加大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力度。针对养老护理员业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市民政部门依托市卫校等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合作打造常州康养学院和实训基地,特别是依靠幸福天年、默元、369等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切实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三是推广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范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发展。人社部门着力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新一轮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继续将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工种)纳入补贴目录,对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将按规定给予500-3000元的培训补贴。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深化养老护理专业建设。支持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对接社会需求,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对新设置的五年制高职专业、职教本科专业给予建设经费支持。

  针对你们提出的对策建议,下一步,围绕壮大养老护理队伍,市民政、卫健、教育、人社等部门将紧密结合其各自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养老人才队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壮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多渠道扩充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市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依托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养老服务管理相关招生专业的职业院校优势,在专业研讨、课题研究、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支持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定向委托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结合养老服务岗位特点,全面拓宽用工渠道,通过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老服务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渠道引进养老护理、社会工作、康复服务、老年营养、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技能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和护理的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丰富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提升养老服务人才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采取集中轮训、岗位练兵、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以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为重点,依托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等阵地,全面推行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社区老年社会工作者等从业人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对农村养老睦邻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等要求贯穿养老服务人才职业生涯全过程。建立技能等级“一级带一级”师徒结对带教机制,培育护理实用型技能人才;组织养老护理员走出去,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定期请外省市的专家、优秀护理人员,到我市养老机构开展现场指导、传授技能,促进我市养老护理行业的精益进取,全面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

  三是完善养老人才队伍激励措施。通过岗位津贴、技能竞赛、典型选树等方式,全面增强养老从业人员的荣誉感、获得感。开展养老护理员和长护险护理员的职业技能竞赛,将其纳入全市劳动竞赛体系。完善并落实获奖选手奖励、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进一步畅通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技能骨干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的流动渠道。大力宣传养老服务人才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再次感谢你们对常州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签发人:于巧锡

  经办人:潘真

  联系电话:85681599

  

  

  常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17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