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在戚墅堰高级中学创建劳动教育品牌示范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2-29 浏览次数:  字号:〖
 

0043

胡爱彬

关于在戚墅堰高级中学创建劳动教育品牌示范的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相关要求,常州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深化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创新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本”,进一步推进常州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示范引领和“常州样本”建设,建议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率先建立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课程体系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劳动教育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主要存在课程建设不完善、师资紧张、资源不充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部分学校想方设法设立劳动教育基地但由于场地大小不够最终只是流于形式,比如常州某高中在校园一角落开辟约2分地让学生进行种植体验,学生还没有进入劳动状态就完工;某小学也开辟一块地,让物业种植后,带学生体验式劳动,简单劳动后拍照宣传成了劳动的主要内容……这些方式的劳动不仅没有起到劳动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反而让学生感到劳动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因此,选择一些学校建立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尝试,创建“常州样本”和“品牌劳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地硬件建设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目前常州局属高中学校中戚墅堰高级中学校园围墙河边有近30亩的预留地,建议进行改造提升,创建高中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根据现场地形分20个地块,用于种植分区(蔬菜和花卉等)、班级分区规划。
  2、科技创新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耦合性,学校2018级学生姜雪程平时喜欢在化学实验室动手实验,养成在化学实验中思考和改进,在大学期间获得全国实验技能大赛金奖,实验劳动与科创的结合助推她获得佳绩。通过建立“品牌”劳动教育基地,结合现代科技,建立浇灌自动化,水质测定数据化,蔬菜水果检测可视化,根茎土壤等生物观测系统化等一系列数据检测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劳动中运用科技并提升改造技术。
  3、助力乡村振兴原则。通过学校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尝试,提炼成功的经验贡献给乡村种植户,得以推广应用。
  二、课程体系规划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以融合和创新为原则。
  1、高中劳动教育的特点:高中阶段,学生逐渐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追求,逐渐形成了清晰的认知框架。在这个时期,学生对社会发展有了一定了解,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实现自我价值。在劳动教育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鼓励他们带着课题参与劳动,积累劳动改造人类和科技等领域的经验。
  2、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设想: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实施劳动育人的“轨道”,以融合和创新为特色,以建构劳动课程体系为重点,突出劳动育人过程。打造多学科、多向度融通相生的“常州样板”特色劳动课程——“力行”劳动课程:
  让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内化入心、外化为行,将劳动与综合实践素养提升、劳动精神培养相结合,促进劳动技能的运用,从而使学生遇见--走进--崇尚劳动实践,营造沉浸式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的环境,组织开展学农主题发明创造、智慧种植、农具革新、农业调查、作物栽培、农具制作、创意设计、创意诗画、因果连环、劳动研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用智慧创造未来;学生看到自己大脑和双手生成的智慧劳动成果,对“力行”产生深刻体验。
  3、高中劳动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体验劳动时能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思考,分区分版块为了便于开设同题异构的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课程。结合劳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研发劳动教学研究性课程体系,在充分尊重和认识劳动价值观基础上,研发出以劳动习惯与研究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内容构建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劳动认知、劳动技能、研究能力等,促进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教育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胡爱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戚墅堰高级中学创建劳动教育品牌示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适切性“常享劳动”育人体系,以劳动教育品牌不断擦亮“常有优学”高质量发展城市名片。

一、立足市域劳动教育硕果谋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唯一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区,常州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的教育理念。从“五力联动”推进模式升级转化为“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围绕教育理念、课程研发、教学实践、素养评价、支持保障五方面强化劳动教育,旨在完整地育人、育完整的人。建立了“1 1 1 N”的劳动教师资源库,明确每区有1位劳动教研员、每校有1位劳动专任教师、每家有1名家长志愿者、每行有N个能工巧匠。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覆盖7个辖市区的“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布局。“一体”是指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15年中心劳动教室投入使用,开启了集约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先河。“四翼”是指“生态农业体验类”“工业制造实践类”“地方文化传承类”“未来职业探索类”四种劳动实践基地类型。采用“学校 基地”共建模式,156所领衔校牵手150个劳动基地共同研发课程。2023年10月,太湖湾教育大营地获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基地”。2023年《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出台并施行,推动了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基于劳动教育创新实验项目谋发展

为深化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高品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全市遴选出3个区域项目、15所中小学项目“常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验项目(学校项目)”,并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的《“力行”德育框架下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位列其中。发挥劳动教育品牌示范离不开基于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实验项目,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建设。

(一)坚持课程为核,系统建设劳动课程。因地制宜,编制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积极开发校本劳动课程。市教育局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实施国家劳动课程,特色化开发学校课程。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的《创新型劳动教育与现代农业种植》《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应用》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申报材料优秀校本课程,充分展现了学校因地制宜的课程开发思路以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学校还开设了“走进‘田间地头’”班会课、公开课,丰富了劳动教育校本实践路径。

(二)加强实践体验,提升劳动教学品质。依托课标实验研究项目,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常州劳动教育凝练出“做—研—创”的劳动教学新样态。高中阶段侧重“多学科参与 深层次探究”的创造性劳动,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进阶性、劳动内容的合理性、劳动强度的科学性、劳动品质的迁移性、劳动情感的持久性。市教育局指导戚墅堰高级中学积极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注重联结多学科知识,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聚焦问题解决进行深层次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意物化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三)制定劳动清单,培养主动劳动习惯。常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印发“学校劳动清单”和“家庭劳动清单”,确定28类200项学校和家庭劳动项目。全市学校绘制劳动实践岗位图谱,践行劳动实践公约。戚墅堰高级中学依托学校“力行”园积极制定劳动清单,开展劳动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农园建设,体验农耕过程,感悟劳动之美。同时学校结合节气、节日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如植树节植树种花、端午果蔬采摘、彩绘农具房化身艺术墙等等劳动体验项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立足评价改革创新激励谋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研发评价激励是发挥劳动教育示范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市教育局指导戚墅堰高级中学不断加强对评价激励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内涵品质。

(一)坚持素养导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关键要素整体构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学生每年至少能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基于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

(二)采用科学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劳动过程记录单、劳动日志、劳动任务单等进行形成性评价;开展劳动教育评优评先活动等发展性评价;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总结性评价。采用“学生 教师 家长 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三)激励优质跨越,成果助推发展振兴。制定《常州市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评估等级标准》,激励劳动基地优质跨越。劳动教育纳入地方教育督导和综合考核体系,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体系。积极转化师生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助力城市、乡村、学校高品质发展。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支持戚墅堰高级中学开展好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工作,发挥学校劳动教育品牌示范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签 发 人:完利梅

经 办 人:张小亚

联系电话:85681383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