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积极响应市政协号召,组织开展“青果巷的书声”系列委员读书活动,共读民盟先贤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初版于1948年的《乡土中国》,内容涉及中国乡土社会的建构与组织、观念与文化,是费孝通先生长期深入田野调查,探讨中国基层社会的一部代表作。他在开篇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斗转星移,时光流逝,七十余年来,《乡土中国》的影响和声誉早已超越了“乡土中国”的疆域,作为社会学“中国学派”的标志性著作,它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追念往昔,我们深切感知到:民盟先贤的乡村社会研究,以及乡村建设的社会实践,实际具有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19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创作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中国乡村研究的集大成著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奋身投入乡村教育的基层实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成为“知行合一”的实践典范;80年代,费孝通先生有关“苏南模式”的概括和阐述,既是对苏南人民乡镇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提炼,更是对苏南人民创新精神的真切肯定,对“小城镇、大问题”的关切与探索,延续着他对“乡土中国”的关怀与探究。展读先贤遗著,缅怀先贤功业,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君子的人格境界和爱国情怀,真可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殷殷乡情、万里归心!民盟先贤的乡土研究成果,以及他们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内涵和因素,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实践可以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
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市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全面落地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民盟常州市委紧扣我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推动由盟员发起成立的常州市伴城伴乡城乡振兴研究中心,创建专业服务平台;在史陈家村设立我省首个“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参加揭牌,通过民盟的力量向全省和全国宣传,扩大交流和互动;以基地为依托,集聚盟内外优势,铺陈教育、文化、商娱等系列活动,拓展农创产品市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开展特色鲜明的个性化驻村实践;连续举办“村长论坛”,邀请民盟专家学者和美丽乡村涉及操盘手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寻找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规律,积极解题。这是将费老《乡土中国》中立足中国特色文化的客观精神融入实践的成果再现,也是民盟政协委员践行使命,以读书促履职的具体体现,更是民主党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党派力量助力“532”发展战略实施的成效展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民盟界别政协委员,我们将努力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既读发人深省的“有字之书”,也读履职议政的“无字之书”。
(常州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 张翠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