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开展应急广播城区覆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6 浏览次数:  字号:〖
 

0377

许建俊

关于开展应急广播城区覆盖建设的建议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广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等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求“推进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扩大覆盖规模,持续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应急广播运行维护,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优化应用布局,提高应急广播服务质量,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应急广播现代化水平等5大主要任务和22项重点建设发展项目”。
  目前,我市应急广播农村覆盖已完成,累计应急播发超8.7万次,内容包括:防疫宣传、灾害性天气预警、防溺水提示、防冻注意事、项、反诈宣传、机场净空宣传、防汛避险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在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市城区的应急广播覆盖仍是空白。2020年11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和《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均提出了“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等要求。同时,2021年9月29日召开的全市安全发展大会上作出“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对城区的灾害预警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10月13日,《江苏省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将城区应急广播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目标。目前,我市只完成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建设(城区覆盖建设)没有及时跟进,整体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
  因此,加快实施应急广播体系二期建设、实现城区覆盖,既是常州实施“532”发展战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和应急管理部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

  1、周边城市情况
  苏州:苏州市构建了涵盖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和地铁公交等应用场景的,包含家庭及车载收音机、本地地面数字电视频道、有线电视全频段插播、家庭有线精灵广播、有线智慧镇(街道)社区广播系统、公共单位内部广播系统、社区LED大屏、公共场所室内多媒体屏、城区重点旅游集散地带视频监控多模音柱、移动电视终端、新媒体终端和小区文明服务栏在内的12类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同时,根据城市的特殊场景需要,对城区隧道和大型地下人防工程,进行了无线覆盖;建设了移动应急广播车,配置了车载大屏、车载广播以及无人机广播、视频监控,实现特殊情况下的定点广播和机动监控,总投资超两亿元。
  扬州:最大限度依托广电基础设施和终端资源,建设音柱、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车、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航拍直升机等应急渠道和终端,前期投入超5000万元。之后2022年-2023年6月,又建设新增终端超2000个,共计覆盖人群超300万。
  无锡:主城区应急广播覆盖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前期3年每年一千万元投入建设。3年过后,今年梁溪区又投入118万元扩增300个应急广播终端,逐步完善城区人流密集区的覆盖。
  2、常州情况
  我市应急广播系统的总体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多类型的终端资源,先农村后城区,逐步建设完善常州市应急广播体系。《常州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设计方案》于2019年7月29日通过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和相关单位专家组的论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建设、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应急广播音柱三级管控系统及终端建设、城市应急多媒体子系统建设和各类应急显示屏终端建设。论证会认为常州方案符合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规划,务实、有效,具备代表性和先进性。
  项目前期主要建成了常州市应急广播播控中心,用于调度指挥全市应急广播的精准播发;建成了农村音柱管控系统,每个自然村配备至少5个应急广播音柱,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全覆盖;改造了部分公交车载显示终端,使其能接收播放应急信息。项目于2020年11月16日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期项目将考虑更多模式、更多场景、更丰富内容的城区覆盖建设,弥补目前应急广播只在农村覆盖的短板。由于近三年国家关于应急广播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常州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以达到覆盖人口90%以上的目标。项目的建成将实现常州市城区应急广播的基本覆盖:市辖区所有小区重要门岗配备应急广播音柱;政务机关、医院、商超、学校、办公楼宇等人流密集处设置应急广播多媒体显示终端;公交、地铁、车站、机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语音系统接入应急广播平台;“中吴网”、“我的常州”APP与应急广播平台互联互通等。城区覆盖完成后,除应急任务之外,平战结合,日常承担起城市精神文明宣传、党政宣传等社会责任。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属于持续性建设项目,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才能达到国家要求。周边其他城市都已陆续开展应急广播的城区覆盖建设。我市应急广播城区覆盖也要因地制宜,在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城市的先进经验建设好有常州特色的应急广播体系。

  1、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扩大覆盖规模持续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应急广播运行维护、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优化应用布局提高应急广播服务质量、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应急广播现代化水平。
  2、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为建设依据,布局城区多渠道、多形式的应急广播手段,通过音柱、显示屏、手机APP等终端,以图文音视频主动覆盖人流密集区域,实现进大楼、进社区、进手机的精准应急预警。深化平战结合方针,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系统,扩大政策宣传,协助社会治理,服务城市居民,为常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添砖加瓦。
  3、以《江苏省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为准绳,按照“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各地应对照这一指标,建设城区应急广播系统,并积极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对接现有的公共视听载体和校园广播、单位广播等公共广播系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本级应急广播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目标和要求,落实日常运维机制。同时,拟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广播运行维护工作进行测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测评内容、方式、标准和奖惩措施。使应急广播的城区覆盖建在实处,用在实处,真正服务于常州民生、常州宣传。

文广旅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A

  公开

  

  

  

  

  

  常文广旅复〔2024〕81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377号的答复

  

  许建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应急广播城区覆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广播工作。2017年5月,常州市政府与省政府签署了《江苏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我局根据《责任书》要求,制定方案计划,分别委托常州广播电视台和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代建实施,全力推进我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经过3年努力,一期项目完成,我市建成了四级应急广播音柱系统,于2020年11月通过省广播电视局验收,含1个市级平台,3个县(区)级平台,52个乡镇(街道)平台,812个村(社区)平台,10444个应急广播音柱终端。系统从平台到终端上下贯通、可管可控,及时高效,能满足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日常宣传、应急信息快速发布等需求。建设经费方面,我局申请建设经费1900万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一期项目农村覆盖建设,700万用于城区覆盖建设,一期项目农村覆盖建设实际支出1081万元。

  提案中“城区覆盖”是我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中的二期项目,当时没有硬性要求,故未实施。近年来,《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苏省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相继出台,提出了“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并将城区应急广播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我市前期的应急广播终端建设只是覆盖了部分农村地区,城区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不到百分之五,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因此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尽可能的扩大主动覆盖人群比例是应急广播城区覆盖建设的方向,也是本地应急形式的实际需求。

  为推进我市应急广播城区覆盖体系建设,我局委托常州广播电视台成立专班,负责调研单位或点位近1800个,包括行政机关、医院、车站、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小学、博物馆、市级门户网站等。通过实地勘测、电话咨询、历史资料收集、集中研讨等方式,已经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和务实的规划方案,总预算800万元整。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属于持续性建设项目,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才能达到国家要求。周边其他城市都已陆续开展应急广播的城区覆盖建设。我市应急广播城区覆盖也要因地制宜,在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城市的先进经验建设好有常州特色的应急广播体系。

  我局将继续对接应急管理局、常州广播电视台等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应急广播城区覆盖的规划。在项目资金申报通过后,我局将统筹部署项目建设,建立应急广播机构、人员和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我市应急广播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

  

  签发人:严俊

  经办人:唐海燕

  联系电话:85682350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