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强化我市体育单项协会社会公益职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2 浏览次数:  字号:〖
 

0202

罗军等6人

关于强化我市体育单项协会社会公益职能的建议

  近年来,体育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健身计划将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主要任务,体教融合政策提出要规范社会体育组织,依托其制定竞赛体系和市场标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力推动着以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体育强国建设。单项体育协会作为典型的体育社会组织,是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元素,治理手段的实施主体。随着社区成为新的基层治理单元,治理主体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基层体育治理需要整体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联结,尤其在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方面亟需再加把劲。

  1、内部管理缺乏民主化。我市有部分体育单项协会内部管理缺乏民主化,内部管理制度不全,甚至欠缺,特别是在协会换届改选问题上,出现了连续3—5届的理事会常委成员几乎没有改变的情况,甚至有的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或实际管理人和重要岗位,常年都是同2—3名人员轮流任职。
  2、过度追求市场经济化。目前,我市一些体育单项协会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违背了本行业协会成立的初衷,利用协会的名义赚钱敛财,财务状况混乱,缺乏制度、缺乏监管,严重影响本行业的声誉,对我市本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相反的作用。
  3、工作活动开展单一化。我市有些体育单项协会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会员和会员单位寥寥无几,除了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收取会费,其它的工作或活动几乎是休眠状态,最多也只是每年组织会员参加次把次本行业社会化的比赛,严重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4、行业服务意识淡薄化。体育单项协会是连接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广大市民的桥梁,是推动本行业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是政府的好帮手,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有些协会自我中心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只注重自身手中权力,在政府、群众等单位所主办的比赛和活动中设门槛、卡脖子,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和纽带精神。

  1、加强党对协会工作的领导。按照相关要求,建议我市各体育单项协会成立党组织,协会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来自于基层会员,避免由理事会成员或协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担任,要强化党对协会的领导,引领协会各项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
  2、加强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建议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协会内部财务、制度完善与执行,特别是换届民主选举等方面的监督督察力度,避免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小团体常年无缝轮流制。
  3、加强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控。建议体育、教育部门和体育总会要强化对协会专项业务、行业规定,以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把控和管理。
  4、加强市场和社会的监督。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入对协会、社团经营范围、内容和收费等相关经营情况的了解和监督,防止有违规经营、超项经营情况的发生。
  5、成立联合监管领导小组。建议成立联合管理监督和执法领导小组,建立督察管理机制,开通市民监督举报通道,有效提高协会社会公益服务意识,规范协会日常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市体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02号的答复

  

罗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市体育单项协会社会公益职能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体育社会组织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近年来,我市坚持“放手不放任、支持不包办、指导不指令、购买不强买”的理念,全面扶持发展体育社团,特别是积极推进体育社团向镇(街道)延伸,以更好地服务基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市民政局和体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创新体育社团注册登记手续,采取简化登记或备案的方式,推行“不见面”审批,积极推广社会组织网上办理业务系统,集中开展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办理、等级评估等业务工作,有力推动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支持引导各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志愿行动,发挥体育和组织叠加的价值效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健康幸福。

  一、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

  出台《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组队参加或承办省以上赛事,服务广大市民群众。目前,全市80%以上的群体活动都由体育社团承办,青少年体育市级竞赛部分项目也由体育社团承办,各类体育社团的注册会员也成为了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重要来源。

  二、壮大体育社会组织队伍

  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架构,推动基层体育组织发展。2022年成立了常羽羽毛球俱乐部、常奥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常州市袋鼠爸爸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中心和常州市飞越铁人三项运动俱乐部等4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俱乐部。2023年成立了常州市赛艇、桨板、飞盘和广场舞项目等4个单项运动协会。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体育社团61家,其中5A级体育社团9家,初步建成层次分明、门类齐全、覆盖城乡的体育社团发展体系。

  三、开展等级社团创建工作

  开展等级创建活动,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升健身指导服务能力,推动基层自治性体育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全民健身中的作用。2023年全市3家体育社团获评5A等级,5家体育社团获评4A等级。常州市乒乓球协会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是常州市唯一获评的体育协会,江苏省仅有5家体育协会获评。常州市门球运动协会被评为“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下一步,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出台《关于开展常州市市属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前公示工作的通知》《常州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管理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把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关口。通过社会组织年检、随机抽查、章程核准和换届指导等方式,加强对社会组织基础条件、组织结构、党建情况、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市民政局每年将体育类社会组织的年检及等级评估情况反馈给行业管理部门;对日常监管中发现问题的组织,要求提供情况说明并第一时间报送行业管理部门,及时整改后方可正常运行。

  二是加强指导服务,构建更高水平体育组织服务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好体育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责权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互通的良好格局。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指导发布公益倡导、制定活动准则、实行声誉评价、研定团体标准、制定赛事指南和办赛指引等,突出对服务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增强人民体质的考评,引领和规范体育社会组织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各级体总秘书处队伍,配备专业强、素养高的优秀人才。鼓励支持体育社会组织重视人才的作用,大力吸纳社会各界有影响、有实力、热心体育事业、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进入理事会或担任领导职务,特别是要推动人才队伍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实干型方向发展,为体育社会组织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统筹安全与发展,重点抓好体育社会组织筹办赛事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制定完善的预案方案,加强赛风赛纪和体育道德纪律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规定要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支持引导各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志愿行动,发挥体育和组织叠加的价值效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健康幸福。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确保体育社会组织收费合规。根据市民政局和发改委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各项收费的监管,结合涉企收费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行业协会依靠代行政府职能或者利用行政机关委托事项违规收费,通过违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等各类乱收费行为。市体育局、市民政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做好体育社会组织各项收费的监管工作。

  

  签发人:刘志峰

  经办人:陈炜

  联系电话:85683016

  

  

  常州市体育局

  2024年5月20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