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切实推进运动员退役安置进校园工作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2 浏览次数:  字号:〖
 

0203

罗军等7人

关于切实推进运动员退役安置进校园工作的建议

  我国新修订的《体育法》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这必将极大推动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进程,也为体教融合工作带来新的利好。
  同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要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并对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
  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具有高超的运动技能、丰富的运动经验,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可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是跑步、做操。不仅如此,大量社会体育组织、培训机构等也需要专业的体育人才。这方面,我省在助力退役运动员打通“教师资格”之路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在2021年底举办的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中,有47位退役运动员参加笔试,其中19人通过。对此,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爱武表示,现在退役运动员的选择更多了,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教练,甚至自己创业,省里主要是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让退役运动员们都能有更好的出路。

  随着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省队市办、市队校办、社会力量办队等多元化承办运动队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不能仅停留在体校的层面上,社会和学校迫切需要专业的体育师资人才,但目前我市各学校在各运动项目,特别是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大项和球类项目上严重缺少专业的教练员,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优秀体育后备培养体系,满足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根据《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体人规字〔2023〕3号)和《省体育局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苏体规〔2023〕2号)等文件精神,建议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和市体育局等有关部门,一是尽快研究并出台我市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在体育传统特色校中设立教练员岗;二是在教练员的选拔过程中,优先考虑招录我市自己培养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三是对于自身有意愿进学校并符合安置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优先满足要求,进入学校后组建学校运动队,在解决了学校开设体育社团、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涵、组建校队和市运动队梯队等工作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

体育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市体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03号的答复

罗军等7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切实推进运动员退役安置进校园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出台我市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体育传统特色校中设立教练员岗位”

学校配备优质体育师资力量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贯彻落实体育强省方针的重要举措。常州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各项目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同时通过名校办名队、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设立基层训练点等方式,积极向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练员专业技术输出和训练服务,从而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和专业训练水平。

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积极构建以体育人新格局,根据《体育总局 中央编办 教育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体人规字〔2023〕3号)和《省体育局 省委编办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体规〔2023〕2号)的相关文件精神,近期我局联合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定了《关于在全市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细则(讨论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讨论稿)》),通过明确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岗位聘用、岗位管理、保障措施等,全面推动我市在学校设置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落地落实。经过多次沟通、座谈和征求意见,目前《实施细则》已基本定稿,并将进入各部门会签程序,文件计划于下半年正式印发。

二、关于“在教练员的选拔中,优先考虑招录我市培养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人规字〔2023〕3号)和省体育局(苏体规〔2023〕2号)文件精神,“学校教练员应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运动训练实绩考评”。在市人社部门支持和指导下,近五年来我局通过公开招聘,先后招录了11名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体育教练员队伍。同时,我局还通过“名校办名队”“体教融合”等工作机制,先后选派30多名优秀教练员到全市中小学校,担任学校兼职体育教练员。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文件精神,在我局与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拟定的《实施细则(讨论稿)》中,也明确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校教练员岗位公开招聘取得一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退役运动员”“具备组织安置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若符合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优先安置到当地设岗的公办学校”等内容,确保在学校教练员的选拔中,优先考虑招录我市培养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

三、关于“对于自身有意愿进学校并符合安置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优先满足要求”

近年来,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体育局等部门在开展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时,充分考虑专业特长、岗位需求和人岗相适等因素,把我市优秀退役运动员推荐安置到本地中小学校,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紧缺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体育专业训练师资力量。今年4月我局开展了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专项调研,重点关注了他们的岗位安排、工作现状以及教师资格证考取情况。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市先后有14名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到中小学校,其中7人已考取教师资格证并聘在教师专业技术岗。通过调研发现,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到学校后,主要负责体育教学事务,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完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涵、组建体育特色校队、加强运动队梯队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优秀退役运动员能力素质与学校教师、教练员岗位要求的适配度,鼓励和帮助我市更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顺利安置到学校,我局将与省体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教科院及有关高校加强合作,面向我市优秀退役运动员群体,定期开设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通过精心指导、精细帮扶,为广大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精准就业服务,有效破解运动员考取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低的难题。同时,培训课程的广泛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加强退役运动员思想政治品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法规意识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综合素质,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更加高素养的专业人才保障。

感谢各位委员对常州体育工作和我市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建议。

签发人:刘志峰

经办人:吴斌斌

联系电话:85683010

(此页无正文)

常州市体育局

2024年6月7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