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支持常州妇保院加强综合科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2 浏览次数:  字号:〖
 

0208

黄勇

关于支持常州妇保院加强综合科建设的建议

  五年来,我们时常听到常州城西(钟楼区)群众对妇保院颇有微词,说这个医院的妇产科常州最好,但其内科、外科和眼科等非妇幼保健科与邹区医院差不多,其“立足钟楼、服务钟楼、辐射全市”的目标仅仅是妇产科,远不能满足常州西部地区居民对妇幼保健以外的高层次健康需求。经过调研发现,妇保院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和周边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常州市卫健委支持常州妇保院的综合科建设,实现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满足城西市民全方位的健康需要。
  一、当前和未来常州优质综合医疗资源分布情况。
  2023年7月,新北区、常州一院、常州四院举行合作签约暨二期病房大楼奠基仪式,常州一院新北院区同时揭牌;同年12月,常州自规局公布“常州四院(常州一院新北院区)”二期病房大楼项目的规划选址范围。根据“常有健康”三年规划,常州将依托南医大医学中心和常州一院,把常州四院(常州一院新北院区)打造成“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具有全省领先水平和长三角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及医学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常州一院新北院区总投资35亿元,占地约234亩,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行政办公等功能,建设周期2023-2026年。
  官网《健康常州》2023年报道,常州二院将在常州市儿童医院旧址打造常州二院延陵院区;2023年12月28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开院区”在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挂牌。加之现有的常州一院钟楼院区、常州二院阳湖院区,至2026年,除金坛、溧阳外,常州东南北中都将至少有1个三甲综合医院,常州“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的目标就会实现。然而,常州妇保院、常州一院钟楼院区的综合科情况令人担忧。
  二、常州妇保院总体医疗现状。
  1、常州妇保院2019年从天宁迁至钟楼后,填补了常州西部地区(钟楼区)没有三级医院的空白,给钟楼区市民的健康带来了憧憬。该院设计床位1000张,核定750张,目前实际开放704张;医师总数358人,正高62人,副高127人,中级94人;有12个省市妇幼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医院门急诊人次从2019年的810788人提升到2023年11月的991226人;出院从2019年的28959人提升到2023年11月的32777,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增幅都超30%;2023年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位列第17,全省第4,其妇科水平与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
  2、医院搬迁之初的理念是“门诊全科化、住院专科(妇幼保健)化”。面对周边居民不断提升的就医需求,相继开设了内外科的专家门诊,和呼吸科、骨科等8个病房,其中,骨科、胃肠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是单独病区。五年来,特别是挂牌常州一院钟楼院区后,综合科从无到有,门急诊人次从2019年的46054人升至2023年11月的100251人,出院从2019年的3167人升至2023年11月的6843,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增幅都超100%;床位扩容到200张,床位使用率由22.5%上升到89.9%;
  3、医院急诊科目前是常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准备建立“脑卒中中心”。在保障高危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也积极收治其他类型的危急重症患者,目前已成功救治如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栓塞、脑出血、急性左心衰、AECOPD、药物中毒、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产后大出血等多例危重病患。目前还不断增设特色专病门诊,邀请知名专家坐诊。如2023年开设了胃肛肠、疝外科特色门诊,邀请常州一院心内科许国锋、消化内科曹建新、神经内科盛世英等多名主任专家出诊。

  1、综合科室功能定位与现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没有很好形成合力推进发展。医院整体搬迁初期,一并开设的综合科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妇幼保健医疗安全和钟楼区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应该说这五年很好地完成了相关目标任务,但随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于综合科室后续发展规划、区域顶层设计、资源统筹协同不够。
  2、综合科门急诊人次占全院门急诊人次比例,从2019年的5.68%,升至2023年11月的10.11%;出院人次占全院的出院人次比例,从2019年的10.9%升至2023年11月的20.9%。不论是门急诊还是出院人次,综合科的病人增幅都超100%,但不论是门急诊还是出院人次,综合科的病人只有医院总病人的20%,80%是妇幼保健病人。另外,综合科床位是200张,占实际开放床位的28.4%,综合科医生总数56人,占医院医生总数的15.6%。一方面是床位、空间等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是常州西部地区群众对综合科优质资源的渴望,也与“常州一院钟楼院区的牌子”不相匹配。
  3、虽然在常州妇保院增挂了常州一院钟楼院区的牌子,但两家医院之间统一认识不够,对于妇幼保健和综合科的后续发展没有明确的长期规划并能很好地推动执行。在常州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常州一院每年轮换一批医务人员的做法缺乏长效机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室的发展。
  4、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与常州一院之间由于文化传统、医技平台、薪酬绩效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未能与常州一院相对应科室形成同质化管理。综合科室目前的科主任和骨干虽为一院派驻,但双方在双向转诊、大型检查开具、高水平专家挂号坐诊、信息化的互通等方面未能形成积极合力,无法满足钟楼区人民的相关医疗需求。

  1、常州市卫健委加大与钟楼区政府的合作共建,真正推进常州“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如,市卫健委和钟楼区政府加大对妇保院的双重支持,包括发展定位、硬件建设、人员配备等的支持;督导常州一院拿出现有所有综合科三分之一的力量,成建制承担妇保院的综合科,确保妇保院所有综合科的水平与其局前街院区同质化。
  2、常州妇保院是钟楼区唯一的三甲专科医院 综合医院,建好妇保院能大力提升钟楼区的医疗服务能力。钟楼区要把妇保院看做“钟楼区人民医院”,政府购买的医疗服务要优先给妇保院承担,全力支持妇保院的发展。钟楼区要建成以妇保院为龙头,邹区卫生院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色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为一体的三级卫生网络,让钟楼人民看病不出区。
  3、常州妇保院要主动承担其“钟楼区人民医院”的责任,在保持常州及周边地区妇幼保健诊治中心的同时,成为常州城西医疗水平等同于常州一院、二院、中医院本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与此同时,还要承担起钟楼区的各级各类医疗培训、指导、协管等工作,共同提升钟楼区的三级医疗网络服务水平。

卫健委

提案

办理

答复

  

  A

  公开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

  常卫复〔2024〕第66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208号的答复

  黄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常州妇保院加强综合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市妇幼保健院综合科建设基本情况

  为优化调整主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19年由天宁区博爱路搬迁至钟楼区丁香路16号,新院加挂“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楼院区”牌子,综合科室建设取得实质成效。

  一是托管帮带综合科室成效明显。新院启用当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近200名医护专家团队,在钟楼院区组建呼吸心内科、消化神经内科、肝胆胃肠外科、泌尿骨科及急诊科等9个专科、4个综合病区,均由一院本部知名专家担任科主任,每1年轮换1次,同时派出影像专家常驻钟楼院区担任放射科主任。5年以来,市妇保院综合科室医疗服务能力得到长足发展,综合科室从2019年4个病区147张床位增加到2023年6个病区176张床位,综合科室住院患者收治量从2019年的3167例增加到2023年的7692例,门诊患者由2019年的46054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11466人次,三四级手术量由2019年的526例次增加到2023年的1090例次。尤其是2023年综合科室门诊量、出院人数、手术量同比分别增长50.9%、102%、78%。

  二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妇保院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门诊预约挂号平台互通,与常州一院急诊及市急救中心协同,将部分转运条件许可的患者分流至妇保院综合科室病房,帮助部分患者解决一床难求的问题;在科室管理上,妇保院放射科、病理科由一院的主任进行托管,实现真正的集团内同质化管理,让科室发展再上新台阶;此外妇保院与市一院互派麻醉科、产科、综合科室等科室骨干医师进行技术交流,促进优势互补。综合科室的门急诊也成为全院增长量最大的一个板块,综合发展不仅符合钟楼区百姓的就医需求,也推动了医院综合实力、影响力的提升,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充分利用。

  三是深化院府合作取得实质突破。市妇幼保健院立足钟楼、服务钟楼,联合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共建钟楼区儿童康复中心、女性康复中心,2024年1月挂牌投入使用以来,依托三级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核心,发展以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为支撑和保障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把“专”做得更强、把“钟”做得更大,共同打造了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民生名片,为钟楼妇女儿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指导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做好论证,持续加强综合科建设,努力打造钟楼区。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深化院府合作。医院将坚持立足自身建设发展,争取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高水平医院合作,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上新台阶。在开展医疗服务同时,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有效提升钟楼区医疗与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借力托管帮带持续提升内涵。利用好市一院综合科室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市妇幼保健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吸纳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到市妇保院工作,开设更多综合科室专科门诊,有序开放更多综合科室床位以满足城西人民就医需求。同时继续推动建立以急诊重症医学科为主,其他临床医技科室全力辅助的救治梯队,实现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一体化管理,带动综合科室整体救治能力显著提升,3年内争取创建成城西医疗急救中心。

  三是融入钟楼带动基层发展惠及百姓。发挥市妇幼保健院作为钟楼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的龙头作用,将主动融入地区建设发展,建设与基层医疗机构相互融合、支撑的医疗网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技术指导、专科协管等方式,带动钟楼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同步提升,促进当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造福当地群众,实现让钟楼人民看病不出区。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人:程逸文

  经办人:刘华联

  联系电话:0519-85682566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处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