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推动数字化体育建设,赋能我市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次数:  字号:〖
 

0148

罗军等7人

关于推动数字化体育建设,赋能我市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建议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去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前不久,教育部召开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坚定不移推动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专门印发文件就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
  在体育教育方面,体育教学、体育锻炼的数字化是最具有可塑性、可突破性、可创新性的一个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学数字化,以更加科学、系统、智能、有趣的方式深化体教融合,必将对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在数字化试点方面,普遍存在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情况。2020年8月,常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简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三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开展了多项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但都主要集中在语文、物理、地理等文化课程,在体育课程方面,数智融合的相关探索几乎没有,这与上海、浙江、山东、苏州等省市相比,落后一大截,不符合基础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目标。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甚理想。中小学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启蒙阶段,承担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健康的生力军的重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掌握1—2项运动技能。”2023年1月公布的2022年度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排名显示,我市学生体质优秀率仅为17.03%,各辖市区中,仅天宁区优秀率超过25%,达到27.96%,溧阳市优秀率甚至不到10%,只有8.99%。我市青少年体质情况要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开展校园智慧体育建设试点。以常州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以及溧阳市开展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为基础,在辖市区各选1—2所学校试点开展校园智慧体育建设,通过引入运动视觉捕捉感知、AI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赋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课上实时了解学生运动密度、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课后智能生成群体与个性化运动报告,打造“流汗”又“安全”的体育课堂。通过引入大数据计算和分析,数字赋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优化阶段性体育教育目标和计划、动态调整体育课程内容、科学配置运动器材,实现学生体育学习、锻炼、比赛、体质监测的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支撑开展学生运动能力、体质健康、肥胖和视力防控干预,促进学生提升体质健康。
  2、注重数字化手段在“体卫融合”“体医融合”中的作用发挥,探索建立全市学生运动与体质健康大数据库。教育部门要加强与体育部门、卫健部门、大数据局联动合作,探索建立全市学生运动与体质健康大数据库。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强化信息采集、动态分析、评价应用,准确掌握和评估单个学生及特定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提供风险预警与评估,为科学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和有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3、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建设。一方面,多渠道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汇聚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更多的体育教师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常州市智慧教育应用基础服务平台等平台共享优质教育教学、教师研修资源。另一方面,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帮助更多的体育教师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具备及时反馈和个性指导功能的新技术,使更多体育教师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育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罗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数字化体育建设,赋能我市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数字化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市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位居全省前列,在二十届省运会上,我市获得全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一等奖,取得显著成效。

一、持续推进,深度聚焦

常州市数字化学习研究始于2012年,通过十余年探索,常州数字化学习研究深度聚焦5个领域、持续推进8项行动、着力凸显3大特色,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新体系的构建。2020年常州市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引入华东师范大学关于智慧教育的理念,制定了切合当前态势、顺应未来发展的实验区研究方案,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实验区建设明确了“为未来而学”的愿景,聚焦数字化学习范式提炼、数字化学习水平的评价模型探索等五个领域。

二、组建团队,专题研究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重要载体。目前,在市教科院体育学科教研员的组织下,成立了学科信息化团队,已经举行市级的体育学科信息化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活动9次,其他体育学科主题活动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教研活动数10次。

三、多种途径,推广应用

2023年起,常州市中小学体育赛事活动开始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注册报名、审核及证书打印等全面在“我的常州”APP—“常享动”—“赛事”上完成。2023年起,常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全面采用电子信息化设备进行测试和记录成绩,通过招标电子化服务实施。2022年,为做好常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在“我的常州”APP上专门开发“校园预约”功能,市民可在平台上进行预约对外开放的学校和时间段,凭预约成功信息可进入校园锻炼。

四、课题引领,成果可期

常州市“智慧体育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智能化的研究”于2024年1月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项课题,现已通过开题论证。该课题未来三年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方向:一是借助技术赋能体育教学推动体育教学观念和育人方式的转变,智慧体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创设新的教学场景,提供更丰富的运动体验,拓展物理多维的体育新世界;二是通过智能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丰富体育教与学的方法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精准评价,因材施教。三是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智慧体育环境,延伸体育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智能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质量。四是促进体育教学智能化的智能技术及其装备建设有效实施,在智慧场馆场地建设、APP软件开发与配套器材采购等方面加强保障。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数字化体育建设。争取硬件上加大智慧体育建设投入,在新校规建中提前规划,扶植部分学校建立智能化体育器材、多维智能运动学习空间等。加强软件开发,继续深入开展体育家庭作业APP行动,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升体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寻求多方合力,加强与体育部门、卫健部门、大数据局的沟通,发挥数字化手段在“体卫融合”“体医融合”中的作用,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负荷、体质健康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管理。

签 发 人:完利梅

经 办 人:陆绯岱

联系电话:85681359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