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赋能添彩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08 浏览次数:  字号:〖
 

0123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

关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赋能添彩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文化兴则国运兴,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要振兴,“铸魂”在文化。在今天大力提升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以新常州乡村文化“赋能添彩”和美乡村建设。在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的新征程中,我市乡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
  1、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地深度挖掘在地乡村文化,与当地的其他产业进行嫁接,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区域文化内涵引领乡村经济的发展。例如,金坛区指前镇东浦村设立小茶馆传承“吃杠茶”传统。
  2、农村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众对于保护农耕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觉不断增强。例如,新北区奔牛镇史陈家村结合当地农产资源和先贤文化,打造“史陈乡遇”文创品牌。
  3、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跟进。大量行政村(社区)建成文化活动广场,增设文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丰富和方便村民的文化生活。

  目前,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我市乡村文化建设依然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突出,更需要解决问题,需要正确引导。
  1、传统文化难传承。主要是“三缺”。缺认识。新村民和年轻人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已成常态。缺人才。许多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收益低而少有人学。缺保护。传统村落原貌保存少、古建筑保留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正逐步消失。
  2、文化活动较单一。主要是“三单一”。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村民的文化活动以广场舞、看电视、讲故事等传统活动为主。文化活动组织单一。多数靠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文化活动阵地单一。更多是呆在文化室、图书馆,足难以出村。
  3、文化产业待创新。主要是“三不”足。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文化元素与特色农产品没有很好结合。文化产业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发展业态单一,难以形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三是乡村文化企业实力不足。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持续发展后劲。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就要在打造乡村文化人才、舞台、产业、品牌建设链方面下功夫,增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1、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链,以人才强文化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核心在提升乡村文化人才建设水平。一是坚持乡村文化“能人”“唱主角”。支持本土“技艺传承人”“文化大咖”等“能人”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形成“能人”“唱主角”强文化之势。二是让非遗传承人“挑大梁”。依托现有非遗传习基地及展览展示馆,积极扶持非遗队伍壮大,借助数字技术大力推广非遗文化。三是人才培养“勤造血”。实施“常州乡村文化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挖掘和培养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
  2、打造乡村文化传播链,以舞台兴文化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关键在提升乡村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建设村民广场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前沿阵地”,让乡亲们自己把村民广场“小舞台”搭起来,形成“我要上”新氛围,连接乡愁“几百年”。二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积极打造道德讲堂、科普活动室、数字书房,为乡亲们把舞台搭起来,构建“要我上”新格局,唱起乡音“几百年”。三是建设各种文化研究团队成为乡村文化传承发扬的“支撑阵地”,形成其与村委、社区、街道横向联系新机制,帮乡亲们把舞台搭起来,创新“让我上”新形式,依恋乡情“几百年”。
  3、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以产业带文化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基点在提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统筹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包括自然资源、历史名迹、人文历史等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与乡村间的统筹等等。二是拥抱数字,探寻数字化转型。加快乡村文化与旅游、教育、影视、动漫、电商等业态的融合,拓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时空边界。三是推动乡土文化人才“大众创新”、当地村民“万众创业”,鼓励与吸引更多企业或个人进行乡村文化产业开发,让更多新生力量登上常州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大舞台。
  4、打造乡村文化品牌链,以品牌亮文化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成功在提升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水平。一是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系列活动。如溧阳打造“天目湖鱼头节”、金坛打造“金坛刻纸节”等,让其成为全国、世界游客到此尽情体验当地特有文化的“重要体验地”。二是积极开展“常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冠名活动。如流传于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蒋塘马灯,可冠以“常州蒋塘马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等,以此成为引领乡村文化品牌打造的“强磁场”。常州市政府可定期举办“常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活动,并借此开发民俗旅游线路,推动传统文化与观光、研学等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向社会全面展示常州民间文化艺术的深厚根基和美好前景。三是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孵化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常州特色乡村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品牌。

文广旅局

提案

办理

答复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赋能添彩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进入“后疫情”时代,走向“心灵原乡”的乡村游蓬勃兴起,乡村旅游的风口吸引大量人才和资本反向涌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2023年,我市成功举办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出台19条奖补措施,“真金白银”促文商旅体消费全面升温,全市18家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较好的吸纳本地村民就业,吸引外来大学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群体扎根乡村创业,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二是培育文旅带头人队伍。我局紧紧围绕常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和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等建设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以推荐申报带头人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摸清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和乡村文旅人才实情,积极发掘和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的带头人,其中7名入选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能人),初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视野开阔、扎根乡村、甘于奉献的带头人队伍。三是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溧阳南山花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春明,深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领域20余载,创建多个景区、酒店、茶舍等知名品牌,在当地文旅行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们能因地制宜,因才施用,盘活好用“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以仲春明为代表的乡村文旅带头人作用,强化他们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扎实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二、注重服务群众,搭建乡村文化传播平台

一是办好农民丰收节活动。为深入挖掘厚重悠久的农耕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各辖市、区已成功举办6届形式多样的具有常州特色的“农民丰收节”,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金坛区和新北区举办围绕“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通过举办开幕式文艺演出、非遗缠花里的乡风文明密语解读、“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中心授牌、乡村振兴成果展示、丰收农产品推荐官评选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农村发展新面貌。二是创新传播载体服务群众。完善非遗体验新体系,拓展非遗体验新场景,推动非遗进乡村,培育一批非遗特色乡村旅游重点村,“非遗进南山竹海项目”入选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金坛刻纸、溧阳玉枝天目湖白茶、玉蝶萝卜干等非遗工坊获评省级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客流高集聚旅游空间,以沉浸式、体验式、嵌入式方式融入常州特色非遗,让市民和游客在可触、可感、可见、可参与中感受常州非遗魅力。三是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守牢乡村文化传播“主阵地”。2021-2023年,平均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000场,送书下乡不低于4.5万册。2023年首届文化馆宣传服务周,围绕“新时代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这一主题,以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文化馆(站)为主阵地,推出12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培训讲座、专题展览、非遗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多重的文化服务体验。

三、突出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

一是做精农文旅融合发展。根据“一江二区三山四湖”的总体规划,发挥风景名胜区的带动作用,重点打造了溧阳北山、金坛薛埠、武进雪堰、新北梅林、天宁郑陆等休闲农业集聚区。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创成星级企业(园区)40家,数量全省领先。7个休闲农业特色项目和5家休闲运动基地获评省级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项目)和乡村休闲运动基地。培育620多家规模经营主体和40多个星级企业等精品示范点,推出一号公路环线游、茅山品茗踏青游、冬季滑雪游等美丽风景线,创成一批休闲农业百优乡产,举办白茶节、籽虾节、果品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二是拓宽产业发展新渠道。围绕“非遗 文创”“非遗 旅游”,生产个性化、定制化非遗衍生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拓展非遗体验新场景,助推文化产业新布局;运用“互联网+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事节庆活动”等方式,聚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独特的精品农游线路和品牌创意休闲农业活动,不断加强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效益。积极挖掘乡土特色产业,梳理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能工巧匠等特色产业,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三是完善乡村文旅产业体系。坚持以自然生态为基,以乡村文化为魂,积极推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江苏第一方”庆丰村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荷塘月色·水乡荷韵”礼诗圩文旅品牌、城西回民村“回族文化乡村旅游区”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溧阳网红1号公路串联起200多个乡村旅游点,形成以农业观光体验、乡间美食休闲游、“溧阳茶舍”和“金坛美宿”特色民宿度假游、民俗文化主题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四、坚持精准定位,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乡村文化品牌。金坛区指前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如祖传的习武和丝弦锣鼓等非遗文化,并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串联,形成了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体系。新北区奔牛镇推出“奔牛有故事”文化发掘系列项目,该项目围绕奔牛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红色故事、地方特色、民间小吃等内容,开展“乡贤讲故事”,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品牌影响力。武进区牛塘镇漕溪村党总支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支部带动、产业促动、村社联动”发展模式,积极挖掘本地海棠文化,打造海棠红党建品牌,把漕溪村逐步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品牌建设的示范点。二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充分挖掘独特资源禀赋,打造业态迥异、特色鲜明的乡村“百花园”,全力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助推常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被称为太湖第一渔村的雅浦村、独具风情的城西回民村、乡村民宿集聚的溧阳李家园村、道教福地的金坛仙姑村……一大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在长三角地区声名鹊起。目前,常州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家,省级重点村11家,市级重点村27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乡村旅游在常州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扩大。三是注重培育农业品牌。近年来,常州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推进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工作,一批知名农业品牌被推荐申报部、省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组织辖市区优质农业品牌参展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八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至目前由常州市级与钟楼区共建的农产品品牌中心建设完成并运行。先后培育出部、省两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4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7个,入选部级农业品牌目录2个、省级农业品牌目录28个、省级农业品牌30强2个。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自身优势,利用“乡村带头人”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充分挖掘和培养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进一步优化乡村人才梯队结构;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宗旨,为群众搭好舞台平台,建好用好管好乡村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下大力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统筹布置多点发力,积极发展新质文化生产力,构建起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评选、扶持一批省、国家级特色乡村文化品牌,逐步提升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

签 发 人:严 俊

经 办 人:程豪杰

联系电话:85682514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