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支持中小制造业储能降本,助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04 浏览次数:  字号:〖
 

0094

工商联界

关于支持中小制造业储能降本,助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建议

  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为建设万亿之城提供了强力支撑。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攀升,新能源赛道的产能也开始飞速扩张。2022-2023年间,全国GDP在5000亿以上的83个城市,无一例外全部上马了新能源项目,这些新增项目将在2年内陆续达产,届时全国电池产能飙升,整个行业将承受重压。但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定海神针,其战略性地位不可动摇。因此,未来几年内,全社会都将围绕新能源领域,积极挖掘新产品、新市场、新应用。我市也需要提前谋划,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工业储能潜力巨大,但瓶颈明显
  储能服务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技术完善,案例丰富;借助储能服务削峰填谷,降低电费成本,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做法。但同时,储能服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却未能受到重视。
  2022年,我市工业用电量450亿度,其中白天300亿度,夜间150亿度,电费总额超500亿元。若通过储能设备,达到昼夜平衡,预计每年可节省电费22亿元,为工业企业降低电费8.2%。同时,要达到用电平衡,需要75亿度电能从夜间转移到白天,此举将吸纳投资65亿元,消化电池产能45亿元。
  如此巨大的潜力,却一直默默无闻,主要原因是,我市70%以上的工业用电,都由中小制造业消耗,但为中小制造业提供储能服务,却存在较多困难。中小制造业分布离散,客单价低,运营压力大,维护费用高,投资收益赶不上成本。因此,我市乃至全国的储能服务商,绝大多数均面向大型项目或大型工商业,目前仍未有面向中小制造业的专业储能服务商,市场严重缺乏供给。另一方面,储能电池属于第九类危险品,目前针对小规模储能设备的安全检查、运行规范尚不完善,进一步阻碍了行业发展。
  (二)行业发展突破瓶颈,千亿市场即将爆发
  电池产能飙升同时,价格却在不断走低。2023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调,由每吨60万元跌至10万元,跌幅超过80%,储能电池大幅度降价,储能服务投资收益率不断提高,经过初步估算,中小制造业储能服务,目前投资收益率高达16%以上,已经彻底越过了盈亏线,即将迎来市场爆发。
  发展中小制造业储能服务,其市场潜力绝不仅限于我市。根据公开统计数据,通过储能进行削峰填谷,江苏省每年降费潜力高达200亿元;可吸纳投资650亿元,消化电池产能510亿元;而全国的市场是江苏省的15倍以上,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其中,超过70%的需求,以及95%的用户,均来自广大中小制造企业。
  (三)工业储能对我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行业降价过快,目前全国尚未对工业储能引起足够重视。值此良机,面向中小制造业,抢先布局工业储能,对我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不依赖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电费7-8%,可有效降低我市制造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培养本地服务商,可占据先机,消化产能,打开产业新赛道。仅我市潜力高达65亿元,营收潜力高达22亿元/年,足够完成前期的产业培育工作。最后,充分发挥先发优势,鼓励服务商走出我市,面向省内百亿市场潜力,进一步壮大服务,消化产能;进而实现跨省服务,进军全国千亿级市场,有望为我市再造一个千亿规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是巨大的市场机遇,越是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此,建议:
  (一)培养专业服务商,打开产业新赛道
  与服务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制造业服务商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商业环境与客户群体。一方面,中小企业决策链条短,价值导向强,合作灵活度高,因此业务门槛并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地理位置离散,客单价低,维护费用高,安全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对政府引导的响应不足,这些特征也大大提高了服务门槛,也极大影响了成本收益曲线。正由于上述原因,面向中小制造业的专业服务商不仅要具备常规运营能力,还要具备大规模地推、离散化安装、长期性维护、以及小额账款催收等特定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大量服务经验,完成商业闭环。
  建议尽快培养一批面向中小制造业的专业服务商,形成集群化产业战斗力,尽快将我市打造成样板区域,打开产业新赛道。
  (二)率先建设法规、标准、检测、保险等一系列基础性服务
  坚实的产业更需要完备的基础。目前小型储能产品在我国投放量较少,目前国内相关的运行规范、安全检查制度尚未完善;针对小型储能产品尚无专门的标准体系,更缺乏检测、认证等相关技术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型储能站的事故率在1.24%左右,但市场上尚无针对小型储能产品的第三方保险产品,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
  建议市委市政府制订专门规划,从编撰相关法规、制订产品标准、建设检测能力等多个方面,积极建设基础性服务。特别是尽快组织保险企业,推出符合行业特点的保险产品,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三)拓宽定向融资渠道,提供专业信贷支持
  大体量的产出,离不开大体量的投资。仅仅常州市内的投资潜力就高达65亿元,非常依赖专业、定向的信贷支持。储能服务的需求明确、价值清晰、供应链透明、收入与盈利的可预测性强,是优秀的融资标的。但是,目前的银行项目授信依然偏向土建类项目,对装备服务类项目的接受程度不高,授信周期长,成功概率低,不利于市场展开。
  建议通过标杆项目进行试点融资,积累经验与数据,进而推动标准化、专业化的定向金融服务,为新赛道的扩张保驾护航,为进军更大的市场铺平道路。

发改委

提案

办理

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

  第094号的答复

  

  何海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中小制造业储能降本,助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供电可靠性和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高度重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鼓励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培育专业服务平台,促进服务降本。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我市涌现出一些典型服务配套企业。目前,我市有效期内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共45家,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9家,占比20%,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建材、环境、食品等各个领域。其中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华阳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四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建设运营的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专业从事新能源及光伏组件、电站和储能系统和产品检测、检验、分析、评估、监造、尽职调查等服务的第三方国家认可权威检测机构。平台首创检验检测与大数据分析融合的“华阳检测云”系统,填补行业空白,以检测大数据为基础,研发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及产品质量检测、效能提升关键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如天合光能、隆基股份、协鑫能源、国电投、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光伏、储能领域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质效提升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2.支持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促进融资降本。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信贷投向指引》以及《绿色信贷工作指引》精神,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型储能行业制定专属信贷政策。交通银行常州分行2024年出具了储能产业链专项授信策略指引,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加快低碳技术应用,推动储能项目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配套信贷产品,实施专属信贷审核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通过整合准入、分类、授信、项目评估、审查等业务环节提升效率。中国银行常州分行批复10亿元专项额度,专项用于地下盐穴改造更新,营运地下储气库,保障城市燃气安全。三是支持金融机构与新型储能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链属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3年末,天合光能供应链金融平台累计有20家金融机构帮助400多家供应商实现融资57亿元(是否有新型储能产业链),共开列电子债权凭证“天合信链”123亿元。

  3.加强储能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储能项目布局。2023年,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常州市新型储能项目发展规划(2023-2027)》,《规划》从我市电力保供及顶峰能力、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水平、缓解常州市各级电网运行压力的角度测算了全市储能总体规模,为电网侧储能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我委还印发《2023年常州市新型储能应用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设完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130.4兆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发挥标准引领和服务作用。一是推动标准化组织建设。鼓励常州地区在省内储能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承担储能领域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制定专业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推进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和技术进步。二是鼓励开展标准化试点。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储能产业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试点项目标准体系建立,形成覆盖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以点带面,助力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三是实施标准化奖励。按照《常州市质量强市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相关企业实施奖励。

  2.扩大储能产品检测服务供给。引导中汽研常州检验中心、UL常州公司等相关检测认证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储能产品方面质优价廉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支持常州建科院与国家锂离子电池质检中心合作,在常扩建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推动检企对接,对于相关检测需求无法满足的企业,协调省内检测资源予以协助解决。发挥我市中欧(常州)检测认证产业园优势机构聚集特点,强化自身建设和筑巢引凤双管齐下,为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充足的监测力量。

  3.加强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新能源科技企业富集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科技支行,适当下放授信审批和产品创新权限。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组建专业化科技金融团队,提高新型储能领域行业研究能力。鼓励银行机构持续推进优质金融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深化绿色金融产品,推动“常绿贷”扩面,支持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持续围绕我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优势,聚焦并挖潜“碳金融”、深耕“储能”等重点领域,为常州绿色低碳发展和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

  4.提升保险服务质量。组织辖内财险机构积极通过企财险、安责险等险种为小型储能产品相关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建议政府部门结合企业需求,建立一批重点企业名单,定期向辖内保险公司下发,提高保险公司对储能企业的对接精准度。加强行业协作,强化风险共担。考虑到大型储能站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将面临不可预见的最大赔付风险。国家金融局常州分局将指导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储能产业保险风险共担机制,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共保形式承揽业务,扩大承保能力,分散保险风险,进一步强化保险服务。

  

  

  签发人:陈华鹏

  经办人:康美华

  联系电话:85681081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