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双减”政策落地落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教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一、综合施策,有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1.强化督导常态考核,确保落实任务。把课后服务纳入对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建立必要的考核奖惩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课后服务监督管理,每学期开学前组织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审查,期中开展质量评估,期末进行满意度测评,重视评估、测评结果运用,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各级督导部门把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任务,责任督学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经常性督查。
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程资源。市教育局印发《非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遴选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各地教育部门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供学校选择使用。钟楼区在全市率先征集形成优质课程资源“白名单”,共有35家机构79门课程(科技类15门,艺术类16门,体育类39门,综合类9门),供区域中小学选用。充分利用好少年宫、科技场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和社区资源。聘任校外辅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学校积极挖掘家长、社区人才等资源,引入志愿者,扩大课后服务渠道资源供给。
3.充分尊重教师劳动,优化考评制度。既鼓励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又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正确的激励导向机制,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为保证课后服务顺利开展,学校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二、多管齐下,巩固深化校外培训综合治理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治理。全市465家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了446家,压减率为95.91%,其中天宁区、经开区压减率为100%,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资金监管、政府指导价实现“全覆盖”。 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网格化巡查范围,发挥街道社区网格员作用,加强违规培训的日常巡查。教育部门联合有关部门,采取日常巡查、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举报核查等形式,积极开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的监管执法。2022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非学科恶意涨价、暑假“监管护苗”、艺培机构治理、寒假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底数稽核、培训材料规范年等工作,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努力遏制违规培训行为。据统计,“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778人次,开展检查350多次,检查机构9459家次,约谈培训机构31次,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52份,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学科培训行为113起,违规人员190人,关停无证无照机构36家,发布通报69期,曝光培训机构111家,罚没款金额64.88万元。
三、提高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出台《关于全面改进和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作业管理职能、学校作业管理、作业流程控制体系,推进作业管理监测、作业案例评比、作业改革推广机制,严格落实作业总量、质量、规范、指导要求,全面建构了“三体系、三机制、四严管”作业管理模式。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体教师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化;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实践,促进观念的建构、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应用;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施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更新育人价值观念,落实学业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3.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一是以集团化办学推动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委托管理、城乡共建、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凡新建校(园)、薄弱校(园)、乡村校(园)均纳入集团化管理,原则上每所优质学校结对1-3所新建或薄弱学校,100%乡村学校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和结对共建,努力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大力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各辖市(区)积极利用市直属、区属优质中小学资源,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集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市现有集团化办学核心校163所、成员校646所,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96.21%,切实提升全市各地学校办学水平。二是以项目引领提升办学品质。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目前,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322所,占比达88.22%,就读优质学校学生占比达93.09%。
四、健全机制,提升区域教师管理水平
1.加大调配力度,提高师资保障能力。一是坚持市域统筹、区域联动、多措并举的原则,科学合理保障各学段师资配备。采取“退多进少”的方式适度控制小学阶段新进教师规模,溧阳市、金坛区分别按退休人员的五分之四和四分之三补充新教师,其他五区采取“适当补充”“拉平差距”的原则补充新教师。二是结合实际精准测算每所学校每门学科师资配置情况,必须配置的先统筹调配,无法调配的才可以申报增人计划招录教师。三是与市委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用好省级统筹编制,创新师资补充机制,建立新教师跟岗实习制度、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优秀退休教师返聘制度,着力保障初高中阶段师资需求。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一是做好教师培训规划,出台《常州市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2023—2025)》,增强教师教育的规划性、针对性、有效性,构建厚基础、破难点、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围绕五育并举、五项管理、幼小衔接等领域,聚焦课堂教学、学科育德、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等内容,让培训内容更贴近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贴近教师需求。二是实施青年教师AI场景化实操演练项目,发挥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优势,通过“看示范-演练-反馈-再演练”方式,重点提升青年教师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危机处理等教育技能,逐步打造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常州模式”。三是出台《常州市非师范专业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养方案》,依托高校及名师资源,实施非师范院校(专业)毕业新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帮助非师范专业新教师厚植职业理想信念,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水平和自主发展能力。
三年来,“双减”工作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坚定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减负、提质、增效,推进常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签 发 人:完利梅
经 办 人:邓小进
联系电话:85681378
下载答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