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孟河医派振兴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1-15 浏览次数:  字号:〖
 

0010

安春燕等4人

关于加快推进孟河医派振兴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孟河医派始于明末,成名于晚清,慈禧太后、林则徐、曾国藩等朝廷政要都曾求医于孟河医派,涌现出了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等著名医家,后丁甘仁在上海兴办中医专门学校、中医医院,其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医教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建国后,孟河医派成为最有活力的中医学术流派,全国四届120位国医大师中就有裘沛然、朱良春、颜德馨、陆广莘、干祖望、邹燕勤等孟河医派传人12人。常州作为孟河医派的发源地,近年来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积极修缮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巢渭芳、马培之、丁甘仁等人故居,并在故居内设立孟河医派陈列馆;先后建成全国名中医张志坚、申春悌等2个国家级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省名中医陈岱等6个市级工作室基层工作站;举办“孟河医派丁甘仁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培育中医养生节、中医文化节、中医文化“六进”等系列活动品牌,汇编出版孟河医派著作20多部,参与制作纪录片《孟河医派》、电视剧《老中医》等影视作品,孟河中心小学创编的孟河医派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入选国家中小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医派文化渐入人心。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中医药自身发展存在诸多困境。加上我市中医医疗服务能级偏低,孟河医派在我市的振兴发展面临“后继乏力”的危机与挑战。
  一是传承沿革的内驱力不足。孟河医派能够在清末民初的医药界争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费伯雄(1800~1879)、马培之(1820~1903)、巢崇山(1843~1909)、丁甘仁(1865~1926)等名家辈出,代代相传。然而随着孟河医派各大医家陆续外迁,留在本地的屠揆先、巢伯舫、徐迪华等名医相继去世,孟河医派在常州本土逐渐式微。另外受编制待遇、激励机制、专业发展等因素影响,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总量不足、增量偏少。另外师承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一些外请的名老中医年龄偏大,传承带徒较少,年轻人才成长成熟周期长等因素还导致孟河医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等多科传人出现断层。
  二是研究保护的凝聚力不足。孟河医派是常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医疗资源,但各级政府对振兴孟河医派所要担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还认识不够,没有确立清晰的目标,没有围绕目标统筹整合资源,对研发孟河医派医药产品、规模化种植中草药等尚未出台优先优惠政策。同时组织机构比较分散,一方面市、区、镇三级尚未形成真正联动,另一方面本地形成的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孟河医派研究会、常州孟河医学研究所、孟河医派博物馆等多个研究机构缺少科学整合,难以形成拳头效应。而且孟河医派的历代医著、历史资料、学术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资料保护不够,研究也不足,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创新发展的竞争力不足。孟河医派科研方面拼盘式、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中医院、医派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药生产经营企业等各类主体缺乏创新联动机制,孟河医派相关的科研项目、药品研发等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在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与方法助力孟河医派守正创新方面仍处在空白阶段。另外我市在对外招商和宣传活动中,利用孟河医派资源谋划包装项目、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做得不够,孟河医派金字招牌、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发挥,孟河医派“墙内开花墙外香”问题日益突出。

  一、突出资源整合,打造共建共享的医派发展圣地
  1.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传承振兴孟河医派为抓手,在医疗、保健、教育、产业、文化、信息化等方面拟定重点突破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推进时序表,按时按序分步实施。建立以市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中医药振兴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优化整合全市中医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2.鼓励社会参与。设立孟河医派发展专项基金,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动员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还要设立中药材种植专项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药材种植基地给予一定土地补贴和种植技术指导,对重点药材品种给予一定购销补贴。
  3.成立传承基地。由市卫健委牵头,以常州中医院、孟河中医医院、孟河医派名医堂等为基础,成立孟河医派传承基地,致力于孟河医派的典籍收集、学术研讨、传承工作等,推动孟河医派正本清源,维护行业信誉。
  二、突出需求导向,构建传承有序的中医服务体系
  1.发挥中医医院平台主导作用。按照“业务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专科共建型模式,创建孟河医派为特色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提供平台助推孟河医派中医药服务更优质、更惠民、更便民。
  2.发挥其他医疗机构支撑作用。按照“一院一品”“一院一科”“一院一病”建设思路,加快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孟河医派特色专科建设,培育脾胃、骨伤、康复、针灸等一批特色突出、疗效显著的中医名科,重点打造孟河医派的金字招牌。
  3.发挥名校名医引领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等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沿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医教学的成功经验,邀请全国各地医术高超的孟河医派名中医临症教学,采用院校制和师承制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中医人才摇篮。
  三、突出成果转化,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
  1.推动古籍数字化。积极开展孟河医派脉络梳理项目与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利用,对孟河医派手稿、古籍等进行开放性收集,对现有古籍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建立孟河医派电子数据库。
  2.推动设备智能化。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园区拥有以美敦力、史赛克、联影等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结合中医诊疗方法和技术,加快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及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研制开发。
  3.推动药品现代化。目前常州市中医医院已拥有孟河医派马氏“五色膏”、阴痒方等院内协定方,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与知名药企合作研发,推动协定方转化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孟河医派中药产品。
  四、突出品牌开发,扮靓特色鲜明的人文圣地
  1.培厚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升级孟河医派四大故居硬件设施条件,增加互动体验展示,开发孟河医派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云参观”“云旅游”。鼓励学校开发孟河医派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尝试在孟河创建举办孟河医派文化节,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2.革新新媒体视域下的孟河医派推广方式。应利用抖音、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带来的便利性,适时更新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抓住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IP,用现代视角讲好孟河医派故事,参照李子柒现象,建立起年轻一代对孟河医派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度。
  3.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支持,每年在我市举办国际性的中医会议,搭建政、医、产、学、研、资互动交流、经贸往来和文化展示的平台。邀请专家名医走进孟河寻根弘医,以传承工作室、示范门诊与名医堂等方式定期开展坐诊、带教、讲学等活动,构建互惠共赢的医家流派协作关系,促进孟河医派的繁荣与发展。

卫健委

提案

办理

答复

  A

  公开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

  常卫复〔2024〕第53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0010号的答复

  

  安春燕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孟河医派振兴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综合市科技局等部门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紧抓中医药发展机遇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联动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完善孟河医派政策体系。孟河医派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相继出台了《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常政办发〔2019〕29号)、《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发〔2022〕19号);2023年,市卫健委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龙城强医”中医药专(学)科建设及特色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常卫中医〔2023〕344号),有利于孟河医派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搭建孟河医派发展平台。2023年,成立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该联盟由常州市人民政府牵头发起,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常州市中医医院担任轮值主席单位,同日,召开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发展专家咨询会,听取国内外专家良策建议。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的成立,融合、整合国内外孟河医派发展力量,共同推动医派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苏省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获批,随即成立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管理委员会和孟河医派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推动孟河医派研究发展。

  三是加快孟河医派人才培养。实施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工程,5批共108人纳入培养,目前已有72人完成培养并通过考核;推动孟河医派名医开展各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目前我市5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均为孟河医派名医,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有6个孟河医派名医,此外还建立市级孟河医派名中医工作室3个,孟河医派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项目38个。

  四是加大孟河医派专项财政扶持。我市于2014年设立中医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治未病中心建设等。2019年出台《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后。市中医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由15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2021年由300万元增加至400万元,主要用于孟河医派传承人培养、孟河医学研究院建设、传承工作室建设、科研项目补助、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孟河医派学术论坛等。

  五是推动孟河医派科研创新。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发展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主要围绕孟河医派当代医家研究、孟河医派优势病种研究、孟河医派中药制剂研发、孟河医派特色技术挖掘、孟河医派炮制研究与转化应用、孟河医派研究的方法学探索性研究六个方面展开,设立近30个课题,资助资金260万。通过课题研究,在产出一系列成果的同时,培养出一支高水平人才团队,形成中医学术流派理论研究、临床科研等领域的学术高地,打造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的全国范式。

  六是推动孟河医派海外传播。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孟河医派走向世界、推进孟河医派在国际范围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赴法国、英国开展孟河医派海外推广行动,英国兰中医学院加入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法国巴黎欧洲医院、英国伦敦爱生德医院挂牌孟河医派海外传承基地,英国兰中医学院、多伦多孟河中医馆、澳科大中医学院成为孟河医派传承人培养基地;聘请加拿大多伦多常州联谊会会长祝小清为孟河医派驻北美联络处主任,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拍摄孟河医派中英文宣传片、赴马来西亚举办孟河医派文化展、《世界中医》栏目来常取景取材,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成功申报省第三批文化走出去项目,将中医药疗效的硬实力、博大精深的软实力、和谐共生的持久力凝聚成中医文化走出去的竞争力。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孟河医派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孟河医学研究院、

  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中心等平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孟河医派人用经验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孟河医派人用经验名方数字化研究及知识图谱,开展孟河医派人用经验名方多组学疗效精准评价及机制研究、孟河医派特色靶向炮制技术创新、基于“三结合”审评体系的制剂转化研究,加快5家孟河医派名方验方成果转化合作基地建设。建设常州市中药制剂中心,为孟河医派名方验方转化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撑。

  二是做深孟河医派古籍文献传承。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改善中医药行业古籍特别是孟河医派古籍保护条件,全面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推动孟河医派相关古籍数字化改造和利用。

  三是创新孟河医派专题研究项目。通过设立孟河医派研究专项,重点围绕孟河医派流派脉络梳理、优势病种制定、特色技术挖掘、中药制剂研发、炮制品种应用、孟河医派研究方法学研究,全面提升孟河医派研究的成果转化,提升临床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年内,首批专项科研项目启动实施。

  四是开展孟河医派开放发展平台建设。良性运行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设立孟河医派发展基金,举办孟河医派国际高峰论坛,搭建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实施全省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孟河医派海外文化馆建设、开展孟河医派海外巡展等,推动孟河医派文化海外传播。

  五是加大孟河医派文化弘扬。加强孟河医派博物馆、孟河医派四家故居、王肯堂学术纪念馆等场馆的建设与修缮;推动各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相关文物、史料及代表性见证物的征藏工作,推动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以“中医药就在你身边”、“龙城中医经典大讲堂”、“岐黄校园行”、“家长中医课堂”等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计划,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推广;推动名中医自媒体开设,公益宣介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大众中医药文化信仰。

  

  签发人:程逸文

  经办人:何云开

  联系电话:85682568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处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