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乡村人才引进战略
乡村产业兴旺,集聚人才是第一位的。离开了人才,所有产业发展的期望都只能是空谈。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如果持续外流,则乡村产业振兴就只能是奢望。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农村人口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实现净流入的重要举措。以上海临港为例,2020年6月,上海临港新片区进行“临港工匠”评选,20人获评“临港工匠”,获评“临港工匠”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享受居住证专项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其中,有6人还直接办理了落户,他们学历都很一般,但是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建议我市也可以借鉴参考周边城市的做法,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引进各类有利于乡村振兴、有志于乡村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围绕农业科技延伸出来的技术人才。高学历要留高技能更要留。要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下乡创新创业。同时,要培育“乡贤”文化,制定配套政策,鼓励从农村走出去的工人、军人、商人、知识分子、公务事业人员等各类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告老还乡”,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二、实行承包地市场化流转。
在生态环保条件下,配合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居住权确权和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确权,在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方面综合施策,承包地除了在集体经济成员内部流转,也可以面向特定市民需求实行特定条件下的定向流转,比如基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科技研发、艺术设计、教育拓展、休闲旅游等产业功能嫁接,从而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未来在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背景下,通过农地流转的市场化为本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三、规划乡村配套建设工程。
人才引进的目的是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让农村人才能够长久的扎根下来,因此规划配套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农村配套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农民的需求和发展来开展规划和实施。比如,要通过基建加强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区域公共交通的运能,增加能直接配套农村产业发展的居住空间,增强通信5G网络的覆盖范围;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公共服务型产品的供给,通过政府资源的倾斜有针对性的设立重点区域的产业服务中心,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形成区域型商业配套,满足文化娱乐消费等需求,通过政府层面规划和资源调配,增强乡村教育和医疗等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