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以多元视角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03 浏览次数:  字号:〖
 

0160

顾慧丽等14人

关于以多元视角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根基,社区治理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社会治理的迭代,我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发生巨变,对传统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分摊社区治理任务
  2021年起,全市启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通过实施一批项目计划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更好发挥作用,社区治理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及协同治理的格局。
  2、以数字化助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社区治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生根的有效触点和重要载体。因此,将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技术、智慧平台等手段应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创新社区综合治理发展的大方向。
  3、深度社区治理促进公共产品的产出
  深度社区治理涉及地方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及多个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居民共谋共建共治,通过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社区治理事务。居民从“我提出,你办理,我收益”的观念转变到“我主张,我参与,我推动解决”的思想,推动社区议事走向制度化,将方案落实为行动。

  1、社区治理主体仍旧比较单一。虽然社区治理主体开始趋向多元化,但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仍是治理的主体,街道、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都处于不可否认的主导地位,社区中的各类组织及居民被动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调动及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工作策略处于摸索当中。
  2、大数据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技术在社区治理场景中的使用仅限于信息传播与沟通层面,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社区治理主体的互联网思维薄弱,智慧社区实际应用存在供需对接的偏差,未能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和结构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部分功能和应用存在闲置问题。
  3、社区治理的优劣依赖社区能人。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要具有专业性,需要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能力的社区治理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具有社会工作、社区教育与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缺乏,持证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无法保证社区治理的专业性。

  因此,为更好推进我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出如下建议:
  1、依托党建引领凝聚多元主体力量
  党组织是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在社区治理中占据着政治核心地位。要推动社区基层党建朝实体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组织、宣传等能力,更有效地推进社区共建、资源互享、机制互通、能力互补。要通过有力的社区党建工作形成凝聚力,通过党建工作机制磨合关系、弥合分歧和聚合共识,推动和加快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同时,还要整合和转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专家等社区多元主体优势,突出其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治理质量。
  2、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整合社区治理优势
  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中心融合”落地,实现党建、民政、文明办各条线在基层的理念融合、人员融合、资源融合、管理(平台)融合、活动融合,最大化利用阵地资源,实现商区、园区、社区融通联动。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为契机,借助“一网统管”,克服政府内部根深蒂固的组织性分歧,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重塑,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为治理领域,协同公安、城管、房管和交通等部门,凭借大数据和各类数字化场景,发现问题、研判风险,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化高效治理。并且配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框架的搭建,下沉治理,解决虚实协同障碍,协调线上治理与线下治理间的阻碍。
  3、发展社会企业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
  鼓励社区社会企业以商业运营为手段,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企业以社会责任为使命的天然优势,遵循按劳分配、管理自治、民主决策等原则,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消除社会排斥、社区贫困救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等方面弥补政府福利空白。可由社区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市场行为盘活社区资源,并要求社会企业将税后利润以一定比例投入支持社区发展,解决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问题。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社会企业,拓展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平台和新路径,增强对社区事务的民主监督,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和水平。通过社区社会企业与社区居委会协同运作,促进社区服务的供给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增强了社区服务能量,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社区企业可引入更多社会资源,购买专业服务,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水准。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