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  字号:〖
 

0101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

关于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十四五”时期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常州正在制造业各领域加快实施“智改数转”,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算力供给,打造“产业大脑”,到2023年,常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超8000个,到2025年要超1.5万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常州制造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需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和要求,突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和障碍,加强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提升常州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数字经济时代常州制造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数字化发展优势。

  1、数字技术尚不完善。目前常州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仍处在逐步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成体系的技术支撑。在常州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相关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常州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能力亟须进一步加强,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数字化成熟企业转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发展符合企业实际的数字技术。
  2、资金投入有待提升。调研发现,大多数制造类企业数字化年投入不足。从企业实际情况看,常州市制造类企业数字化建设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整体实现数字化,综合优势效益不明显。
  3、数据安全亟须优化。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数据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企业数字化体系产生的大量数据仍碎片化地存在于各独立的系统内,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池,未能凸显数据作为企业关键生产要素属性,共享数据存在较大障碍。同时,部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对数据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数据的获取授权体系不完善,过多的涉密信息被泄漏,企业核心技术文件和重要客户信息被下载、转发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安全隐患,这一情况亟须企业重视,完善规章制度,设计安全的授权体系势在必行。
  4、数字化转型人才不足。调研发现,常州传统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人才配置仅占全体员工总数的0.5-1%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工业知识兼备、可直接从事制造业数字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开展数字化管理、运营的人才。

  1、夯实技术根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加强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和分析等数字能力建设,提升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借助分布式存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和芯片、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等智能硬件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在海量数据的信息发现和知识挖掘方面提供高标准的配套支撑。加大技术创新政策力度。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技术创新的财政优惠政策等,鼓励制造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设置相关的研发中心,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规模,加强与高校在研发方面的合作力度,提高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搭建科技技术转化平台。搭建一系列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平台,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完善并落实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
  2、多方助力转型。完善资金供给政策。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扶持基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发支出进行补贴;针对数字化转型前景较好的制造业,在税收上通过相关研判,适当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需求为其提供优惠便利的金融服务;打造创新投资机构聚集平台和服务平台,畅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渠道。统筹资源,协同开展“智改数转”。市级和区县财政可以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智改数转”专项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制造类企业加大投入;发挥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制造类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清理改造国有办公楼宇,为“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提供免费或低租金运营场地。
  3、推动集群发展。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在现有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制造业产业园特色,推动建设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形成集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孵化器,为制造业提供一套完善的促使其数字化转型及成长的服务体系。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优选数字化水平较高、转型效果较好或是区域辐射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优质资源流向龙头企业,并通过产业链重组等方式,带动其上下游相关企业的业务发生改变,促使制造业集聚发展。搭建数字交流平台。鼓励制造业集群根据所处产业特色及自身业务发展优势,搭建集群内制造业信息交流的数字平台,促使与生产、销售及技术创新等相关重要环节的信息数据得到及时共享,推动集群内制造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制造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及协作水平。
  4、注重培养人才。注重存量人才的数字化培养。企业应积极制定数字化人才激励制度,尝试岗位轮换、业务量化管理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自由流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内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的设置,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师生数字发展意识;加强高、职校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岗位实习机会,培养真正适应数字市场的高水平数字人才。优化数字人才引进政策。分利用当地政府引进人才的有关补贴政策,基于数字化人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福利供给制度,用多元化的福利吸引人才入驻;推动企业实现“产权明晰”,建立差异化及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激励机制,给予数字人才合适的股权激励,激发人才在工作上的能动性及创作性。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