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州的剧场演出主要以保利大剧院为代表的大剧场为主,这些剧场设备先进、规模庞大,但是从常州舞台市场培育来看,有很多不足:大剧场投资成本高,是作为全市地标性文化建筑而定位的,剧场功能较单一,难以实现复合消费市场,坐落常州北部,难以辐射其他区域,且缺少复合休闲慢生活的消费空间,很难实现“文化休闲”的复合消费市场,其次大型剧场门槛较高,难以孵化本土演出团队。
而小剧场建设正好可以破解大剧场面临的这些问题:一是人力、资金投入比较低,可以充分利用畸零场所、口袋场地、旧有场地改造;二是可以融入商业区,提振区域休闲消费能力。如乌镇戏剧节除了大剧院,还有遍布在古镇中大大小小多个传统建筑改造的小剧场,来看戏的人在一张戏票之外,可以延伸到餐饮购物住宿多种消费领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周围是著名的老建筑和文化休闲区,特色文小店、特色餐饮众多,给观剧之前休闲、观剧之后聊戏留下了非常多的空间,而这张戏票其实就是吸引观众前来的一个由头。三是孵化小剧场能够夯实常州演绎基底。孟京辉的先锋戏剧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市场是需要生态建设的,并不仅仅是观众买几张戏票就能形成市场生态,主力观众的需求往往超越了“围观”,而达到了“参与”的层次。剧场市场发达城市拥有大量白领剧团、非职剧团,其活动就会更活跃,黏性更强,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和坚实的金字塔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