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变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2-18 浏览次数:  字号:〖
 

0087

社法与民宗委员会

关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变化的建议

  人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服务对象。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地区发展和民族未来。“十四五”时期是常州市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关键阶段。积极有效应对常州人口变化状况,适时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策略,精准定位主攻方向,对推动常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根据常州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公报、“十三五”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情况分析,目前常州人口变化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劳动年龄段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力紧张将呈常态趋势。“七普”公报:与常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1个百分点。另外,按照国际惯例测算,15-64岁劳动年龄段人口比重下降5.45个百分点。二是老龄人口持续增加,年龄老化将呈稳增趋势。“七普”公报: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55934人,占20.0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85494人,占14.88%。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11个百分点。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将呈平稳趋势。“十三五”期间,常州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6年的3.13‰逐年下降到2020年的0.16‰。虽然国家放开“三胎”政策,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措施,但抚育之艰辛、经济之压力、就业之困难等综合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短时间内恢复难成现实。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加速崛起,外来人口就业选择范围更广,外来人口择业分流已成事实。四是人口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将呈必然趋势。“七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067856人,占77.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10265人,占22.93%。与2010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166886人,乡村人口减少48119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90个百分点。随着人口在城镇大量聚集,教育、养老、交通、环卫等公共服务问题已成为中心城区社会治理的痛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未雨绸缪,精准施策。

  一是完善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构建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体系。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把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变动趋势,加强对人口均衡发展状况的跟踪监测,预警预报重大人口安全问题,切实做好储备性战略和政策研究,把握人口发展战略的主动权。适时研究出台鼓励生育“第三胎”政策。加强人口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继续加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人口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
  二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人力资本优先投入优先积累机制。把人力资本优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考核指标。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先投资紧缺行业人力资本。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重大人力资本项目实施;构建人才在产业间流动的路径,使人才能够向最需要的产业流动,发挥产业对人才的吸力作用。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社会教育格局,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构建涵盖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校外继续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本支撑。
  三是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强城区人口集聚和承载能力建设,改变单一的生产型、居住型、商务型发展模式,加快配置集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功能,引导产业集聚集群特色发展,建设生产、商务、文化、居住、消费的综合性区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和人口集聚水平。科技园区则要注重高素质人才集聚和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人才集聚中心。加强重点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鼓励产业园区整合共建,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促进产业布局有序、城镇功能互补、城乡一体发展,吸引区域内农业人口就近集聚。加快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探索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业人口转移机制,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针对常州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趋势,坚持持续、健康、参与、公平的原则,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为核心的应对老龄化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障政策体系,推进城乡养老保障统筹,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普惠型老年福利事业。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城乡低保对象等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制度。完善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制度,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养老培训机构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消费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依托,培育壮大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较长产业链的养老产业制造业集群。
  五是强化人口服务管理,促进公平共享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好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政策,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对非户籍人口渐进式增加社会福利,逐步增加公共服务属地化和均等化,使城乡就业、教育培训、健康服务、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逐步与户籍制度脱钩。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让更多流动人口能够融入城镇。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