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动辄需要上百万、上千万的资金预算,在中小企业生存都面临压力的状况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必然会被搁置。
2、头部企业的示范贡献不足。中小企业鉴于技术保密等考虑,甚少愿意分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与成效。
3、缺乏整体思考与规划。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个长久、持续的过程,由于缺少第三方智库支持,很少有企业会根据自身战略进行全局规划。
4、“重硬偏软”导致智能化改造的效益无法显现。有些企业过于偏重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系统的配置,不注重企业管理流程梳理、工艺水平稳定、人员素质提升,未能获得如期的产能、效益及质量的提升。
5、人才严重短缺。常州中小企业中数字化人才占比仅为1.4%。远远落后于苏州、杭州、深圳、无锡等城市。中小企业收入低、机会少、成长空间有限,留不住专业人才。
6、缺少有效指导和商业化运作的交流学习平台。企业与服务商之间所占有的信息的不对称,亟需公正的第三方平台来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培训交流与智力支撑。
7、政策支持甚少能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政府推出了星级上云企业评定与补助政策,有部分不良服务商将自身服务与政府政策挂钩,导致企业享受不到政策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