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委会工作 >> 委员工作委员会 >>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2-03-02 浏览次数:  字号:〖
 

本届政协以来,委员工作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按照常州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的总体部署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界别特色优势和专委会基础作用,始终坚持提高履职能力和履职质量工作目标,一以贯之推进“加强学习培训、创优服务平台、规范履职管理、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自身建设”五方面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本届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培训,履职能力建设有新提升

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通过学习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委员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牢固树立委员意识、履职意识,提高“四个能力”,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打牢基础、积蓄能量。一是常态化举办履职能力培训。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多形式开展履职业务培训。先后与常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新委员培训、年度委员集中培训活动;与湖南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委员履职骨干专题培训班;组织部分界别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综合业务培训。参训委员达1400余人次。二是创新开办“委员讲堂”。2020年创新委员学习培训组织模式,开办“委员讲堂”。两年时间内,围绕疫情防控、教育改革、科技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常州“十四五”规划和创新政策等主题,安排了10期讲堂活动,先后有11位委员和专家走上讲台,分享专业见解和工作体会。通过开办“委员讲堂”,用“委员讲、委员听、委员议”的方式,引导委员自我学习、互相学习、深度学习。讲堂活动得到了委员们一致认可,委员参与达1100余人次。三是多形式组织委员读书。认真贯彻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关于委员读书的部署要求,采取集中组织与分散自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形式,持续深化“委员悦读”活动和“书香政协”建设。借助市图书馆和市政协文史馆资源禀赋,嵌入式打造委员读书新阵地“政协书房”,在市政协8个委员之家和市政协3号楼一楼大厅增设“委员书屋”,适应互联网时代阅读习惯和传播特点,利用手机端建委员读书微信群,不断推进“书房、书屋、线上书苑”等阵地建设。同时,巧妙把握“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及时间节点,有序组织相关专委会和界别委员错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协同相关专委会和政协妇委会线下主办《博物馆之美》女委员读书分享会。组织住常省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书院”APP上开展“在率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专题读书交流活动。《人民政协报》、“中国文明网”和“学习强国”等宣传平台多次推出专题宣传报道。

二、拓建平台载体,履职服务效能有新提升

结合新时期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丰富履职活动载体,着力创新打造了一批管用、高效、可持续的履职平台,用履职服务高效能推进委员履职高质量。一是创新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响应全省“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部署,将协商议事平台建设纳入市政协整体协商体系进行谋划和布局,在省内率先以市委名义出台实施意见进行顶层设计,率先在市政协层面建设“协商议事厅”、率先在市政协专委会建设“协商议事堂”,指导各辖市区政协、镇(街道园区)建设“协商议事室”并实现全覆盖,同步推进有条件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界别建设协商议事室。围绕“甄选议题、确定主体、开展调研、组织协商、转化成果”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协商议事“五步法”,协商议事活动日益规范。2020年7月和2021年5月组织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推进会,落实省政协部署要求,上下联动、协力推进,基本形成了“厅堂室”相互贯通、相互赋能的协商议事平台体系,构建了“三级平台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2021年10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常态长效的实施意见,配合市委督查室,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工作指导督查,有力促进了协商议事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已建成854个协商议事室,累计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2600余场(次),累计23900余人次参与协商活动,其中政协委员5430余人次,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妥善处理,协商议事助发展、惠民生、聚共识、促和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二是创新委员年度集中视察方式。围绕“生态与文化”“走进乡村,关注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题,持续开展女委员专项视察活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委员年度集中视察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委员年度集中视察方式方法,采取分专题组织的模式,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相关专委会具体组织并分组实施。围绕“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种好人民满意幸福树”“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助推旅游明星城市建设”“长江大保护与高铁新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等10个专题开展集中视察,委员参与率达89%,为相关界别、不同领域的委员搭建了知情明政的平台。五年来,累计视察各类项目40余个,委员参与达1800余人次。三是创新民主监督形式。承办市委督查项目。受市委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牵头组织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工作督查,并列为市政协主席会审议确定的年度专项民主监督活动之一,督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完成提案督办协办任务。围绕《关于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关于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厘米”的建议》《关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建议》《关于培育扶持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专题》《全面提升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的建议》《关于加快自建系统与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全力推进“一网通办”的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专题》等9件重点提案(专题),与提办双方共同开展督办、协办工作,推动提案办理落地见效。联动开展专项监督。配合省政协联合组织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级政协联动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围绕“体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开展监督式视察调研活动。

三、创新制度机制,履职保障质量有新提升

政协工作的主体是委员,专委会和界别(组)是委员履职的重要组织形式。五年来,紧密结合履职工作需求,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完善顺畅高效的组织机制和工作制度,为委员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履职工作制度。出台了《政协常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为全面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出台《政协常州市委员会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修订)》《常州市政协关于加强委员履职综合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全面、客观、科学地开展委员履职评价提供了制度遵循和运行保障。出台《常州市政协“委员讲堂”实施方案》,创新委员学习方法,为常态化推进委员学习和展示委员风采进行制度安排。出台《政协常州市委员会常委述职办法(试行)》,建立了政协常委每年度进行述职的工作制度,促进政协常委高质量履职。二是深化“一入三建”工作。贯彻市政协十四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和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一入三建”工作机制。开展全员入委工作。按照全员参加、专业相近、相对稳定、统筹协调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全员入委工作方案,经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将市政协委员全部编入8个专委会,为充实专委会力量、加强政协党建奠定了基础。设立专委会委员党支部。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成立专委会委员党支部,为推进政协党建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强化了组织保障。建立专委会委员专业组。统筹各专委会结合委员所在界别和专委会工作性质、委员结构、任务分工等设立若干专业小组,协调推进构建“委组一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履职联系机制。建立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挂钩联系辖市区政协和镇(街道)工委制度,协调各专委会分工负责协助落实联系任务。出台《常州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委员联系工作。出台《中共政协常州市委员会党组关于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办法(试行)》,促进了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联系互动,进一步落实了党对政协工作“两个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市委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党政部门与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履职工作对口联系机制,为推进专委会、界别委员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优化履职评价,履职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委员强则政协强,委员履职好则政协工作好。持续推进“五有五强化”委员履职评价体系建设,客观、准确反映和衡量委员履职情况,不断提高履职管理水平。一是有量化管理规则强化保障。以《政协章程》为遵循,配套建立的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工作规则,构成了常州市政协委员履职评价的基本制度体系。将委员日常履职内容进行全面量化,分设基础分履职评价项目和加分履职评价项目。通过基础分项目指标考察委员履职态度,反映委员履职基本义务的情况;通过加分项目考核指标重点考察委员履职能力,反映委员参与政协工作的日常履职情况。履职指标量化细化,履职情况可查可比,为履职综合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有信息化系统平台强化支撑。2017年2018年,先后2期实施委员履职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改造,建立起融委员信息管理、重大会议活动管理、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网上全流程管理、委员履职数据库管理、履职统计分析管理及短信通知、会议签到、问卷调查、新闻发布等多功能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电脑端与手机端履职服务全覆盖。委员履职更加便捷,履职服务更加高效,履职管理更加精准。2021年,按市委统一部署,完成履职综合服务平台“信创”改造,同步对原有应用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三是有协同运维机制强化效能。在运行管理上,建立专委会带动界别、界别发动委员的工作联动机制,从履职活动的发起、实施到活动中委员出席、发言、提交履职成果等实行全流程管理。委室秘书处、界别联络员分工明确、协调有序,保证了运转有效、评价准确。四是有综合分析报告强化指导。连续2年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市政协委员履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将委员结构细分,综合汇总会议出席率、活动参与人次、提案和社情民意提交办理情况和委员、专委会、界别组分类积分排名等具体数据,按年度分类分项全面剖析委员履职情况,体现履职工作特色亮点,发现短板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为领导掌握整体情况和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五是有评价结果应用强化激励。坚持正向激励原则,科学、严谨用好考核评价结果。依托日常履职情况及全年积分排名统计,在考核年度内履职得分前100名的委员中,先后两次累计评选出优秀政协委员88名;在集体履职综合排名列前的界别活动组中推选先进界别活动组。依托三个年度(2018—2020年)履职数据,在继续提名留任委员工作中作为重要参考进行推荐。通过“五有五强化”履职评价体系,提高委员履职管理水平,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的工作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推动了政协履职全面提质增效。《人民政协报》专题介绍了常州委员履职评价体系建设经验。

五、加强自身建设,履职工作合力有新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服务理念,注重统筹协调,在提高服务水平和增强组织能力上改进自身建设。一是抓好专委会党建工作。按照市委和市政协党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委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本专委会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积极开展读一本好书、组织一次“微分享”、组织一次红色教育“三个一”活动,结合市委和市政协庆祝建党100周年展览,组织委工委成员和相关界别活动组集中观展。二是持续推进委界联动履职。统筹各专委会联系、指导、服务界别活动组按照年度计划开展界别履职活动,稳步推进界别协商常态化。协同研究室发起“老城厢•委员说”活动,20余名历届市政协委员就老城厢复兴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接好历史接力棒,谱写政协新篇章”“颂百年华诞,展政协风采”界别主题活动月,统筹协调各专委会与所联系的界别活动组走进市政协文史馆,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政协发展历程。三是持续打造“五化”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任务清单化、服务菜单化、评价定量化、保障制度化、支撑信息化”的委员履职服务管理方法和途径,着力打造委员工作品牌。四是提升委员之家阵地功能。依托委员之家,统筹推进协商议事堂、委员书屋、社情民意信息采集点“三位一体”建设,强化学习交流、协商议事、团结联谊功能,实现“一室多用”“一专多能”。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委员之家协商议事堂,搭台组织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和街道、社区、相关企业负责人,先后开展了“国企改革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视察调研”“委员之家建设研讨”“发展运河夜经济,激发老城厢活力”“常州工业遗存创新型保护利用模式调研”等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形成了《串珠成链打响世遗名片,古韵今辉扮靓运河名城——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几点建议》《打造运河文创名区,助力钟楼城市更新》等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五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关于抗击疫情的号召,动员全体委员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湖北、支援我市防疫工作。配合市政协领导走访调研10余家企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织专委会成员参加志愿服务,协助街道社区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主动配合宣传部门大力宣传政协委员支援、参与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六是加强工作联系联动。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政协系统委员工作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专题与辖市区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研讨改进举措。指导辖市区政协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规范运行协商议事工作。在《常州日报》二版头条开设专栏、汇编典型工作案例,宣传推广各级各类协商议事平台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果。配合省政协领导来常指导和参与基层协商议事室活动,及时向省政协报送协商议事活动案例,扩大常州“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的影响力。几年来,按照省政协要求,同步完成了住常州省政协委员的联络服务工作、省内外委员工作考察交流、各届次市政协全会服务保障和届中、换届委员人事调整等相关工作。

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建议第十五届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市政协党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市政协全会部署要求,继续推进政协“协商活动组织能力”和“委员协商建言能力”建设,进一步创优履职服务平台载体,巩固提升委员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界别履职工作,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质量和水平。

一、强化履职能力建设。组织好各类学习培训,提升委员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抓好集中培训和委员轮训,对新一届政协委员进行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知识、履职业务实操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组织好“委员讲堂”。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委员特长,统筹安排、分期举办“委员讲堂”,拓展履职视野,展示委员风采。组织好专题培训。利用国内高校和全国政协干部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面向各界别召集人,举办专题培训班,培养新一届政协履职骨干。组织好读书学习。围绕党建主题教育、专题协商等年度重点工作,利用政协书房、委员书屋、界别学习微信群等不同载体,采取集中学习+委员自学、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委员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帮助委员“充电蓄能”。

二、优化平台载体建设。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常态长效的实施意见》,巩固提升协商议事平台功能,健全和完善协商议事运行机制,有序推进“界别协商议事堂”建设,积极探索加强界别工作的新平台新方式,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协商议事体系,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务实推进“委员工作室”创建工作,发挥委员专业特长,丰富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平台。扎实推进知情明政载体建设,探索创新委员视察、专项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的组织方式,多渠道提供知情明政条件。调整优化委员之家“三位一体”阵地功能和设置布局,引导委员积极参与各类学习交流和协商议政活动。

三、深化“一入三建”工作。以“一入三建”为抓手,推进协商活动组织能力建设。根据专委会工作需要和界别特点,落实委员编入专委会、专委会对口联系界别活动组工作要求,同步推进专委会专业小组、委员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健全“委组一体”“委界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专委会发挥好组织优势,参与、指导、服务界别履职,各界别发挥好专业优势,依托相关专委会开展有质量的界别履职活动和界别协商,促进专委会、界别履职互联互动、提质增效。发挥好专委会委员党支部功能,引导党员委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履职表率,主动联系党外委员协同履职,确保政协党建“两个全覆盖”落地见效。

四、完善履职评价体系。结合第十五届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动态调整履职量化评价规则,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和计分标准,夯实委员履职综合评价基础。进一步提升履职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加强系统运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运维分工,确保委员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委员履职情况。积极探索界别履职管理制度机制,适时开展界别履职综合评价,拓展履职评价覆盖面,提升履职评价体系建设标准和内涵。积极探索建立评价结果反馈和运用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履职评价在委员队伍建设和激励委员更好履职的重要作用。

五、改进自身建设。根据本专委会的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优化人员结构,充实履职力量,夯实组织保障。进一步优化全年工作“清单化”、履职服务“菜单化”管理模式,强化计划性和执行力,提高委员工作组织化水平。推进落实市政协领导联系辖市区和基层委员、“双联系”等委员联系制度,统筹协调相关委室、界别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与省政协、辖市区政协的对口联系工作,加强工作交流和上下联动,凝聚和提升工作合力。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