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如何助推中以常州创新园能级提升?协商议事厅里掀起“头脑风暴”
发布日期:2022-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中以常州创新园作为两国创新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常州而言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常州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下一步,园区如何继续扛好中以合作大旗,向“3.0版本”推进?8月19日,市政协发挥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邀请全市各界政协委员围绕“助推中以常州创新园能级提升”这一课题,进行专题协商,以委员之力助推园区发展。副市长蒋鹏举出席活动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赵正斌主持活动。


经过建设发展,目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已确定了“7.8平方公里核心区+65平方公里拓展区”共72.8平方公里的“一核一区”新总体布局。中以国际创新村一期去年底投用后,已建成以色列中国人才服务港、共享办公空间、文化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20多家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63家,促成中以技术合作项目44个。

在听取中以常州创新园近阶段工作汇报后,委员们结合园区发展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沟通和协商讨论。

市政协常委、科技局副局长白冰天建议,利用“双创券”政策,为共建计划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发展服务,并注重落地企业的市场对接和应用示范。在项目招引中,要注意对接活动的双向性,培养项目招引团队,集聚更多社会资源,打造中以合作标杆。

市政协委员、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路军方认为,中以常州创新园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创建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们需要以色列的先进技术,更需要学习以色列先进的创新文化和理念,分享以色列成功的技术创新经验和商业化模式。”他认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要营造更优的创新创业生态,让项目需求与研发对接更畅,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更强。

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是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旗下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和见证了中以常州创新园搬迁至常州科教城后的建设。“以色列开放包容的学习、科研环境,灵活完善的孵化、创业制度,还有紧密的产业结合导向,都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市政协委员、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海平表示,将站在中以常州创新园这个眺望创新国度的窗口,集聚青年创业者,把中心打造成“新品牌、新制造”为主导方向的孵化、加速平台。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黄勇认为,长三角尤其沪宁线已形成创新发展带,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蓄势待起,加快中以常州创新园能级提升正当时。园区要加快人才引进,加快布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以及面向产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设施。

如何做大做强园区?市政协常委、常州金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市公共绩效评价行业协会会长卫新建议,园区要按发展战略总目标,确定好年度任务目标、三年任务目标,“既不能让资金闲着,也不能乱花财政的钱”,做好定期的绩效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足用好政策。同时,要以更大力度争抢外部资源,多渠道促成中以技术合作。

活动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听取了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亚非处处长颜晓虹、以色列企业代表对园区发展的建议和诉求。

蒋鹏举充分肯定委员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并积极回应委员关切。他指出,下一步中以常州创新园将瞄准“扛好大旗、融入大局;建设大平台、体现大作为”的导向,以更优方式深化双方合作,抓住中以建交30周年的机遇,尽快推出“共建计划”3.0版;以更高起点谋划园区发展,巩固和发展中以创新园在国内中以合作中“首发园区”“第一园区”的地位,积极融入全市大局,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为全市创新中轴建设贡献更多人才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政策资源;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以更快速度推进项目落地,充分借鉴以色列成熟经验,构筑国际化多元化创新生态。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