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进程 助力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建设
问题的提出
民进常州市委提出,随着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部分兄弟城市先行先试创新人才引进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结构、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区域人才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主动融入人才一体化战略,下好人才融合发展“先手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促进人才发展的协同作用,形成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打好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系统战、持久战。
2、强化载体建设。加强在常高校建设,推动人才发展与教育相结合;加强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推动人才发展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以重大项目为纽带,推进人才发展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3、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我市人才公共服务和保障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流动公共服务体系,夯实人才流动保障制度。
4、创新区域人才合作方式。加强职能部门间工作交流,建立人才合作信息化平台;推动多元化创新主体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等主体人才发展协同作用。
聚焦关键 突破藩篱 提升“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版公园城市”
问题的提出
民革常州市委提出,近年来,我市生态绿城建设统筹布局、效果明显。然而,我市“生态绿城”建设离“宜居美丽城”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有一定差距,存在整体结构尚有缺憾、老城区受益度有限、城乡统筹效果不明显、建管模式还需创新突破等问题。
建议
1、统一思想促落实。重点出台生态绿城建设标准和配套政策;借鉴“河长制”,成立党政一把手主抓的领导机构及专班;生态绿城项目的规划建设应积极融入文化、科普、体育、旅游等元素。
2、精准施策破难题。加大对生态绿城建设体系薄弱环节攻坚克难,重点改善重点难点地区生态环境。
3、迎难而上树品牌。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老城厢复兴为契机,明确全市生态绿城建设“一盘棋”;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生态绿城品牌项目。
4、绿野围城享文明。深度挖掘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文化底蕴、地域和人文景观,探索既不干扰农业生产,又可发展文旅、休闲等绿色经济产业的生态治理之路。
5、长效管理促发展。严格落实我市生态绿城建设要求和环保审批“三线一单”制度;建立全市生态补偿专项基金,规范生态绿城项目资金使用;进一步拓宽监督参与渠道。
推动常州工业智造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问题的提出
民盟常州市委提出,常州素以制造立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强市建设。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常州工业智造产业链相对完备,基础相对扎实,但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形势下,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建议
1、完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标准能级。制定完善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的指标既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体现常州走在前列的需求和特质,比如亩均产值、绿色GDP占比等。
2、盘活两项现有优势资源,提升企业产业能级。一是“单打冠军”。围绕这批“单打冠军”的产业,延伸产业链,做长产品链,做强企业链。二是公共创新平台。实施公共创新平台“结对”计划,将平台与企业进行“捆绑”,形成技术攻关或研发共同体。
3、夯实三项中轴枢纽支撑,提升城市能级。立足常州、对接上海、放眼国际,夯实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有利环境,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夯实环境支撑。通过推动常州与长三角城市开展共同建设常州工业智造园区合作等,夯实载体支撑。
在城市更新中重塑旧城活力
问题的提出
顾慧丽等10名委员提出,对于常州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而言,如何在推进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平衡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
1、挖掘民俗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可以彰显城市文化的个性,让本地人找到共鸣,让外地人了解城市底蕴。
2、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为前提,推进持续、全过程的参与。健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居民参与设计的组织方式、工作开展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保障居民在旧城改造全阶段的知情权,建立长效机制。
3、创新改造思维,借助“循环利用”,尊重历史原貌,利用好二次楼宇。通过对其立面更新、功能多样化提升、设备设施完善、节能化和智能化改进,改变其功能,为旧城改造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配套设施,真正让旧城改造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提高出行效率
问题的提出
何广平等5名委员提出,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纯的某一项措施难以治本,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对人口分布、人流规律、路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调整相关政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
建议
1、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布局公交线路,加大公交投入,提高公交出行人次和出行效率。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小区规划、办公场所、道路状况等大数据布局公交线路,形成蜘蛛网状,将交通出行线路纳入小区规划审批,新开的小区商业中心要及时开通公交线路,鼓励市民形成公交出行的习惯。
2、通过智能技术统筹管理停车位,提高汽车出行效率。通过行政手段汇总车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在“我的常州”APP上增加“智能停车”,把停车场联动起来,通过智能化技术让人们可以将停车纳入出行计划,能够快速泊车入位,做到可订可控。
3、继续加强公共自行车推广和管理,继续培育共享汽车和汽车租赁市场。常州的公共自行车管理井然有序,利用率还比较高,后期可以更多地扩点,特别是公交地铁站点,如果形成300米间隔点状分布,同时并入公共交通价格体系进行管理,再优惠合理一些,会是3公里内短途出行的优选。政府加强对共享汽车和汽车租赁市场规范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