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75期 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10-31 浏览次数:  字号:〖
 

市政协总工会界别组反映工匠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站在新时代新方位,常州正处在全力打造“一城一区一中心”,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的关键时期,需要培育更多精准匹配产业发展的“龙城工匠”。调查发现,在我市制造业工匠培育、选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常州工匠人才占比过少不同性质制造业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投入差异明显,常州职业院校发展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工匠人才经济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工匠人才评选机仍需优化。为此建议

一是应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工匠培育基础保障机制。畅通工匠培养渠道。从源头抓起,发挥常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在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工匠示范职业院校和示范专业。同时,加强技能人才在职职业培训,建立合理的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设定技能人才发展目标,建立工匠人才培养与成长机制,形成工匠人才梯次结构,确保工匠人才能源源不断支持企业发展。放大团队示范效应。可以以工匠人才为核心成立技能攻关团队、工匠创新工作室,经常召开研讨会和交流推进会,总结先进操作法,攻克技术难题,形成强大的技术集群辐射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层次的整体跃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尝试将工匠人才纳入企业技术研发体系,推动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奖、成果效益奖、专利成果奖、技术岗位工资津贴晋升奖等多种奖励政策,积极探索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激励更多职工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结对帮扶潜力工匠。着眼长远,以培育未来潜力工匠为切入点,精心挑选工匠和劳模先进担任青年职工的成长导师,在日常生产中以身说事、解疑释惑,潜移默化植入工匠精神,使榜样带动更有温度、更有情感、更接地气。为潜力工匠建立职业发展档案、设计职业发展路径,对其进行重点跟踪培养。

二是应进一步强化工会引领推动作用,完善工匠选树平台载体机制。优化技能竞赛体系。在做优做强“龙城工匠”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将其选拔与全市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深度融合,紧扣常州制造业发展和生产实际分级、分类举行竞赛。坚持面向一线、重事迹、重业绩,整合、优化荣誉奖项。强化技能竞赛项目研发、质量评估、技能鉴定标准开发,提升选拔常州制造业工匠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促进带动作用。依托现有各级各类劳模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技术讲座培训等常态化活动,技术创新攻关和技能提升等阶段性活动,不断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职工按照技能晋升阶段发展要求不断向工匠方向努力。做好工匠选树的配套管理。制定工匠选树的统一标准与条件,细化推荐、认定、表彰的各个环节,确保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各方参与。建立工匠人才关爱工作机制。对工匠人才实施动态管理,健全相关档案、为其提供跟踪服务,在春节、高温等季节对其开展慰问走访活动。在各级职工活动中心为工匠人才设置服务窗口,受理其服务需求。

三是应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完善工匠作用发挥支持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推进组织机构。建议建立由市政府主导、工会牵头、相关部门联合的工作机制,对全市工匠的培育和选树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作为常态化工作加以推进。深化工匠精神递进传承机制。引导工匠人才积极参与“名师带徒”活动,推动完善“名师带徒”制度,发挥“1+N”育人效应。通过“龙城工匠”的技能传授、经验传递和精神感召,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人人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营造工匠人才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制定对工匠人才特殊的住房、就医和子女就学制度。同时,注重从工匠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先进以及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予他们建言献策的机会。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对工匠人才在全社会进行大力宣传褒扬。加强高端工匠人才引进集聚。充分利用“龙城英才计划”,围绕常州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的领军型工匠人才和团队。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