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生:多维度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围绕“协调、品质、生态、特色”环境四美建设目标,加快从生态绿城、森林城市向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健康城市、幸福城市等多维度延伸,更大力度优化生态环境,丰富生态绿城内涵;更大力度增加生态绿地,提升园林城市建设;更大力度完善路网建设,拓展绿色交通体系;更大力度挖掘地方亮点,推进特色村镇建设。
高华:让城市补丁变成美丽图案
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的改造,目前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如何让这些城市“补丁”变成美丽图案?我市可以从理念、机制、规划、政策、模式5方面寻找突破口,摒弃唯经济利益至上的改造价值观,充分吸收市场、社会、民众的力量,通过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投资机制、编制专项规划、量身定制改造模式来推动改造,形成不同区域的特色。
顾春平:加快构筑“中轴枢纽”
统筹推进综合港务区建设,建议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中轴枢纽,积聚发展动能,为综合港务区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二是深化区域合作,通过加强与“江苏中轴”沿线城市的融合互动,推进港口联盟、园区共建和产业协作,强化优势互补。三是深化专项研究,完善要素配置。四是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融合发展。五是依托城市总规,预控发展空间。
张立莹: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在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下,外围小城镇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强化小城镇发展资源及比较优势的研究,精准设计我市小城镇特色化培育制度,营造特色化发展氛围;科学确定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强化分类指导,加大发展要素支持,夯实特色化发展基础;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小城镇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配置,锚固特色化发展根基。
高玉华: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以殷村特色小镇对外交通问题为例,建议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提高农村路网建设水平。特别是要通过高定位规划,将全市城乡公路路网规划与各专项规划进行深度衔接、融合,不断增强公路交通支撑能力,吸引产业发展的要素集聚。通过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服务,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龙才: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我市需力推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完善绿地布局,统筹安排好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设施、生态文化设施、生态安全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研究,在此基础上突出常州城市生态园林本土特色。三是着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此外还要优化城市治理,突出城市生活多样性,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张立新:借鉴浙江经验发展乡村旅游
建议凝聚新共识,加强资金扶持,积极开发适合乡村旅游的信贷产品。在用地、审批程序、相关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坚持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培育多元化的乡村创新产品体系。创新投运模式,建立并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激发原住民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加快培育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打造常州旅游新品牌。
张雅萍: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溧阳正朝着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建议倡导绿色导向,在新一年的工作考核中建立新的“绿色生产函数”,对生态功能区、旅游度假区实行差别化考核。创新政策扶持,最大程度地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富民渠道。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相关扶持措施和政策实现点对点落实和指导,帮助放大品牌的集聚效应,真正实现绿色溧阳常态长效、美丽常驻。
潘瑞松:进一步做好乡镇污水处理工作
针对乡镇及小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快管网建设;控制进水水质、水量,保证运行负荷;积极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鼓励开展尾水深度处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经费保障;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管理;落实运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部门合作机制;严格考核,实施区域限批;加强舆论监督。
戴罗平:谋划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
推进城市快速路系统改善和提升,需要立足系统谋划,内联外引构筑发展“快车道”。建议借路崛起,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以路为媒,引导板块融合联动;高快一体,发挥综合运行效率。同时,强化责任担当,部门协同推进打通“肠梗阻”。此外,还要通过管理增效,品质提升,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出行环境,擦亮城市交通服务“金招牌”。
(供稿:周瑾亮 唐文竹 周茜 黄钰;编辑:郑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