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32期 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5-08-26 浏览次数:  字号:〖
 
  市政协经济二组界别反映:近期,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市行政中心迎桂厅听取了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情况通报,并与市农委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不断强化政策引导,积极争取项目落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逐步建立了以机械化还田为主、多种形式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2014年综合利用秸秆量105.37万吨,综合利用率95.88%,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市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由于秸秆本身价值和商业利用价值低,企业和农民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性不高,尤其在“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下更为突出;二是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紧缺、农忙期缩短等因素,造成短时间集中收贮难度极大,同时企业也缺乏短期内完成大范围、大规模收贮的条件和能力;三是秸秆实现机械化还田,每亩作业成本会增加30-50元,而省专项资金补贴很少,市本级每年虽然有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但还是远远不足,缺口很大;四是秸秆的各种资源化利用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初期投资成本高,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企业和个人难以承受。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秸秆利用的各种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关键在于制订一个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应积极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引导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补贴机制,逐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利用机械购置、工业化收集和贮运等补贴力度,并且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堵疏”结合,形成完善的收贮体系。目前秸秆处理的方式主要还是以利用为主,禁烧为辅。但是在利用过程中秸秆的收贮问题成了瓶颈之一,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但秸秆收、贮、运体系建设的配套制度和扶持政策还有待加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秸秆收购过程中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和价格的随意上涨等问题。建议要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探索研究建立更加合理的收贮体系,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收、贮、运行为,保障企业稳定的秸秆原料来源,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增效益,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提高利用效益,控制适度的还田总量。虽然秸秆还田是综合利用的最好出路,但是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造成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秸秆翻压还田使土壤变得过松、易发生病虫害等,加上中国农村现有的耕作习惯,农田没有“休耕时间”,建议适度控制机械化还田的比例,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
  四是加强主体培育,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培植和扶持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和企业自筹资金,用于秸秆收、贮、运技术和设备的研发、设施购置、体系建设与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同时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秸秆利用主体的培育,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五是调整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土地承包经营分散,小农户多,规模化种植比例低等都不利于秸秆的收集和利用。建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处理的能力,改变小户经营,缺乏经验,无法处理秸秆的现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