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完善食品追溯、监测、诚信“三大体系”的建议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中共界别、
医卫体界别、农工党市委、市政协提案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焦点、建言履职的重点。2013年市政协组织了居民“菜篮子”安全专项视察,2014年市政协文教卫体委联合党派团体、界别委员开展了“强化餐饮业监管、保障‘舌头上’安全”专题调研,积极建真言、献良策。从视察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但食品安全潜在的风险不容轻视,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食品追溯体系亟待完善,农产品质量、肉菜流通两个追溯系统各自为战,数据尚未联通;食品监测资源亟待整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分散在6个职能部门,存在衔接不紧密、信息难共享、重复建设多、整体合力弱等问题;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不够,信息公开工作需要加强和提升,对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氛围不够浓厚,监督的力度和深度有待增强。
为此,建议我市切实把握政府职能转变和食品监管体制改革这一契机,以改革和法治精神,在严格执法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食品追溯、监测、诚信体系,切实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健全食品源头追溯体系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肉菜流通两个追溯系统建设的领导与整合,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实施来源、流向及质量安全的实时动态监控,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的科学监管,做好农产品企业与监测部门终端联网,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扩大肉菜追溯系统使用范围,使用对象应包括所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大型超市、连锁店、重点团体采购单位等,且所有进入流通、餐饮的蔬菜品种都应纳入追溯系统。严格落实流通环节食品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型超市、连锁店等借鉴麦德龙“麦咨达”追溯系统等经验做法,建立可追溯系统,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高质量食品。加快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肉菜流通两个追溯系统的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达到蔬菜、肉类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踪。
二、完善食品动态监测体系
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大幅增加食品抽检批次和抽检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大宗食品、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测,并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抽检工作的靶向性;建立蔬菜流通环节快检快测系统,鼓励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提升检测技术,扩大自检项目,推进城区标准化菜市场蔬菜快速检测全覆盖。优化和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应优先考虑对全市现有的政府投资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整合,建议成立“常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全市的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可设立快速筛查分中心,提高应急反应及处置能力;设立农药残留、重金属、致病菌、添加剂等分中心,提高检验检测的专业化水平。在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前,应围绕全市食品检验检测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全市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和作用,由市食安办统筹安排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采取措施调动检验检测机构的积极性,形成监测的整体合力。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食品风险监测任务,并对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测。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走市场化道路。
三、强化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档案建设,用法律制度引导企业公平竞争,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开展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企业示范创建活动,指导企业建设诚信文化,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定期公布食品抽检合格与不合格产品信息,建立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采取适当形式公开曝光。明确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机构,设立统一的投诉举报网络平台和专线电话,建立“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效率,并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不断强化群众监督、行业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提高全社会的参与程度,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职尽责、食品从业者诚信守法经营。(供稿:市政协提案委 编辑:郑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