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建设 >> 理论研究 >> 内容
 
如何化解结构性矛盾
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的产业结构如何华丽转身,经济格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是当前摆在全市各级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道战略“应用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作为苏锡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0亿元,同比增长11%,两天半的经济总量就相当于1978年全年总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增幅均在13%以上。但在全省经济格局中横向比较,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制约因素。
政协委员们在调研后剖析,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二是区域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怎么调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市目前重工业占比较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优势的工业城市。为此,市政协建议,把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放在做强工业经济上,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放在先进制造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提速的融合发展上。
首先,在优势产业培育上,要聚焦装备制造业这一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体系;注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重点围绕整车领域构筑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在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构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智能电网产业链,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医药领域重点构筑太阳能光伏及新光源、碳材料、新医药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在产业水平提升上,要把创新的主体地位回归企业,积极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强化优势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重视对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政策制定上,郭佳等委员建议真正做到政策聚焦,加强研究,建立产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制度等,突出引导扶持效应。
区域结构怎么调
  从我市区域结构看,目前面临着较为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别是存在生产要素集聚不足、宏观层面调控不够、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影响了全市整体发展。
委员们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和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是在产业规划上进行合理布局,重点围绕各区域特色产业板块和产业链发展目标,谋划全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强化区域联动,使产业发展与载体建设相互衔接,区域优势与产业特色相得益彰。其次,加快推进全市各区域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式发展;巩固和提升新北和武进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区的带动力;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加快市(县)、区融合、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二是建议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财政政策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突出转型升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星级企业评定、特色产业评价等考核体系上体现科学导向。
(载于2013年11月9日《常州日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