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韩九云在市政府工作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4-12-24 浏览次数:  字号:〖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
  受费高云市长委托,下面我简要通报一下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明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300亿元,增长16%左右,其中工业投入1720亿元,增长14%左右;服务业投入1570亿元,增长18%左右。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0亿元,增长11%左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亿元,增长13%左右。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7亿美元,其中出口213.5亿美元,增长4.8%。
  (一)重大项目实现突破。今年以来,围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成功招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其中“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1个、“50亿元或5亿美元项目”6个。成功引进了东风、北汽、众泰等3个汽车整车项目,圆了常州多年未实现的汽车整车梦;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博盈斯太尔发动机成功落户并实现首台样机下线;新誉集团与庞巴迪合作的飞机改装项目进展顺利,威翔航空通用飞机制造项目落户我市;埃马克机床一期、诺贝丽斯汽车专用铝板材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二)转型升级取得实效。大力实施“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十大产业链预计完成产值3500亿元,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1%。“双百”行动计划成效明显,13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120家龙头骨干企业完成产值4700亿元,增长12%。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5%左右。金融业发展迅速,启动建设金融商务区,实现IPO上市2家、新三板挂牌8家,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36家。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4%。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粮食继续丰产丰收,高效设施农业比重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位居全省前列。
  (三)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培育形成由13家领军型创新企业、116家科技上市后备企业和986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5%左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全市累计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6家。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通过“5 ?18”展洽会、赴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等活动,签约了一批合作项目。
  (四)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常溧高速公路、金武路等工程加快实施,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青洋路高架北延、沪蓉高速青龙互通建成通车。生态绿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实施“增核”9600亩、“扩绿”17000亩、“联网”400公里。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无线综合覆盖率达98%,4G通信网络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517个生态文明工程项目基本完成,节能降耗预警持续保持绿色,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持续加快,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首次对全市256个水稻种植面积超2000亩的行政村和16.4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同比增长10%,年收入千万元以上村超过30个。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简政放权、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6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11年公布的380项减少至212项,精简比例达44.2%。产城融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报请省委、省政府审批。“先照后证、证照联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15.1%和35.5%。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金坛经济开发区、溧阳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工作进展顺利,武进出口加工区、常州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常州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成功开通香港、韩国首尔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6万人次,增长21.6%。
  (六)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和市区低保边缘困难家庭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养老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养老床位1671张。住房保障和“三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24018套(户),完成“三改”户数3152户,中心城区20个住宅小区低洼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吸纳比例达90%,高考本二以上录取率达70%,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绿城、交通便民等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进口增长趋缓;大气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等等。下一步,市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和改善。
  二、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明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常州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目标,抓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突出改革创新,推动产城融合,注重生态文明,加强民生保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保持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79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其中2000年-2011年年均增长达到13.6%,但2012年增长11.5%,2013年增长10.9%,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预计全年为10%左右,增速开始逐步下降。2015年,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充满许多复杂矛盾和不确定性。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市政府首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科学分析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准确把握国家、省政策导向和工作要求,从立足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出发,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统筹抓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三次产业,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家的聪明才智,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定“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不动摇,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一是切实加大招引力度。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大型民企开展招商,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把握投资导向,积极抢抓财政、货币政策和新增长点发展机遇,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按照项目储备“六个一批”、“四个一批”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阶段转化,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实施夯实基础。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紧盯“投资完成率、新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竣工率”,切实加大协调服务和跟踪督查力度,以东风、众泰、北汽、斯太尔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为重点,争取更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和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在“集聚、提升、增效”上下功夫。一是更加突出集聚。在充分考虑区域板块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和要素供给能力,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利益封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服务专业化,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群和产业区域。二是更加突出提升。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瞄准“整机、整车、终端产品”,全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建链”重在引进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补链”重在补齐产业配套优势环节和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强链”重在强化研发平台、企业品牌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协同性和先进性。三是更加突出增效。在当前互联网和新经济不断兴起、市场主体不断创新业态和模式、应用新技术不断实现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培育扶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发展,提升优化产业增加值。
  (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常州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一是加快载体建设步伐。围绕“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的创新布局,以常州国家高新区和武进国家高新区为引领,辐射带动武进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溧阳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发展。加快推进“中德创新园区”、“中以科技园”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0家。三是增强创新创造协同力。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快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撬动社会资本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各项重大改革。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细化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确保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二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关键,按照“5416”的系统设计,公布责任清单,出台年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加快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全力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位,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设施,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改革发展常州之路。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树立绿色增长理念,把握好经济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指标的协调度,把常州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一是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扬尘污染控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等综合措施,确保完成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目标。明年我市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7%。二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常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整治规划》,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等周边市容环境进行整治,不断缩小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三是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重点实施宋剑湖湿地郊野公园、城北郊野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高架环线绿道和藻江河生态绿道等一批生态绿城建设工程,大幅度增加城乡绿量,建设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绿城。
  (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突出抓好困难群体的增收和保障,让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集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结合常州民生状况和百姓期盼,明年重点抓好“三优三安两提升”的民生实事项目,即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优质养老、安心食品药品、安心饮用水、安心社会治安、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通过集中办好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常州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残疾人帮扶、特困人员救助等制度,织好基本民生的安全保障网,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各位主席,各位委员,新常态蕴藏新机遇,新常态赋予新使命,常州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政府与人民政协目标一致、使命相同,希望各位政协委员更多地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多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推动常州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