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致公、农工、九三学社、市政协提案委、经济二组等联合提出,
市领导担任“三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进行督办:
对危旧房、城中村和低洼地进行改造--
“三改”,2013“一号提案”进行时
“原来住北新巷小区时,我们家一共80几平米,而且一到雨季,小区都会被淹。现在搬到金梅花园了,家里住宅面积不仅增加到90多平米,小区环境也好了很多。”丁慧兰老人说,她退休金有限,本以为再也住不上新房了,没想到小区改造圆了她的“新房梦”。
“一号提案”提“三改”,让低洼地居民不再遭受被淹之苦
提起原来居住的北新巷小区,丁慧兰老人印象最深的是“水”。近年来,由于周边开发建设新的住宅商务楼群地基抬高,处于楼群包围中的常州北新巷小区居民如同住在“锅底塘”,每年雨季都要遭受被淹之苦。“我记得有一年,雨太大,小区积水太多,居民买菜都要乘自制的小船出入。”丁慧兰说。由于老住宅建设年代较早,雨污不分流,水淹后粪便从下水道涌出,污染严重,水退之后又是满地粪污,臭气熏天。
如何解决像北新巷这样老居民区的水淹问题?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去年,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民进、致公、农工、九三学社、市政协提案委、经济二组等,提出了《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三改”工程步伐、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建议》的“一号提案”,提出对危旧房、城中村和低洼地进行改造。随着“一号提案”的提出,市委、市政府对低洼地的改造更加重视。
“之前对1到16幢居民陆续进行了拆迁安置,去年开始17幢到20幢进行了改造。”西新桥二村社区主任张志娟告诉记者。改造后,原来的北新巷社区被并入了西新桥二村社区。“现在小区没有臭味了,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舒畅了。”一位居住在17幢的王阿姨说。
落实“一号提案”有良好的基础
“在我看来,‘一号提案’最重要的还是落实,要有可操作性。尽管‘一号提案’看起来比较宏大,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说,以前的工作为它的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卢联珍说。
我市危旧房改造起步于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市区危旧房改造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减免规费作为优惠条件实现项目平衡,先后对电子新村、横兴弄、天皇堂弄、周家弄、普济街、青山路片区、西新桥一村等低洼地带的1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实施了改造,改善当时矛盾最突出的市区重点低洼地带危旧房片区老百姓的居住状况。
从2006年起,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权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危旧房改造工作职能由市下放到各区政府,在此期间各区政府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性开发等解决了部分片区的危旧房改造工作。
目前我市开展的“三改”工作,是对之前没能完成改造的大板房、硅酸盐砌体、城中村、低洼地实施新一轮的改造工作。
市领导担任“三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督办“一号提案”
“‘一号提案’提出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水利局等部门,经常组织调研活动,我参加的就有五六次。”市政协委员蔡爱东也是“一号提案”的参与者,他对“一号提案”在过去一年里受到的重视程度深有体会。
卢联珍给记者看了一份“三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名单中,组长是代市长费高云,副组长是副市长史志军,小组成员为各区以及房管、教育、财政、国土资源、信访、监察、公安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共29人。
在学习借鉴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做法,充分听取各辖市、区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常州市市区三改工作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发文,“以区为主”的操作原则得以确定,并明确了相关优惠政策。
住房保障要“好上加好”,决不能留“后遗症”
对于“三改”进程,蔡爱东非常关注,在多次的调查中,一个细节他印象深刻。“西新桥北新巷片区的老百姓告诉我,他们居住的地方‘十年九涝’,非常苦恼。但是经过改造,环境变好了,他们高兴的不得了。”他说。
在“三改”工作中,市委、市政府要求一定要抓好试点项目。钟楼区五星街道桥弄村地块作为我市首个“三改”试点项目,目前该地块征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国土部门正在和钟楼区政府研究制定土地上市方案。
另外,大板房改造项目也已经启动。经过反复论证,大板房改造项目确定采取拆除新建的改造模式。目前,天宁、钟楼两区已制定了大板房改造的实施方案,并确定把丽华新村、清潭新村作为首批大板房改造试点项目。“落实‘一号提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落实中要得到居民的同意与支持,推进工作才能‘好上加好’。”卢联珍说。
链接:
“三改”范围:
“三改”范围是指列入政府改造计划的危旧房、城中村和低洼地。
“三改”计划:
根据《常州市市区三改工作实施意见》,从2013年开始把“三改”工作作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采取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方式,论证一批、启动一批、改造一批,力求通过改造达到“彻底解危、适度改善、群众基本满意”的总目标。在“十三五”期末前逐步缓解中心城区群众改造意愿强烈、配套设施急需完善片区的居住矛盾。
数字:
截至2013年年底,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商业开发带动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带动改造等多种方式,已实施项目共计2869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5%;改造面积57.5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