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
发布日期:2013-12-18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其必将树立起“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新标杆。同时,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和“虹吸”双重效应。江苏作为上海的近邻,机遇与挑战并存,应该把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作为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契机,积极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
        近水楼台先得月。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将首先辐射长三角地区,江苏也将获得明显的发展良机。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自贸区建设必将抬升上海的商务成本,而江苏许多城市处于房价、人工、土地等“成本洼地”,将会率先承接那些对商务成本敏感的产业的转移。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建设需要周边城市相应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同时溢出仓储、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需求。二是发展外贸出口的机遇。上海口岸是江苏出口产品的重要通道,上海贸易转型、通关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和口岸能级提升,对江苏出口企业通过上海出口是一大利好。此外,目前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情况下通常只敢接短单(如服装纺织业),而自贸区内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有利政策,让企业可以接长单,这也是实质性利好。三是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机遇。上海自贸区将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有助于江苏吸引外资和国际化人才。同时,自贸区将吸引更多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将为我省企业包括来我省投资的外资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和中介服务。四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机遇。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产品国际化来实现的,自贸区建设显然有助于江苏企业更好地接近国际市场。而从目前看,上海自贸区将享受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免税优惠,这将有利于江苏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从而带动高端设备的进口,对加快我省高端产业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俗话又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自贸区的“虹吸效应”短期内对周边地区的压制和冲击在所难免,江苏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总部经济面临挑战。江苏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功能性总部必将面临上海的强大竞争,更加处于劣势。同时,江苏本土企业特别是那些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有可能会将总部迁至上海,或者在自贸区设立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这将对江苏发展总部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行业面临挑战。主要是对金融业、大型外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端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冲击。比如金融业,自贸区可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等等,这将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资金和拓展业务,不仅会吸引国际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也会加速江苏金融企业进驻上海的步伐;再比如,外贸物流业,自贸区实施“境内关外”的特殊监管模式,能够有效简化手续、降低成本。此外,免税和外汇使用优惠等政策,都会带来的高端制造业和贸易、仓储物流企业的聚集,这将进一步加剧上海与江苏之间的马太效应。
        如何利用好机遇、应对好挑战,对江苏来说是个重大考验,必须趋利避害、扬长补短,超前谋划、全面对接。一是思想理念上对接。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上海自贸区是按照国际惯例、国际视野来设立的,而江苏在开发开放中往往缺的就是国际理念,自贸区建设给江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其二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自贸区建设,有关部门和地区要积极完善上海与江苏两省市之间既有的联系通道,及时掌握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发改、商务等部门应作为牵头部门,积极与上海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特别是有关实施细则,以便进一步研究如何对接。二是政策制度上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将以“制度红利”、“改革红利”取代“政策优惠”、“人口红利”,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重于辐射带动功能。虽然其政策制度不可能全部引入江苏,但其管理经验,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最新举措,其在建设中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都是我省可以借鉴的。比如,自贸区对企业实行很多优惠政策,江苏的一些开发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就要从政策上搞好对接和跟进,这样自贸区对江苏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再比如,我省应抓住自贸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贸易便利的政策优势,争取在江苏与上海口岸之间先行试点“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通关的改革,不断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货物快速流动,使得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江苏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又比如,江苏应及早谋划、申报具有江苏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可考虑将同为国家战略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转变为“苏南自贸区”,因其也有“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且最先受到上海自贸区的辐射。三是人才队伍上对接。要把上海自贸区产生的人才优势和江苏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自贸区建设后,国内外大量高端人才都会到自贸区寻找机会,江苏各城市一定要大力宣传本地优势和特色,吸引高端人才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鼓励企业利用自贸区国际人才培训与交流平台,加快国际经贸人才引进和培养。四是战略规划上对接。上海自贸区相当于把国际市场直接搬到了上海市,江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距离将大大缩短。要使该“红利”效益最大化,必须精心做好战略规划,形成与自贸区相配套、相协调的产业配套基地、出口基地。特别要立足自身的产业特色、城市功能定位等,谋划与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对接、功能对接和发展空间对接。此外,自贸区建设也会令长三角的分工更加精细,江苏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实行差别化竞争、联动式发展。五是工作措施上对接。自贸区建设必然导致上海制造业和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向外溢出,江苏要提前出台一系列承接产业溢出的配套措施。比如,要及早谋划对接产业转移开展定点招商,大力引进上海转移出的大项目,争取其溢出的制造业项目和服务外包项目到我省落地生根;再比如,上海自贸区将引领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苏南应率先错位打造次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主要为上海提供配套服务,打造金融中心的后援系统;又比如,要鼓励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以实现与自贸区建设的无缝衔接,提升江苏经济国际化水平。需要注意事的是,目前各地企业抢滩上海自贸区的热情很高。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地企业的引导,积极开展自贸区知识、政策的宣传和辅导,使其按照市场化原则有序在自贸区设立“窗口”,同时要鼓励我省骨干企业扎根江苏、做大做强。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