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应疏堵结合
发布日期:2013-12-11 浏览次数:  字号:〖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陋习,我市经过前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加上电视媒体曝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整治过后,此问题又恢复“常态”,不仅造成我市交通路况日益拥堵,而且还影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为此,建议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应做到疏堵结合:
        一是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人性化设置。对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人性化设置,是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前提。应科学调查和测算路口车辆通行状况、行人等候红绿灯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现行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可设置安装红绿灯计时器,方便过往车辆控制车速,减少交通隐患。此外,合理规划车道间距,适当增设护栏,在有条件的路段增加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既能让车流顺畅又能保行人安全。
        二是对广大市民进行警示性教育。建议利用电台、电视台、公益广告、网络、微信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特别要将因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翻围栏引发的交通意外作为反面典型教材,通过媒体反复播放和报道,增强警示性效果。在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上,眼前的“疏导”之策,可提高交通路口交通协管员、志愿者、劝导员的执法力度和水平;长远的“疏导”之策,还应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树立人人都遵守交规、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是对道路通行者进行长效管理。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顽疾,实施长效管理才是根本途径。可建立“党委、政府主导,文明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落实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一把手负责制,加强本单位、本社区居民和暂住人口的管理和教育,运用教育、劝导、整治、处罚等多种手段,实现文明交通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对少数违反交通规则、屡教不改的道路通行者要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同时,研究建立违章行为者信息与个人信用登记、银行贷款计息相挂钩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管理。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