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关于保护并修复常州赵氏家族祠堂“怀德堂”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03-19 浏览次数:  字号:〖
 
关于保护并修复常州赵氏家族祠堂“怀德堂”的建议 据历史文献《赵氏家谱》记载,在元朝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的太子赵德昭的十世孙赵孟堙(先任高邮州录事、参军,后任徽州司法),辞官后到武进横林西盖今赵家塘定居,历经五世,有学字辈子孙8人,其中3人仍留居西盖;2人为武将,分别到南京、沧州任职;另有3人迁移外地,其中长孙学举一支迁居到常州南门的龙口里(今茶山街道富强村委赵家村及泰圩村)。从明代洪武年间始迁到今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期间除一小部分族人陆续分居到常州东下塘赵家弄、东门水门桥等处以外,大部分族人均定居在原址,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上。   赵家村地处常州南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龙游河逶迤环绕,状如龙口,是形胜之地。赵氏族人自明初以来,在此繁衍生息,重农厚读,亦工亦商,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清末民初,是我国纺织工业由传统的脚踏织(布)机向机械(铁木)织机的过渡时期,借助特定的地理位置优势(南面一里许即为湖塘、袶子桥,是常武地区的纺织之乡),赵氏族人就敢为人先,抓住机遇,开启了常武地区近代纺织工业的先河。其中,被誉为常州纺织工业创始人之一的赵锦清(赵匡胤的三十一世孙)早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就在梅龙坝创办了裕伦布厂,后在1916年又创办大伦机器织布厂,拥有铁机100台,木织机120台,均为当时本市之最;其大伦纱厂后来让合作伙伴刘国钧改名为大成纱厂;其子赵镒海,在上世纪40年代就一度开办志源等5家织布厂,规模居前,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国家对工商业的改造,担任“公私合营”后的常州市诚孚布厂厂长,1956年还赴京参加全国工商业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常州茶山富强赵家村的赵氏族人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裔,除了家谱记载外,在其地家族祠堂“怀德堂”也可得到印证。目前尚存的“怀德堂”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约有500余年历史。祠堂坐北朝南,前后共两进,其头进前为大天井,周围建垣墙成院,南面出入口建有高大门楼。清咸丰年间祠屋毁于兵灾。清同治年间,族人集资重建,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现存祠屋一进,砖木结构,面阔4间,进深5楹(原为6楹),建筑面积约80余平方米。该祠屋用料(杉木)粗硕,构筑严实,属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构架。其檐叠涩飞橡,飞橡下枋端两侧雕刻有精致的凤凰祥云图案。 2011年4月27日,由常州市规划局牵头,组织由规划、建设、文化、文保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怀德堂》宗祠保护专题论证会。会上,专家组组长,原文化局副局长邵志强、原规划设计院院长沙春元、原博物馆考古组长徐伯元等多位专家在多方面介绍和肯定了《怀德堂》的历史文化价值,会议达成两点共识: 一、认为“怀德堂”具有较高较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元素,具体反映在,室内顶层抬梁上圆筒形瓜柱顶端嵌有龙头形木雕垫托,用以承托脊檩(俗称正梁),而脊檩的两端彩绘有龙形装饰图案,这种结构图案在常武地区其他宗祠屋宇中尚未见过,一般只有皇室后裔的祠堂中才能采用。该祠屋的结构与图案对研究常武地区晚清时期民间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在当前特定条件下(指“怀德堂”及坐落的赵家村已作为市政府对中吴大道整体改造而已经出让的地块,面临拆迁),将实行“先抢救保护,择地移建,恢复原貌,而后再进行申报,争取成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古老建筑”的措施办法,建议政府规划、建设、文化、园林等部门予以大力支持,在附近选择好地块后,立即进行移建。 事后虽经姚晓东前市长等市领导多次批示,但时近一年多来,“怀德堂”保护修复工作却仍迟迟未有进展,关键在于用地方面。国土部门表示,不能给私家祠堂提供用地,本市尚无先例;而(富强)村委则表示,该祠堂已属集体资产,并在1997年已办理了产权证,此次作为村委资产出让,其收入应由全体村民共享。两方各执一词,相互推诿。期间,规划、建设等部门曾多次到村委协商,是否可以调济或置换一块用地,但因村委不肯让步而搁浅。 如此至今,因为这座建筑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而所在地块已被划入规划改造范围;且该祠屋由于年久失修,门窗面目全非,墙壁破败。近年又因附近工地施工震塌一楹及后墙,处境岌岌可危。 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祠堂已自然而然为集体使用也是事实。在当前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已经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热情来对待的时刻,赵氏族人认为: 我们应该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淡化祠堂的产权意识,着重祠堂的遗产价值,政府和我们之间应该可以找到一条共同能接受的方案,为此赵氏族人提出如下建议: 一、由政府在中吴大道整体改造规划的公共用地中,划出一小块土地,作为“怀德堂”的新址,考虑到目前政府取得土地的成本很高,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零星或不规则地块,如河塘边或路边均可。 二、发挥民间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怀德堂”的移地搬迁费用主要由我族人集资捐款完成;村委所得“怀德堂”的资产出让收入按照全体村民共享的原则,也给予部分资助;规划、文物部门在移建时进行技术指导;有关部门在一些公共设施方面应提供支持或方便。 三、一旦移建完成,立即申请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古老建筑,如成,则祠堂产权将永远归地方、社会、全民所有,我们族人可以参加管理,并接受政府部门的领导指导。 四、祠堂除每年的清明、冬至两节为家族祭祀之用外,平时将对公众市民开放,可以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主要是宋代史)教育基地。 建祠祭奠先人乃国人之传统,这座“怀德堂”有其特定的历史名人脉络内涵。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尽快落实保护措施,使本市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以免在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之时再痛失瑰宝。 建议人 杨维忠 (退休工程师 民建会员 现服务于民建市委调研处)联系电话:85683902 15351924366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