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基层期盼两会新闻报道“两多两少”
发布日期:2011-03-09 浏览次数:  字号:〖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大多数人民群众只能通过新闻报道来了解“两会”。据了解,基层群众对“两会”新闻报道有着“两多两少”期盼。
        两多。其一,希望报道中多听到、看到更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的声影。专家学者、官员们的声音平时就有很多的机会表达,但基层的、“草根”的声音要想进入庙堂之高,并进而影响决策,则要难得多。而“两会”是不多的正常渠道之一,机会难得。基层、“草根”的表达技术性要差一些,希望媒体多花力气,从中寻觅整理出精彩的内容。其二,希望报道中多见到更具体的措施、数字。不难预见,民生又将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物价、房价、教育、医疗等等,这些皆是人人关心的问题。“两会”关注民生当然是好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希望在新闻中少看到诸如:“要逐步增加教育投入,力争达到百分之几”、“加强调控,让普通人有房住”、“要严禁乱收费、严禁乱检查”等等文字,这些话虽然纲领性强,却也模糊不清。人民群众希望能看到一些更具体实在的措施和数字。群众并不指望这些麻烦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但希望能看到积之可至千里的跬步。
        两少。其一,希望报道少围着“明星”转。往年的“两会”报道中有一个现象,新闻不是在“追”高水平,有真知灼见的议案、提案,话筒老是林立在几个“明星”代表、委员身边,他们讲的每一句米粒大的话都会被“轰”进公众的耳朵里。不可否认,像钟南山、吴敬琏等“明星”代表、委员,都曾经发出过不同凡响的声音,对社会做过独持的贡献。但是,毕竟术有专攻,一个人一生也有高峰低谷。要指望永远从他们嘴里得到有大价值的信息是不现实的。围着“明星”转,会浪费报道资源。其二,希望报道少点“娱乐化”。不要过于热衷于抓眼球,把“两会”新闻报道整得像那种“高房价,都是媒体炒出来的”之类的奇谈怪论。代表、委员个人当然有权发表高论,但那种一望可知是胡扯的“高论”,媒体不应跟进炒作。“两会”是谈严肃问题的地方,时间又短,“玩”不起。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