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委会工作 >> 内容
 
专稿:“清华人家”
发布日期:2004-12-17 浏览次数:  字号:〖
 

  在常州有这样一个家庭,与清华大学有着不解之缘,被誉为“清华人家”,女主人叫齐季庄,已年过九旬,她和老伴胡鹏飞于上世纪30年代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化学系。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主持校务的梅贻琦校长,是他们的主婚人。他们的儿孙三代中,又有儿子胡沛成、胡庆成、胡东

成,儿媳张裕珍、郑薇薇,孙女胡新宙等6人,先后成为清华人,长子胡沛成、四子胡东成先后担任了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的领导,成了南北高教双星。

  治业齐家的模范夫妇

  齐季庄,1913年11月出生于常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动物生理化学研究助理。卢沟桥事变后,她随校搬迁,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总办公处助理员、干事,并在昆明天南中学担任毕业班物理和英语课程。当时妇女界领袖邓颖超、宋美龄、李德全等领导的三会(全国妇女生活指导委员会、全国慰劳总会、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办有国内首次为女工作人员所需的托儿所,齐季庄辞去西南联大的工作,扶老携幼来到重庆,在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搞外文翻译工作和编辑保育期刊,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春,她随夫来到青岛自来水厂担任水分析工作。解放后回到家乡,在芳晖女中(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齐季庄热爱教育工作,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执着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她任教的1955届学生,化学高考成绩获江苏省第一,并有多名学生被著名高校录取在与化学有关的专业。她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热诚鼓励,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深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1986年,江苏省化工学会给从事化学工作整50年、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的齐季庄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她当选为常州市首届至第六届人民代表和江苏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胡鹏飞,1914年3月出生于常州。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从进入清华的那一刻起,胡鹏飞就被校园里浓厚的体育气息所感染。每天课后,同学们都在体育馆或操场上参加自己爱好的体育活动,各运动队分头操练,指导教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乒乓球队的指导老师就有马约翰(首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夏翔(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常州籍)等。新学期一开始,“清华大学生乒乓球队”挂牌成立,胡鹏飞和比他高一级的钱三强等同时被选入校队。

  练就了一身健康体魄的胡鹏飞,先后担任了航空学校高级班机械助教、交通部造船处工程师、青岛自来水厂技正(总工程师)等。常州解放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在教师、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业绩。他主持设计的红梅Ⅱ型照相机在1980年全国机械产品质量评比中获国家仪表总局颁发的“质量优异奖”。他改进了化工设备纳氏泵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使寿命延长7-10倍;他主持完成了水煤气发生炉改型,两次获得市科技奖。他还主编了《镇江专区水利先进工具选编》一书,产生了较大影响。2004年元月,胡鹏飞在常州去世,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清华大学江苏校友会等发来了唁电,赞扬他为清华校友树立了榜样。

  齐季庄夫妇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养育了多位清华学子,其他子女:胡诚成(原上海市专利管理局副局长)、胡乐咏(乒乓球国际裁判)、胡齐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都是学业有成就、事业有建树,在社会上有着相当的影响。他们夫妇1989年在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中国妇女报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国“金婚佳侣”评选中获奖,被誉为“治业、齐家”的楷模。

  河海大学副校长胡沛成

  胡沛成是家里的长兄。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分配到水电部海河设计院工作。曾参与或主持多项水电站的设计工作。1976年,胡沛成调入河海大学水电系任教,同时继续从事水电站与水力机械的科学研究工作。

  1985年胡沛成到常州参与筹建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分校从无到有,逐渐形成规模和办学条件,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赢得良好声誉和影响,胡沛成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胡沛成长期从事水电站和水力机械的设计、科研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水电站用爆破膜取代调压塔”的研究设计,用简单的工程手段,解决了水电站建设中令人关注的课题,经多个水电站实际运行,十分成功,在国内尚属首创,1998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此外他还主持了“射流泵优化设计和CAD”、“纺织厂染色循环泵试验研究”、“火电厂二次滤网试验研究”、“灌渠水流的微机测控”等多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曾获南京市、江苏省科技奖。199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电力建设功臣胡庆成

  胡庆成, 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分配到水电部北京电建公司工作。1983年调能源部华北电管局,先任华北电管局火电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后任华北电管局、华北电力集团电站建设部部长,全面负责华北地区电力基本建设。

  此间,他先后参与主持和指挥了30多个工程,装机容量达6000MW,其中陡河电厂3#机组获国家银质奖。1990年、1991年先后两次赴苏联为我国盘山发电厂一期工程2台500MW火力发电机组对苏技术谈判。1994年赴韩进行500MW机组考察。1995年赴德国、瑞士进行进口设备验收。

  1996年,胡庆成任华北电力集团北京华联电力工程监理公司总经理。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精心的筹划,三个月后提出了一整套“施政纲领”,提出了“两年走出低谷,五年走上高峰”的目标,他工作有思路,管理有章法,思想有前瞻,作风严实细,在他的领导下,企业用一年半的时间提前走出了低谷,并不断发展壮大,经过三年的努力,企业就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风,毫不懈怠地带领广大职工一步步前进、一步步登高。1985年荣获水电部5000MW工程立功个人功臣称号,1993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工作者、爱国立功标兵称号。

  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

  胡东成, 1965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考取清华大学后不久,“文革”开始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胡东成只好靠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坚持自学。1970年毕业后在自动化系任教学工作。1983年由国家公派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发现受出国潮和创收热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不愿从事默默无闻的教学工作,面对这种矛盾,胡东成想:“我还是从事教学吧!至少我可以撑一撑,不让清华的教学质量在我的课程中下降。”

  胡东成深入钻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探索如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收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启发式”、“范例式”、“发现式”的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这门课程讲新讲活。他的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板书规范,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系里对各门课的教学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时,胡东成的课被学生打了99.6的高分。学生说:“听胡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胡老师的课是我进校以来所听到最好的一门课。”那年电子课被评为“清华大学一类课”。1989年电子课程建设和改革又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胡东成的课还通过电视屏幕传遍了祖国各地。1991年被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上世纪90年代,胡东成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多次赴欧美日澳一流大学开展研究或考察访问。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废气检测中的应用、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用于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过程中的安全性故障检测、以及智能住宅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还促成了与日本NEC公司、德国西门子FESTO等公司的合作,在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室或培训中心。1997年,胡东成出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他亲自指导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近20人。

  1999年3月,清华大学建立新一届领导班子,胡东成被任命为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等工作。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他运用“弹钢琴”的方法,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

                                                     (市政协文史委  池银合/文)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