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建设 >> 机关活动 >> 内容
 
如何增创转型升级新优势,让幸福树的主干更加强壮?工商联界别小组发出“政协好声音”
发布日期:2017-03-22 浏览次数:  字号:〖
 
  关注青年企业家成长  助力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45岁以下青年企业家已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引导和培育,不仅是关乎企业传承、关乎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事关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任务。
  青年企业家普遍具有思想开放多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尊重法治、强调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较强等鲜明特点,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较清醒客观头脑,能够理性地看待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普遍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国家发展“东风浩荡”。武进区于2007年成立青年企业家商会,从10余年的工作分析来看,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1、青年企业家自身存在困惑:一方面,近期经济形势不明朗造成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导致青年企业家高压力、重负荷,焦虑明显。另一方面,受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影响,青年企业家对政治关注度、参与度不高,而对政务环境改善的期待值很高。新一代企业家对企业、政府权责定位有别于老一代企业家,对法治建设、政务环境、社会治理中的不良问题容忍度低。
  2、社会舆论不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社会对青年企业家群体存在偏见,舆论往往以偏概全,过度渲染“富二代”中的个别负面现象,而对于民营企业家的贡献关注不够,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
  3、政府工作层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培训理念方法亟待创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度低、认同度低,亟待针对青年企业家特点进行理论创新,探索更适宜的教育形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少数人多方争、多数人无人管。各级组织、各类活动多集中在大企业的年轻一代,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年轻一代缺少关注、缺乏引导,中小企业家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渠道不畅通。主管部门多,规划统筹少。在政府层面,虽然引导和培育青年企业家成长的部门和组织较多,但没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自为政,造成服务同质化、公共资源浪费。
  青年企业家的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导他们成为“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离不开个人努力奋斗、家庭教育,也需要政府、社会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为此,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1.要把青年企业家的教育培养工作作为战略任务。要将青年企业家的培养列入全市人才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的青年企业家教育培养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常态化联席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问题。实施“青年企业家成长计划”,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统战部、工商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从政治层面加强思想引导,在青年企业家中培养造就一支核心队伍。重视对青年企业家成长规律的研究,支持社会主义学院关院校等有关方面对青年企业家成长、家族企业传承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要明确青年企业家教育培养工作重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老一代相比,年轻一代在“四信”(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方面还存在差距,要把“四信”作为教育引导的重点工作长期不懈。创新培训教育形式,变“说教式”为“启发研讨式”、变“灌输式的我说你想”为“一起思考”,增加互动内容,用好朋友圈、微信群等互联网载体,使教育引导工作日常化、入脑入心。发挥老一代的传帮带作用,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度,选拔一批老一代知名企业家作为年轻一代的成长导师,“个性化”帮扶、“面对面”交流,形成新老企业家传帮带的生动局面。引导年轻一代有序参与政治。在允许范围内,逐步提高青年企业家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任职比例,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国情,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为青年企业家搭建参政议政平台,鼓励他们反映思想诉求。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商会工作,发挥工商联所属青商会的统战优势、各级青商会组织健全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引导作为青年企业家商会工作的主题,推进统战工作的有效覆盖。
  3. 优化外部环境。更好服务企业发展,青年企业家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所在企业的健康发展,要突出解决配套措施不实、落地效果不好的问题,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深入推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的法治环境,重点解决不作为、不透明、不规范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树立年轻一代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于一些新闻媒体恶意炒作负面新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约束。
  ( 编辑:郑萱)
 
 
桑遥代表工商联界别小组发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