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三届五次会议 >> 内容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常州
发布日期:2016-01-13 浏览次数:  字号:〖
 
  绿色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常州的重要抓手,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一)精心谋篇,明晰美丽常州新方向。从国际、国内和区域发展实际来看,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发展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绿色创新浪潮正在兴起。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根基。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常州、塑造城市名片的战略选择。我市在生态创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生态基础脆弱的现实不容忽视。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打造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而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绿色建筑产业,目前国内还没有地区具备产业优势。积极先行先试,便有可能打造亮眼的城市名片。
  (二)精准实践,探索美丽常州新路径。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常州的基本方向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产城深度融合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载体,崇绿色、优生态、惠民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永续发展,努力打造 “生态优先、产城共融、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1)在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红线”守住发展“绿线”,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但也要看到,绿色发展,发展是核心。我们既要坚持保护第一,又要坚持发展为要,借助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绝不能因噎废食。(2)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是瞄准精致农业发展关键点,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打好绿色牌、有机牌、健康牌,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二是选好工业绿色转型突破口,深化十大产业链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以绿建区为平台,抓住利好机遇,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在我市形成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三是找准特色服务业切入点,加快发展“旅游+”,以获批“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为契机,推动旅游与其他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 “绿色动力”。(3)在培育绿色文明风尚上下功夫。以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推进制度建设,加强治理和监管,营造崇尚绿色发展的风尚。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环境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的杠杆作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损害追责。二是保持生态治理攻坚强势。深入开展清水蓝天宜居工程,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使整体环境明显提升。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和使用效能。完善源头和过程监管,构筑环境预警体系。三是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全覆盖,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格,确保监管不留盲区。四是形成共建共享绿色文明合力。着力引导居民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转变,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着力建设绿色政府,建立完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推进绿色办公、绿色采购,为推动绿色发展树榜样、作示范。
  (三)精确破题,强化美丽常州新保障。结合上述美丽常州建设路径,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牢牢把握常州获批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机遇,把绿色建筑产业作为我市建筑业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抓手,大力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制定政策,推广运用,通过政府引导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建议在政府性投资项目上规定使用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2)把绿色发展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开展绿色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3)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作者:特邀  张建新   编辑:郑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