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三届五次会议 >> 内容
 
协调职教服务产业关系 优化产城融合人才环境
发布日期:2016-01-13 浏览次数:  字号:〖
 
     产业发展是城市活力所在,城市是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城市如果具备良好的产业需要人才环境,能够大幅提升城市对新兴产业的吸引能力,也能够促进现有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产城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人才培养靠教育,所以协调职教服务产业关系,优化产城融合人才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市职教发展日新月异,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截止2015年年底,我市形成了一支总量近20万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比例在不断上升,而且职业院校学生在全省技能和创新比赛中成绩优异,一直处在第一方阵前六名的水平,彰显我市职业教育特色城市的良好风采,正是有了良好的人才资源环境,才使得城市对重大和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与“十三五”期末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长15-20%要求相比,存在较大缺口,而且结构不尽合理。来自对我市13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随机调查,所需高技能人才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型人才26%,专业型人才24%和技能型人才20%;从年龄上分析,企业对25-34岁高技能人才最为青睐,需求率达到69%;从专业分布上看,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还是非常缺乏。因此,必须让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协调起来,这将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和提高。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全面合理规划。依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的要求,积极架构适应全市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我市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这是现代职教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往往在轰轰烈烈开始之后很难持续有效推进,这就需要发改委、教育、人社、科技城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从鼓励引导、投入保障、人员支持和监督奖励等方面入手,积极协调产教和校企融合发展。这中间可以借鉴无锡、苏州等周边城市的成功经验,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优先安排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和职业院校挂钩成立联合学院,引导行业特色鲜明、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职业院校,逐步建立职教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而设置专业的快速响应机制,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课堂直接搬到合作企业的联合学院里进行现场教学,提高职业院校服务新兴产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培训人才。相关部门加快出台鼓励企业配合参与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且为职业院校师生提供顶岗锻炼实习基地的优惠政策,让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满足“专业对口、入职即用、企业满意、家庭放心”的需要,这样的人才环境,能够大大缩短重点产业的培育和孵化期,有效加快产城融合的速度和密切程度。
  (二)加大经费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优先对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扶持,并且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取消针对职业院校的费税收入统筹。江苏省财政厅文件明确规定,加强职业教育投入,取消职业院校费税收入统筹。加大经费保障支持力度,用好各类职业教育经费。建立职业教育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有效提高职业教育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健全编制管理。产教融合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核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特别是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编制核定,对缺编的职业院校采取补贴(流动编制)等办法加以保障,确实减轻教师沉重的课务负担,让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参与顶岗锻炼和课程改革。建立完善配套的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健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可以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做法,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制度,建立五年一周期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制度。加快推进国际水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试点推行工作,让职业教育既能服务好产业发展,又能与国际接轨,提升产城融合的整体水平。
  (四)提高资源效率。全市各相关部门和行管会应该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让行业、企业的发展规划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密切配合,使职业院校成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支持行业、企业发挥其在各自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体作用,督促和引导企业主动提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教师顶岗锻炼的机会,配合教师把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优先储备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到企业建立一批与产业应用技术发展前沿紧密对接的实训中心或产教研中心,改善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组建公共实训资源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实训信息,实现公共实训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建立基于大数据下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与分布分析系统,及时配套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为大规模和高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创设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监督评估。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合同其他相关部门,逐步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以职业院校培养行业、企业骨干的比例为考核标准,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有效放大产城融合的积极效果。(作者:少数民族  杨卫中   编辑:郑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