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加强在常高校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合赋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04 浏览次数:  字号:〖
 

0180

崔涛等6人

关于加强在常高校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合赋能的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沿着“专精特新”道路不断升级发展,对熟悉中小企业特质和产业链特点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迫切需要同高校在产业人才培养领域进行更加深度的对接与合作。为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等单位发挥教育资源配置作用,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对接“专精特新”发展需求,在常高校应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同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一、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对人才和产业技术创新的需要。组建产业学院,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服务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城市和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打破学科壁垒,聚集多学科人才,培养适应地方多元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破解当前创新型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长、产业与高等教育脱节严重等难题。当前产业创新人才紧缺,亟需组建产业学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当前创新型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长、产业与高等教育脱节严重等难题。所以通过组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需要。产业学院旨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对接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建共享为思路,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水平创新技术人才。

  一、建设联合管理机构,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提供持久机制保障
  充分考虑产业学院在人事、财务、运营、管理等层面的特殊性,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联合参建单位以理事会、管委会等形式成立专门的联合管理机构,从顶层设计层面保障产业学院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研究院,培育面向产业前沿的高端研究能力
  研究院通过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产业人才需求、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布产业、行业、教育相关报告,为区域产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在研究院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标准,合作实施课题研究,开展产业实践教授的征集与聘任,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科研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智力资源。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三、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与资源中心,对标产业需求开展高水平专业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
  发挥产业学院教育共同体作用,瞄准产业发展中的专、精、特、新内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融入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和产业链企业融通发展需求的元素,提升为“专精特新”企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针对性,更好地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聚集产业链各层级企业要素资源,对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领域科学对接。
  对学生实施校内和企业双师训教,形成一支既擅长理论教学,又精于生产实践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保持教师队伍知识、技能的常态化更新,确定向学生教授的知识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四、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实践与实训中心,打造反映专精特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与实训环境
  构建能够反映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环节特点,集生产性、教学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新型实践、实训体系。对照“专精特新”企业所在产业链的全生态人才梯队岗位的能力要求、工作内容、运营环境,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案例资源库,打造跨专业协同实训基地等岗证赛课融通实训平台,营造虚实协同的实训环境,不断夯实学生实践能力。
  五、建设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推动产业学院教育资源为全社会共享
  依托产业学院丰富的师资、完备的设施和高端的智库力量,向周边高校、企业及社会再就业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高端精准就业推荐、职业技能竞赛及集训等社会性业务。具体包括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员工轮训、特种设备作业考试培训、创业培训等,通过向社会辐射服务能力,助力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及就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