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聚焦滆湖生态资源建设,擦亮“两湖”创新区生态底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  字号:〖
 

0103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

关于聚焦滆湖生态资源建设,擦亮“两湖”创新区生态底色的建议

  滆湖是江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长期以来湮没在秀美江南里,蛰伏在常武地区的大西南,低调而朴实的福泽沿岸民众,直到汇聚“时与势”的两湖创新区横空出世,滆湖日渐闪耀出耀眼的光辉。自2010年以来,滆湖开始进入成长期,揽月湾湿地公园、花博园依湖而建,苏澳城即将落地。随着品牌房产陆续进驻,产业引进逐渐多元化,如今的滆湖北岸高楼鳞次栉比,人气日渐繁盛。同时,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深入推进,滆湖全面禁捕退捕,渔业养殖、捕捞全面退出湖区,专业渔民将不会出现在滆湖湖区,为滆湖的生态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两湖创新区之所以吸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托优质的两湖自然资源。作为两湖创新区的核心,滆湖周边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开发,其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短板。例如滆湖周边的开发除了北岸揽月湾步入正轨之外,其余地方进展缓慢;对比西湖、太湖等周边大型湖泊,湖区的湖岸线开发滞后,接近原生态;岸边配套的景观道路距离湖区较远。苏南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高地,对于湖泊的各种开发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滆湖仍是一个接近于原生态的待开发湖泊,对滆湖的开发既要在其生态承载力之内打造出现代化湖泊,更要将其打造成极具江南特色的最美生态中轴。

  建议两湖创新区在打造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交通高地的同时,要将打造生态高地放在首位,进一步聚焦滆湖生态资源建设,擦亮两湖创新区生态底色。
  1、突出江南水乡特色。按照滆湖及其周边文化、产业特色,可以分别打造成水上区和湖湾区。水上区突出湿地建设,滆湖是藻类型湖泊,近年来北岸水域夏季蓝藻爆发情况依旧严重,形势严峻。除了传统拦隔、打捞藻类、生态放流等措施之外,种植湿地植物,依托湿地植物净化水质、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也是有效防止蓝藻爆发的手段。在湿地的规划上可以结合常州悠久的文化积淀,效仿盐城大纵湖湿地芦苇迷宫设计的思路来打造。游客荡舟其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凸显湿地的生态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湖湾区注重功能打造,充分发挥滆湖周边传统渔村、花木之乡的特色乡镇优势,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将南夏墅寨桥灵台依湖而建的渔村,打造成渔桑风情的文旅区;将湟里村前一带的传统渔家乐,升级成为特色餐饮美食街;充分利用嘉泽夏溪地区举办过中国花博会的基础,建设花卉文化主题休闲公园;北岸揽月湾作为中央核心区,需要在全岸线的配套之下,高质量打造生活区、文化区、互动区等板块。
  2、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两湖生态特色,实施生态修复。加强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强调江湖河海互联,统筹治理。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源头,也要深化小流域治理,强化断面达标。杜绝面源污染,加强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污染的防控和修复,推进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从严管控两湖流域周边农药、化工等行业的面源污染。做好河湖清淤,滆湖地处长三角冲击型平原,是浅碟形湖泊,水体流动慢,自身净化能力差,需要定期清理淤泥。保护水生生物,推动滆湖现有的两个国家级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有序开展渔业资源生态放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滆湖生态的违法行为;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及时了解滆湖水生生态资源的动态变化。
  3、强化中轴配套建设。探索“两山”转化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将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与旅游产业、健康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现路径,筑牢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助推常州全域实现绿色共富、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营造全民共建氛围。开展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区域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绿色、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