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在常州金坛区规划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助力常州“532”战略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2-23 浏览次数:  字号:〖
 

0306

朱亚群等18人

关于在常州金坛区规划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助力常州“532”战略的建议

  常州有着丰厚的非遗资源。截止目前,常州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74个,其中省级项目53个,国家级项目14个,世界级项目1个。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已被确定的常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56名,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这些非遗文化资源是推进文旅融合、助力常州532战略的重要支撑。

  一、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规划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非遗博览园区建设等文旅融合行动。这对于改变非遗产业项目单打独斗状态,突破非遗综合效能和辐射影响力局限,促其凝聚成团、形成合力,实现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亟待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有:一是整体规划滞后。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需和周边环境资源联动建设,形成整体效应,但当前与之相关的一些规划举棋难落,一些项目的实施进展缓慢,还有一些项目的归宿预期难寻;二是政策扶持弱。目前,人们对文旅融合的认识停留在初始阶段外,对非遗文化背后的经济价值还未足够重视,缺少相对应的政策性扶持和科学性引导,这也导致非遗文化产业开发缓慢。三是非遗人才缺乏。非遗文化开发需要专业人才,而目前在文化研究、文创开发、旅游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一定程度上掣肘了非遗文化集聚区的建设发展。
  二、在金坛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现实条件
  作为文化大市,常州市的旅游规划无疑应有非遗的一席之地。规划布局我市的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常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常州西部新城区金坛西南端的愚池公园,即是规划建设非遗观光产业集聚区、博览园的一个理想之处。
  一是金坛非遗资源突出,全市14个国家级项目中金坛有5个(含1个世界级),全市53个省级项目中金坛有12个。早在2013年,金坛就被设立为以非遗项目集聚为主体的“江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全市非遗资源的区域规模结构中,金坛属于主体板块或第一方阵,在集聚上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主体引领作用,更利于发挥常州文旅融合的整体辐射效应。
  二是金坛周边文态丰富。愚池公园座落在金坛城南风景区,大运河支流丹金溧漕河穿流而过,原是清代秀才吴郎恕建造的吴家花园旧址,历史文化底蕴深最。公园建设规模36公顷,内有以湿地景观、水系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历史景区、南洲湿地水生态景区、金沙湖水文化运动景区和顾龙山景区等四大景观带。建有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还有博物馆和徽派建筑古民居等多处文化观所,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文化公园。从常州整体文旅布局来看,这里不仅是一处难得的文化集聚地,而且利用这里的基础环境和条件,建设投入的成本将会相对减少,见效也会更快、更好。
  三是文旅区位优势明显。相对于常州主城区,西部新城区的金坛交通便捷,旅游研学区位优势正在凸显,南有风韵迷人的长荡湖旅游景区,北有茅山旅游景区,而座落在金坛城南的愚池公园,恰好与长荡湖和茅山的一山一水“串珠成链”,构成了一个极好的循环路线。此外,金坛作为后续发力的南沿江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消费水平适中,更适应于大部分地区游客的消费能力和市场价位。
  总之,如能依托这里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空间,打造长三角“非遗生态圈”江南精致文化产业园,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或研学博览园,敞开集聚型非遗特色产业窗口,将常州地区的非遗项目和与之相链接的非遗旅游产品,布局成历史博览区、景观工坊区、研学体验区、展示销售区和风情互动区等多个空间,并通过空间布局调整优化,该景区必将产生“蝴蝶效应”,成为常州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大力支持将金坛愚池公园建成常州市非遗观光产业集聚区、或非遗研学博览园区,并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和实施办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将非遗产业博览园建设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政策文件及工作指南和评价指标要求,并且进一步细化配套实施方案,确保该项目循序推进,良性落地。同时探索和创新旅游分类用地方式及相关政策,突破旅游业用地制约,科学合理地保障旅游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具体情况出台非遗产业集聚区、研学博览园区用地支持政策或意见,并做好协调工作。
  二是做好环境营造。进一步确立文旅融合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动员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和社会力量统一思想,形成非遗传承保护、非遗产业集聚和全域旅游发展共识。提高相关部门参与全域旅游和非遗观光产业集聚区、博览园建设发展的责任意识,整合本土资源,发挥旅游景区非遗产业带动作用,拓展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形成宽松良好的项目建设投入环境氛围。
  三是积极创新机制。成立由市、区两级文旅部门和项目单位组成非遗观光产业集聚区产业建设管理机构,坚持“投入分担、合体运作、自主经营、共生共荣”的凝聚格局和运行模式。做到有明确的组织实施方案或计划,有配套的督察、考核和奖励办法,有方案措施落地的显著效果。同时坚持人才是第一要素的理念,采用定向培育、多路引进、松散加盟等途径,凝聚前期研究、非遗传承、创意衍生、产业促进、生产经营和旅游营销等各类高品质专业人才队伍,打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创业团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