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四届四次会议 >> 要闻 >> 内容
 
委员问政录(一)
发布日期:2020-05-14 浏览次数:  字号:〖
 

 

加快推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

问题提出:

市工商联提出,我市制造业基础深厚,智能制造实力较强,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制造名城”和“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但同时,也面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等短板。

建议:

树立“国内一流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围绕打造智能制造水平高、能力强、名片亮的具体目标,实施三个工程——

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在提升企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装备能力,围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的目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围绕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典型示范引领工程。发挥智能车间示范引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发挥智能工厂示范引领,建设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发挥主题园区示范引领,创建一批发展有成效、模式可推广的智能制造示范区。

专业服务支撑工程。重在提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培育壮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支撑。

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问题提出:

张立莹等7名委员提出,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决策部署,在智能制造、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但仍存在政策推动力度不足、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建议:

政策制定重衔接抓突破。在工业互联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商圈打造等方面出台针对性配套文件,更好地引领与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

人才培养重投入抓创新。充分激发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加大政府引智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发挥好地方院校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

标杆工程重孵化抓共创。推进建立我市“1+5+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一个跨行业、跨领域服务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个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N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龙头企业重引进抓培育。重点加快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

营商链条重本地抓异地。进一步增加工业互联网有效投入,创新探索多方共建共享的投入运营机制。同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丰富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问题提出:

白冰天委员提出,我市特色农业产业虽然种类繁多,但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偏低,整体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现有农业劳动力中,各种高级技术人才紧缺,老龄化问题突出。同时,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不足,社会服务体系也还不健全。

建议:

依托领军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产业化集群。依托产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配套建设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重点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加工集聚建设。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专业化和区域品牌化产业集聚。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建立灵活机制,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更加踊跃地参与等,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创新组织模式经营方式,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固定分红、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等方式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帮助农产品真正走出去、销出去。

全面推进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发展

问题提出:

民建市委提出,常州的铸造产业位列江苏全省之首,并且与当前我市重点发展的“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中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制造业密切关联。全面推进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发展,刻不容缓,更是我市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必须夯实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前端基础产业。

建议:

高度重视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及早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全面摸底排查,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驻规划建设的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区。

通过全面的政策宣传、引导,提升我市现有铸造行业企业、企业家自身加速提档、转型升级的认识高度,积极主动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全面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发展新模式。

充分挖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协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此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尽快恢复旅游业快速发展

问题提出:

徐晓芬委员提出,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旅游业几乎所有要素、领域均受影响而近乎“停摆”,应采取应对策略,使旅游发展步伐少减慢、旅游改革成果得巩固、人民继续享有健康幸福生活。

建议:

政府层面尽快制定旅游业恢复振兴计划,出台并落实相关扶持和减免政策;制定、实施恢复振兴中的突出贡献奖励政策;恢复和进一步树立常州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抓好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下大力气推进文旅融合,同时发挥“+旅游,旅游+”的“一业带百业,百业促旅游”机制作用;做好转型升级和科技应用,促进智慧旅游发展;针对疫后旅游企业面临发展的难题与困境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立即着手考虑旅游危机应急规划的编制,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层面综合自身基础和优势,谋划自救、恢复、振兴行动预案;做好新的发展行动计划;节流止损,力求资金不断链;做好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加快科技应用,发展智能服务;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构筑企业发展的稳定态;因地因时因事组织特色节事活动,迅速激活旅游生命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