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将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12-04 浏览次数:  字号:〖
 


0152

何尧平等13人

关于将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最多的肉品,是稳定“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环境整治加快了畜禽养殖业的转移,只拆不建造成我市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数量急剧下降。以生猪为例,2018年底全市生猪存栏15.43万头,降到历史最低点,比2015年减少了66.6%,据不完全统计,关闭的畜禽养殖场占地面积超过8000亩。按人均每年消费半头猪的标准测算,2018年全市生猪自给率已经不足10%,加之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防控非洲猪瘟,全市生猪养殖总量仍在走低。如果照这样发展,轻则肉价快速上涨,抬升CPI,重则猪肉供应成为问题,甚至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为未雨绸缪,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苏政办发〔2018〕108号),明确到2022年苏南地区猪肉自给率提高到30%以上,并将猪肉自给率列入乡村振兴考核。恢复生猪养殖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简单的重复,必须现在开始布局才来得及。

分析当前制约我市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导致基层党委政府对养猪业不待见。因养猪业不能带来地方税收,却给地方政府带来较重的工作任务。目前,什么地方养猪多,地方财政承担的疫苗、环境治理等经费负担就越重,担当的防疫、环保、安全等属地管理责任就越重;加之近两年“263”专项治理投入大、涉及养猪的信访和矛盾多,基层党委、政府为养猪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层党委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谈猪色变”,“迫不得已”把养猪业视为“麻烦产业”,抱着能关则关、一关了之、关了无事、一劳永逸的想法。二是环境导致畜牧业发展空间受限。我市人口稠密、村庄密布,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环境敏感区多,禁养区面积占比超过6成,加之受农地管控、用地成本(复垦保证金3万元/亩)等影响,畜禽养殖选址难、用地难、用地贵现象较为突出。多个本市牧业龙头企业计划在市内布局产能,但因选址用地问题而搁置。三是种养脱节导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成本高、困难大。受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主体分离,养殖总量与土地消纳不匹配,粪便利用的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牧结合脱节、种养循环断裂,耕地需要有机肥改善地力而无便利肥源,而大量优质畜禽粪便作为“污染”治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窘境。另外,2018年全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养猪风险陡增,养猪业重新洗牌,小散场甚至一些规模养殖场将永久退出。

那么,我市是不是就不能恢复部分生猪养殖产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政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用地资源调配,站在“美丽牧场”建设和“生物安全防控”这二个维度加以布局设计,建设现代化新猪场的社会资本有的就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保障养殖业发展用地。用地是制约养殖业的最大瓶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农业功能区“两区”划定的新要求,根据全市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结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求,调整部分农用地用于畜禽养殖,尤其是发展生猪养殖,空间仍然不小。按照新发展30万头猪的总量,每头猪占地约2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用地,即1000余亩。在选点上,综合考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求、环保要求,做到种养业布局上相协调,规模上相匹配。解决在什么地方养和如何养的问题。养殖用地在当地用地规划中予以明确。考虑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养猪技术进步,最好安排一部分建设用地用于楼层式现代化养猪。

二是对基层党委、政府就畜牧养殖业进行刚性考核。要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统筹畜牧业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落实“菜篮子”产品市长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畜牧业生产保供和环境保护的刚性考核,重点考核生猪自给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纠正基层“一划了之、一关了之,以图一劳永逸”的认识误区,正确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关系,进一步营造科学、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建立养猪利益补偿机制。在市域内县区之间,县区内乡镇之间,探索建立生猪养殖利益补偿机制,让发展养猪业的地方政府能够有政绩、得实惠。

此外,加强生猪养殖规划环评宏观管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以“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创新畜禽养殖环评审批验收管理方式,切实简化项目环评内容,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为畜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办理复文摘编/全文:

主办单位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常农复〔2019〕32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52号的答复

何尧平委员:

《关于将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已收悉,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上承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中轴产业,更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产业。

近年来,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空间逐步受到挤压,特别是2016年以来“263”专项整治行动关闭取缔了大量畜禽养殖场,以及去年8月以来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市生猪产能急剧下降。对此,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撰写多篇专报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提请市领导关心关注生猪生产,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针对您提出的将禽畜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的建议,我市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均划定了一般农地区,确定一般农地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它农用地(其中其它农用地中包含设施农用地,即直接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等)。因此,我市各级土地规划中是包含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的。关于畜禽规模养殖用地难的问题,根据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有关规定,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符合设施农业地要求的,按照农用地管理,可以不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此问题。畜禽规模养殖选址难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的综合性问题。比如,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要求,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同时,还要避让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公益林区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部分地区还要求符合城建规划等。由于选址条件较为严苛,符合畜禽规模化养殖条件的地块不多。由此看见,畜禽规模养殖选址难、用地难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叠加所致,需要政府层面统筹安排,需要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解决。下一步,我市将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畜禽规模养殖用地需求,不断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题研究,采取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示范培育行动等举措加大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整治,盘活闲置和存量建设用地,不断拓展用地空间,努力为支持畜禽规模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必需的土地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强化事中监管,严格设施农用地执法,最大限度保障高水平畜禽规模养殖用地需求,为全市保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业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针对您提出的建立生猪利益补偿问题的建议,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切实加大对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扶持力度,仅2018年市财政统筹安排美丽牧场建设、动物疫病疫苗防治、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养殖创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财政专项资金达2600万元。下一步,市财政将按照《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定,采取以下两项举措积极扶持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一是安排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支持新扩建规模养猪场、美丽牧场建设、养殖设施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升级、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装备设施和地产畜产品品牌等建设,并按照“互惠互利、稳定长效”的原则,研究探索全市各区域间的生猪养殖利益补偿机制,以树立“谁养猪,谁得益;谁调入猪(猪肉)、谁拿钱补偿”激励导向,让地方政府发展养猪,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生态补偿和耕地轮作休耕资金实施方案,进而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第三,针对您提出对基层党委、政府就畜牧养殖业进行刚性考核的问题,目前省市均出台了“菜篮子”责任制考核办法,对猪肉自给率进行考核。下一步,市级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部署和考核要求,进一步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稳生产、保供给的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对猪肉自给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的刚性考核,纠正基层“不待见”畜牧业的不良倾向,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19年6月13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