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破解常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12-04 浏览次数:  字号:〖
 

0252

陆建驰等15人

关于破解常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2018年上半年,常州市地区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逐渐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全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6.7亿元,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7.2%,这些成绩的取得,常州市中小企业功不可没。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一方面企业的转型升级、环保及研发的投入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及自身规模较小的原因,中小企业无法自身筹措发展资金,而银行贷款也同样把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一、融资困境日益加剧

1.融资渠道窄

大多数中小企业除了向金融机构贷款外无其他选择。

2.融资难度大

各级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贷款评价体系,但往往让中小企业高不可攀。金融机构希望贷款企业利润率高,资产负债率低,而恰恰是这类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于资金充足,反而对贷款的需求并不旺盛;相反,对于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由于金融机构授信门槛高,让这些企业望而却步,尤其是一些国家级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由其上级主导,更加剧了放贷难度。同时,由于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单一(主要为抵押和担保,抵押率也较低),使之面对巨大的融资市场更加谨慎。

3.融资成本高

目前,常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利率已达18%,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利润率。利息支出已严重侵蚀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甚至出现了有的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陷入”高利贷,存在濒临破产的危险。

4.互保风险大

企业之间相互担保成为新的风险点,一些企业形成连环担保的恶性循环。如果其中一家企业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担保链条上的所有关联企业都将受到连环影响,不能自拔。

5.市场不景气

一些中小企业贷款到期后,虽仍能维持正常经营,但无力一时筹措大笔资金进行还贷,轻松转贷难。

二、现有措施难以为继

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国家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收效甚微。

1. 2018年8月,财政部等21家单位发起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661亿。但该政策只能惠及大型国有企业,而与广大中小企业无缘。

2.常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常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常政办发〔2017〕20号)、常州市商务局与财政局也制定出台了《常州市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旨在通过加强政银保合作,更好发挥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增信作用。同时,按照“1+N”的模式运作,在母基金的基础上产生出一个信保基金池,主要包括苏科贷、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应急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风险补偿资金、人才保证保险专项资金、苏微贷、股权质押贷款补偿资金、低息统贷平台风险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贷、创业担保贷款等12个子基金,这些举措对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通过常州市信保基金共为1096户企业发放贷款1470笔,共计108.96亿元(其中转贷服务428家、贷款530笔,共计81.69亿元);而全市银行业2018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达7232.33亿元。

虽然政府与有关金融机构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相对于有十万多家中小企业的常州市来说,并未实质性改变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针对常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我们经调研后认为,在政府基金引导下,建设供应链生态体系长效机制,以帮助中小企业真正走出融资困境。既要综合银行、贸易保险、非银金融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种资源,多层次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又要多角度解决政府信保基金和银行的后顾之忧。因此建议:

一、建立常州市中小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常州市中小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创造企业主动加入平台的良好氛围;同时,对加入平台的企业进行分类,在法律框架下允许企业发布各种需求信息。例如,当企业有资金需求但又没有解决渠道时,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股权转让、重组收购、引进外来资金等实用信息;当企业有一定规模且潜力不错时,可以通过平台引导企业上新三板市场等。

二、引入信用贸易保险,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信用贸易保险是保险人保障企业在商品或服务贸易中,由于买方违约、破产或政治因素等原因引起买方不付或延迟支付货款,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损失的一种保险。信用贸易保险项下贸易融资是指卖方在投保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贸易融资,当发生风险出现损失时,保险单下应付给卖方的赔款直接支付给银行的业务。中小企业在赊购和赊销的方式下获得银行融资非常困难,但在获得信用贸易保险支持后,银行就能在信用贸易保险下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就会有更多的业务可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而银行则利用信用保险转移了信贷风险。据了解,在当前我国出口贸易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常州办事处正在大力发展国内贸易相关业务,常州市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政策机遇,依托其国内贸易信用险为常州内贸提供服务,将其信用保险与国内贸易、融资结合起来,建设“贷之有用,用之可靠,靠之有保,保之可还”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免去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从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扩大政府信保基金规模,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常州市于2018年9月19日出台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发挥地方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政府信保基金采用的是杠杆,会引起几何级信贷资金服务于中小企业。常州市信保基金运作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现阶段常州市信保基金规模较小,受益企业不多,更多的中小企业依然通过银行或小贷公司甚至民间借贷来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成本高的局面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适当扩大政府信保基金的规模,让全市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增加信保基金项下子基金产品数量,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惠及更多的企业和行业,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从中受益,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四、加强贷款防火墙建设

银行为了防止贷款损失,经常要求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虽然保全了银行,但让所有互保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系统风险,一家出事殃及鱼池,因此,建设贷款防火墙很有必要。如果通过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基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扩大贷款保险覆盖范围等防范风险功能,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与金融机构一同研究完善抵押物的处置办法,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降低潜在贷款风险,积极构筑贷款风险防火墙(除非企业自愿,金融机构不再要求企业互保)。

五、成立专项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转续贷

2015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就成立了市级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市政府批准企业的应急转贷,但实践中,大多数企业无法享受该项政策。一些银行也探索创设了“周转贷”模式(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周转融”、“周转易”产品),以期减轻企业负担,但受限于《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银监发〔2018〕2号),不少银行相继“退出”,使企业额外付出相当高的资金成本才能完成续转贷。建议探索由政府主导、企业资金参与转贷基金,设立专门运营公司的创新性续转贷新模式。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无需归还贷款本金、只需续签合同即可完成续贷产品。同时严控续贷企业,对其实施动态管理。

六、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

目前我市的担保企业主要以民营资金为主,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费率过高,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管理不严格,导致容易出现坏账,出现一些担保公司自身难保的局面。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10月15日联合印发《关于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降费奖补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547号)。建议市政府出台有关税收、费率补贴等政策,减轻担保企业负担,担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常州信贷发展也会更加有利。

七、建立票据服务平台

票据成为现代金融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凭证,但由于资金的需要,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现金会将票据出售,成为社会资金盈利的元素。建议成立票据服务平台,加快周转次数,金融机构可以及时贴现,让票据效益发挥至最大,从而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同时在市级层面建立征信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与征信平台的合作。对有需要的企业可以划出一块对应的有效资产,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情况下,其开出的承兑汇票其他单位无条件的认可,免去抵押等手续。





办理复文摘编/全文:

主办单位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常金监复〔2019〕25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52号的答复

陆建驰委员:

《关于破解常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已收悉,提案客观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发展纾难解困,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举措

(一)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质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相关部委先后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突出政策示范引领,强化激励效应,加快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质效。

1.突出政策导向引领作用。我市在2018年出台相关金融扶持政策,着力提升金融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统筹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集聚优质金融资源,推动全市现代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更好地反哺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印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贯彻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最新要求、发挥地方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等五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工作目标。三是全面实施《关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行动方案》,作为《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子方案之一,积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有效提升融资效率。

2.强化考核激励效应。一是市政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下达2018年度全市金融工作目标任务,采用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等形式,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争规模、向下挖潜力、向外拓渠道、向内调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度放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2018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330.33亿元,比年初增加40.83亿元,占比18.36%,位列全省第三;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4%,低于全省平均不良率0.07个百分点。二是进一步完善《在常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发展评价激励办法》,对在支持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的18家金融机构予以表扬,并评选出“2018年度常州市十大金融产品创新奖”“2018年度常州市十佳金融顾问”,通过重点环节的创新突破,实现全辖金融服务水平质的提升,不断改进、优化、提高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形成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强大合力。

(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我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节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适度倾斜。

1.深化银企对接,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围绕“重大项目增效年”主题,突出金融对重点项目的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深化政银企合作。我市先后与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光大银行南京分行、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金额近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为我市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二是精准服务企业。2018年,全市先后召开银政企座谈会7次,组织相关银行高管人员现场走进11家企业,全面摸排收集190户企业融资需求,涉及众多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对接金额达29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三是全面对接重点项目。2018年5月份,举办全市重大项目银企对接活动,8家银行与19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67.1亿元。2018年末,全市26家银行对160户重大项目实施主体贷款余额257.41亿元。

2.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一是增加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我市全力促进辖内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2018年,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1054.9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56.78亿元;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64.83亿元(含票据融资),比年初增加840.87亿元,比年初增长12.51%,增量创历史新高;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255.29亿元,比年初增加46.95亿元,增长2.13%。二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强化窗口指导,完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18年末,全市小型、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73%、5.42%,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05、0.29个百分点。

(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我市一直以来都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和直接债务融资。

1.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我市早在2017年就制定了《市政府关于加快企业股改上市的若干意见》,为促进企业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明确了16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措施,市级财政已累计兑现股改上市奖励资金1.34亿元。2018年全市新增科华控股、今创集团、新城悦、康利国际等4家上市公司,新增IPO数量位列全省第四,首发募集资金25.83亿元。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60家,通过首发、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等方式累计募集资金856.32亿元,4月末总市值4416.02亿元。二是助推上市企业再发展。设立30亿元上市企业纾困基金,为注册在常州的境内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提供资金支持,以此进一步降低我市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支持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成立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采用专业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对全市优质上市后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缩短企业上市周期、提升企业上市效率。三是积极推动创业投资。支持创投机构入股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同时,支持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规范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行为,降低财务成本。目前,全市累计共有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346家,资本规模691亿元。全市备案的创投企业有33家,资本规模共计61.3亿元,备案创投机构累计投资项目596个,投资金额53.3亿元。

2.债券发行业务增势强劲。一是直接债务融资业务增长迅速。2018年全市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404.4亿元,发行量位列全省第四,年末全市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8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74.9亿元,增幅达24.88%。2018年,全市获批境外债5只,发债规模达35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一,提升了我市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形象,扩大了在境外投资者中的影响力。二是创新业务有所突破。我市知名企业金昇集团旗下卓郎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农银投资10亿元增资扩股,并全部用于偿还债务,以“债转股”方式降低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27个百分点。2019年1月,全市首只信用缓释凭证CRMW支持下的企业信用债-新誉集团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成功发行。三是主承销队伍进一步优化。2019年2月,江南农商行获批交易商协会B类主承销商资质,成为江苏省内第三家获得该类资质的法人银行。江南农商行把辖内优质民营企业作为债券发行培育重点,将银行间市场的金融资源用于支持地方骨干型企业发展,助力拓展区域直接融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我市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破除政策梗阻,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为区域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形成“1+3”的金融服务平台体系。一是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工作持续推进,企业注册数量增长明显。目前,平台注册企业数21450户,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完成省金融局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万户)的214.50%,纸质《江苏省企业信息采集及信息查询授权委托书》累计回收35502份。今年以来,平台在线发布融资需求932项、金额41.76亿元,解决融资需求567项、金额21.39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在线申贷获得率为60.84%。二是推动地方企业征信平台发展。征信平台先后获得江苏省信用服务机构和人行南京分行备案证书,是人民银行时隔3年多重启备案后我省首家获南京分行备案公示的单位。目前,平台总入库数据量超5.4亿条,累计查询量7.3万余次。征信平台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增信”项目开始启动,对先进制造业企业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和企业用电数据进行采集,为银行贷后风险防控、优质企业筛选、企业设备抵押和增信提供帮助。三是市金融服务平台信保基金项下12个子基金累计完成在线融资334.15亿元,平均贷款利率在4.35%-5.45%之间,较好地缓解了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四是设立小额票据服务平台,配套提供专项优惠利率、绿色再贴现等支持政策,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难题。目前,4家首批试点银行微票融业务累计贴现金额8.39亿元。

2.提升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一是深化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先后组织两批共计200位金融顾问对接服务1000家企业,以“一对一”的金融专业服务,主动深入对接企业,宣讲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2018年末,第二批100位金融顾问成功对接企业388家、走访1578次,贷款余额达268.09亿元。2019年1月,我市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常州子平台在线发布金融顾问168名,服务对象涵盖了制造业、小微企业、三农、文化、科技等细分领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人民日报》也刊文专题介绍我市实施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经验。二是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11”工程。我市组织“金融惠企大走访”和“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活动累计走访企业4662家、其中无贷户3053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向企业宣讲金融政策,有针对性地推介金融产品和服务,适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辅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细化财务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推广企业转续贷制度。将转续贷工作纳入对银行机构的考核项目,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还贷压力、降低转贷成本。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限额循环贷、宽限期还贷、年审贷、中长期流贷、分期偿还贷款本金等多种转续贷模式,对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暂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转续贷创新产品,重点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目前,全市今年累计为1807家企业提供各类转续贷业务2671笔、金额208.58亿元,其中:无还本续贷服务企业693家、1181笔、金额54.58亿元。

(五)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联动,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不断创新品种,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切实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1.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效应。一是整合设立常州市信用保证基金。通过加强政银保合作,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我市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增信作用。2018年末,信保基金风险池资金已达7.5亿元,累计支持银行为4312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327笔,累计贷款金额386.15亿元。二是设立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通过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策性与引导性,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撬动更多资本投入常州重点产业建设,目前已出资设立石墨烯、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基金等,另有多个子基金项目在洽谈中。

2.多渠道强化企业的增信功能。一是发挥信用保险优势。积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推进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项目应保尽保。2018年,我市在建立中信保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的基础上,新增人保统保平台,扩大扶持范围。在海关统计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企业的省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上,我市承保企业1472家,覆盖率达67.5%,位列全省第一。二是全面推行银税互动业务。积极发挥银税互动、助力小微的综合效应,进一步丰富企业融资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实现了银行税务企业合作互利共赢。2018年末,辖内办理银税互动业务的银行机构达19家,全年累计贷款户8987户,累计发放贷款35.41亿元。

(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我市上下深刻认识到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妥善处理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加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密切关注大型问题企业的潜在风险,持续跟踪“刘亚东系”等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的处置进程,对“刘亚东系”企业开展资产清查和司法审计。积极处理“担保圈”引发的企业资金链风险,协调应对常松集团等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链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源,帮助企业脱离互保圈,有效防控担保链扩散风险。

2.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控增量风险,实施基金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会商机制,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对基金类市场主体实施市场准入会商,对资金来源、资金投向、股东结构、出资能力、内控制度等全面审核,督促辖市区政府履行持续监管承诺。2018年,全市共会商设立各类基金类市场主体43家,在有效防控风险基础上引导和支持了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按照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和部署,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关注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采用“三支箭”(信贷、发债、股权)政策组合,发挥“几家抬”合力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建立健全机制体制

一是建立金融业工作目标月度通报机制。围绕2019年度金融目标任务,每月统计制造业信贷、转续贷、小微企业融资、票据融资及信保基金等业务开展情况,在全市进行通报,并通过月度、季度形势分析会对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工作提示,对推进工作缓慢的金融机构开展督查并约谈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督促金融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投放,加强管理,确保制造业贷款、普惠金融项下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80亿元的目标。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流程。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的机制,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信贷文化,合理规划信贷投放规模、节奏,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先行先试项目和创新产品,促进辖内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三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组织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金融惠企大走访”“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构建常态化金融走访、帮扶、顾问机制,组织银行机构走进乡镇园区、走进企业、走进消费者,查访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状况,主动找差距,积极抓落实,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二)强化政策协同配套

一是扩大信保基金规模和产品数量,进一步放开合作银行,让信保基金贷款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出台“首贷融”政策,为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提供增信和风险补偿,减轻对抵押和担保的过度依赖,确保完成全年新增首贷户企业2000户的目标;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等质押新产品;加大“外贸贷”“退税贷”业务的宣传力度,鼓励和指导外贸企业充分运用创新产品,将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与省再担保公司合作,梳理、优化政银保机制。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覆盖范围,在现有出口信保统保平台基础上,引导各辖市区建立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下企业统保平台,填补适保范围空白,加大对小微企业平台保费的扶持力度。三是推广“快贷通”产品。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以征信平台为载体,对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向金融机构精准推送并探索参照征信信息开展主动授信,提升融资效率。

(三)加快金融环境建设

一是加快金融平台“一纵一横”建设。继续提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常州子平台的企业注册数量,提高平台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争取尽快完成接入企业7万户的远期目标;继续推进市级征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的特色化、本地化建设,实现银企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让中小企业少跑腿,融资加速度;积极引入证券、保险、担保、转贷、风创投等公司,满足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2019年9月起全面推广“小微e贴”业务,支持符合要求的银行机构接入小额票据平台,优先办理再贴现业务。二是加快两项制度创新。深化金融顾问制度,按照行业分类在线开展“融资会诊直通车”,实现线上金融顾问专业化、线下金融顾问网格化;继续推广转续贷方式创新制度,进一步完善“周转融”实施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无还本续贷,确保全年完成转续贷400亿元(其中无还本续贷150亿元)的目标。三是加快信用环境体系建设。建立银法互动合作机制,依责推进大额授信、涉环保整治企业、涉贸易战影响企业等领域的风险处置,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建立重点企业风险处置化解绿色通道,对部分整改企业严格把关,加快构建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提升全辖金融生态环境质量。

(四)主动对接资本市场

一是抢抓科创板机遇,与上交所保持密切沟通并积极推荐科创板企业资源,引导和推动经营业绩、规范管理双达标的中小企业抢抓资本市场窗口期,加快股改上市进程。二是修订完善上市政策。根据当前资本市场新的政策动向,修订完善现有股改上市政策,积极回应企业诉求,降低企业股改上市成本,做到精确服务、精准施策,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确保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到刀刃上。三是推动上市企业纾困基金、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市政府资金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支持全市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助力企业债券融资

一是紧盯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孵化、养老产业、绿色低碳、社会领域、农村产业等企业债、专项债发展方向和政策环境变化,积极开展项目挖掘、政策辅导和部门协调,鼓励中小企业发行符合我市产业特色的债券品种,从而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强资本实力。二是聚焦各类资源,全力打造AAA级企业,确保债务融资取得最优效果,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三是继续举办境内外融资推介活动,通过举办论坛、峰会等形式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境内外资金。


 2019年6月6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