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主席会议 >> 内容
 
【调研报告】深化对台交流交往 促进常台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19-07-24 浏览次数:  字号:〖
 
 

深化对台交流交往  促进常台融合发展

市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为新形势下全面拓展和深化海峡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热点地区,我市如何主动探索常台两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常台两地交流合作,全面落实各项惠台措施,推动对台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越来越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市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组织市台办、市台联、市民革以及武进区政协有关同志,专程到我省徐州、连云港、淮安和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等对台工作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希冀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理清思路,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加强对台交流,加深感情联络,增进心灵契合,促进常台两地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9年两岸实现三通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一贯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进对台工作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常台两地交流交往,经贸、社会、文化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初步呈现出交流顺畅热络、经贸合作紧密、人员往来频繁的喜人景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了特殊贡献。

一是常台交流氛围逐年增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成立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化常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对台工作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会见台湾重要人士和参访团组,出席重要涉台活动,深入对台工作一线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对常州对台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分管市领导经常主动听取对台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基层走访台企、台胞听取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涉台交流活动,办实事、解难事,建立了六台联动、在常高职院校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据统计,截止20196月底,全市累计设立台资企业1375家,总投资116.37亿美元,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5个。常住台胞1500余人,504位台胞申领了台湾同胞居住证。全市两岸婚姻家庭超过300户,两岸婚生子女近40人。全市先后建有省级对台交流基地2家、省级台青创业基地3家、市级台青创业基地3家。自2008年以来,常州先后成为两岸直接通航的港口城市、两岸航空客运直航航点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良好的城市环境、高效的投资服务、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常台两地民众的交流合作。

二是常台交流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常州每年赴台公务参访、商务考察、观光旅游、学术交流等的民众近3万人次,台湾来常交流访问的民众也超过2万人次,现在常台每年有一定规模的交流活动近100项,双向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区域参与对台交流,高职教实现了全覆盖;两岸医卫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我市还积极承办对台交流项目,如苏台名校大学生沿江骑行交流体验营活动、行读龙城两岸少年共学营活动、两岸青少年作文大赛等,连续8年与南投县开展青少年体育友好交流,持续28年开展两岸情摄影交流活动。这些有特色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扩大了朋友圈,打造了新优势,扩大了常台交流合作新规模。

三是常台交流领域逐年拓展。由以前单一偏重经贸交流,逐步向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宗教、法律、青创、养老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全方位多领域延伸,交流平台越来越多,举办的系列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双方的实际需求。2017年以来,共组织台湾新北里长联谊总会代表团、新北中小学校长代表团、台湾少数民族青年代表团等台湾基层交流代表团10余批300人次来常交流考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仅2018年,先后有台湾东海大学、铭传大学、辅英科大、朝阳科大等10多所台湾高校青年大学生20余批700余人次来常实习实训,绝大部分首次来大陆。

四是常台交流特色逐年体现。精选我市优势特色资源,组织开展常台项目交流,连续三年举办苏台灯会,尤其今年以中华恐龙园、天目湖等为背景的彩灯精品,先后在常州、台湾新北市二地灯会中亮灯,吸引了两岸百万游客驻足观看。发挥我市餐饮菜肴特色,今年成功举办近悦远来食美常州常州菜进宝岛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天目湖砂锅鱼头、大麻糕、网油卷和雨花汤团等常州经典美食、制作工艺走进台湾高校、基层社区、餐饮业者、青年民众中间,来自海峡两岸的500多位嘉宾参与了活动。同时,常台青年交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中华恐龙园以恐龙文化为主题,发展成为富有吸引力的两岸青少年科普基地。以运河五号为代表的6家台青创业基地充分发挥了集聚台湾创业青年、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融合的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常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2018年以来,我市新增台湾青年来常创业项目28个,新增创业台青50人,来常就业台青100余人,200余位台青在常实习实训,江苏理工学院、常州信息职业学院等高校成功引进台湾青年博士、教授近20人。今年,注册资本达500万美元的凡易医养青创项目已成功落户我市。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台交流交往,实现常台融合发展,既取决于两岸关系客观走向,更取决于我们主观努力;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比如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为进一步深化常台交流交往创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机遇空间,夯实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不可忽视,我市对台工作服务能力与融合发展新要求的差距不可忽视,突出表现在六重六轻,即重局部利益轻全局谋划、重短期安排轻长远发展、重经贸合作轻人文交流、重请过来轻走进去、重商界精英轻青年民众、重交流形式轻心灵契合。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相当程度上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把两岸人文交流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对待,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的不能跳出常州看常州,缺乏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各级各领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把人文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经贸合作是赚钱的,人文交流是花钱的,组织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则把对台交流看作仅仅是对台工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可做可不做。

今后一个阶段,常州上下要提升政治站位,站在服务于国家对台战略新思想的高度,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增强责任感,找准契合点,提升经贸交流热度,扩大人文交流广度,拓展民间基层交流深度,提增创新创业交流强度,进一步提高常台融合发展质量,以对台工作高质量助推常州发展高质量。

一、政府主导与民间交往并重

以政府主导为主线,以民间交流为依托,加强常台交流顶层设计,整合全社会对台交流资源和力量,搭建常台交流工作平台和活动平台,探索常州对台交流长效机制,推动常州对台大交流格局的形成。

1. 统筹谋划常台大交流格局。充分发挥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涉台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对台优质工作资源,建立完善对台交流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对台交流中来,打造常台大交流格局,提升常台交流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常台交流工作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常台交流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常台交流工作目标、路径、方法,建立完善以《关于深化常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为主体的对台交流政策扶持体系,研究提升我市现有的市台办、人大民宗侨工委、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海联会、民革、台联等六家涉台部门联动、在常高职校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等对台交流工作机制水平,打造经贸畅通、道路联通、文脉互通、民心相通的常台交流新局面。二是打造常台大交流品牌活动。通过举办常台交流周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常州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融常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文传承为一体,全力打造常台大交流格局。精心培育常州近现代工业文明展、千年古运河文脉展、食美常州餐旅文化交流、天目湖日月潭两湖交流、延陵季子让国家风人文交流、常州台湾《双城记》、恐龙灯会、美丽乡村论坛等富有地域特色、蕴涵城市精神、诠释城市形象的交流品牌活动,持续扩大常州在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大常台交流资金投入。适时设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以民间资金为补充的对台交流专项引导基金,加大对近悦远来食美常州餐旅文化交流、常台青少年动漫邀请赛、两岸情摄影艺术等交流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对台交流的层次、水平和规模,打造一批品质高、影响大、可持续、老百姓认可度好的品牌交流活动。

2. 发挥民间交流基础作用。一是成立常州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协会。借鉴厦门市两岸民间交流协会和泉台民间交流协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议尽快成立政府指导的常州市两岸民间交流协会,作为常台大交流的工作平台,协会的成立将有利于拓宽对台工作领域,集聚对台工作力量,整合对台工作资源,发挥把握政策方向准、积聚力量覆盖广、运作便捷灵活的优势,对促进常台人员往来、推进产业协作、深化与台湾各界交流,形成常州全社会一起参与到台湾工作来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常州旅游对台推介力度,以台北旅交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为媒介,推出常州旅游精品。重视常州赴台游组团社的培育,发展好常州居民赴台个人游业务,让两地民众深入对方城市的街巷里弄,感受当地社会发展与人文风情,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灵距离。三是扶持民间对台交流力量。海峡两岸同源同根,血脉相连,大力支持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参与两岸交流。积极推动常台高职教育、文化创意、非遗表演、摄影艺术、旅游观光、医养融合、体育竞技、民俗民艺表演、社区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让常台交流成果更好的惠及两地民众。重视两岸宗教、宗亲、同乡会、两岸婚姻的交流。发挥好常州天宁禅寺、金坛乾元观、孟河萧氏宗亲会、市台属联谊会在增进两岸宗教信仰、姓氏宗亲、血源血脉、乡谊乡情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注意培植对台交流的中坚力量,发挥领军人物的支撑作用。

3. 推进心灵契合家园建设。加强《关于深化常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的宣传落实;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在常台胞、服务在常台胞;进一步扩大台湾同胞在教育、医疗、旅游、就业等领域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范围。例如,向常住我市台胞发放贵宾卡,享受大剧院观看演出、景区游览等优惠,体现党和政府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和善意。鼓励台湾同胞广泛参与到我市基层社区工作、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公益活动中来,主动融入到常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来。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台胞人士应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社会荣誉,让在常台胞与我市居民一道,共享常州宜业、宜居、宜学、宜游的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两岸同胞休戚与共、心灵契合的精神境界。

二、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举

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台经贸合作,加强改进招商引资,改善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台企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对台经贸合作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人员交流、城市交流、文化互动等途径,加强常州与台湾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台湾各界和基层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心灵契合,加深两岸民众感情,争取台湾民心。

1. 推动常台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全面交流。重点在资讯科技、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智能制造、新能源环保等方面推进双方合作,推进常州科教城与台湾高校之间建立高新技术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机制,瞄准台湾高校科研和学术发展前沿,通过开展校际合作研究,赴台开展项目交流,邀请台湾专家来常州讲学和指导研究等,推动石墨烯、芯片集成电路、生物医疗等产业集聚,为常州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扩大常台教育领域全面合作。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都要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加强交往力度,提升交流成效。特别要充分发挥常州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建议设立常台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划常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如:组织开展两岸职业教育学术交流;组织开展两岸职业技能竞赛;发挥在常台企作用,构筑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两岸技能人才交流,培养工匠精神,吸引技术人才来常投资创业。在尊重各学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好各学校与台湾友好学校开展文化、科技、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各项交流联谊,条件成熟时,不同学校与台学校结成姐妹校,以利长期往来。继续邀请台湾小、中、大学生组团赴常州参加科普、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承办好市北郊高级中学垒球、常州运动学校游泳、市少体校射箭、跆拳道等项目,与台湾南投县相关学校开展竞技比赛,增进彼此友谊,提高竞技水平。

3. 深化常台文化旅游领域全面对接。举办连接两岸的历史文化人物的研讨会,增进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如:举办余纪忠时报文化新闻学术研讨会、吴稚晖学术研讨会等等,推动余光中乡愁图书馆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常州地区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资源,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带动,精心打造好天目湖、春秋淹城、盐湖城、恐龙园、嬉戏谷等风景名胜主题乐园的精品线路,办好龙城美食进宝岛,两岸共品常州味活动,不断推出新卖点,制作常州宣传品,向台湾游客派送,让台湾同胞来常游得痛快、住得舒适、吃得高兴、玩得心安、行得安全、购得舒心。促进常台信仰文化全面交流,两岸佛教、道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脉,天宁禅寺在台湾建有下院,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僧众和信众来天宁寺举行法会交流,天宁梵呗在台湾佛教寺院中影响深远,金坛乾元观道教音乐在台湾也声名远播,广受台湾道教界称赞,武进宝林禅寺慧闻大和尚与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互动频繁。要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继续办好天宁寺的禅文化、宝林寺的观音文化和乾元观的道教文化艺术节,举办两岸寺院茶文化交流、书画展和佛教教育论坛,以密切两岸佛教信众的感情联系。两岸具有源远流长的亲缘血脉关系,姓氏文化、祠堂文化影响深远,要开展好孟河萧氏宗亲会、武进刘氏宗祠与台湾宗亲的族谱文化交流,强化两岸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继续加强与台北市武进、金坛、溧阳同乡会的联谊,广泛邀请同乡会二、三代回乡寻根谒祖,厚植常州祖地文化根基,激发他们对祖地的认同和民族的认同。继续推动常州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与台湾全方面对接和联动,多角度、多渠道营造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集体记忆和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常州对台交流空间,打造常州对台人文交流的新格局。

三、基地交流与面上交流并动

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看,我市现有基地交流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够,点线面布局还不全面,示范引领作用尚待进一步提高,基地交流与面上交流未能做到同频共振,协同并动。

1. 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基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全市对台工作应当围绕融合发展层层推进,不仅需要依托旅游景点,更要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广泛布局,建设好各类对台交流基地。结合教育行业,建设常台教育交流基地,两岸学校互换师生;结合医疗卫生领域,打造常台医卫交流基地,互派医生交流实习;结合体育产业,建立体育交流基地,开发常台体育赛事项目;结合养老产业,建立养老服务基地,提高常台在养老服务上的交流合作;结合宗教场所,建设宗教文化交流基地,开发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当前的交流渠道还只是一种雏形,仅限于行业、领域本身,处于各自发展,各自为战的阶段,建议建立我市基地联系工作机制,协调制订出台市级对台交流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文件,明确交流基地建立的标准、要求,大力推动我市基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建设更多由民间主导的交流合作基地,广泛布局,以点带面,建设众多高质量的特色交流合作基地,为两岸融合发展服务。

2. 扶持选树一批典型品牌。台湾的许多行业及其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譬如说台湾的社会工作,特别是在社区营造方面,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值得借鉴。福建厦门市有很多社区引进了台湾的社工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反响很好。常州市可以从教育、医卫、体育、宗教等两岸交流合作基础较好的领域出发,横向突破,纵向深耕,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再从中挑选出一批发展良好的基地典型,深入挖掘内在潜力,进一步提炼特色,创建常台交流合作自有品牌,为其他基地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可以依托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两岸医卫交流基地;依托觅渡桥小学和局前街小学,打造两岸小学师生交流基地;依托现有的中华恐龙城对台基地,倾力打造集科普、文创等恐龙主题的两岸品牌基地。溧阳、金坛、武进等辖市区也要发挥各自特色与优势,使我市各类交流基地在典型品牌带动下,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为形成对台交流交往融合发展的常州模式积累经验。

3. 带动提升全局交流合作。我市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对接台湾好的资源,进一步指导面上更广合作。可以由形成品牌的特色基地,引领一批相同领域、相同行业的基地发展,如第一人民医院两岸医卫交流机制上升为交流合作基地,再带动二院、三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同台湾岛内医院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常台医卫系统深度交流合作局面。以此为起点,再结合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合作区建设,推动常台生化科技、健康产业、医疗卫生融合发展,打造更高层次的对台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带动两岸社区、台青、文创、美食、传媒、赛事等特色交流品牌,最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对台工作新局面。

四、突出台青与基层民众并行

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党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重视台湾青年的工作、重视台湾基层民众的工作,是加强常台交流、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内容。

1. 聚焦台湾青年来常就业创业。加快推进《促进台湾青年来常州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组织开展手牵手、心连心、创未来——百名台湾大学生常州实习就业特训营活动为依托,帮助台湾青年认识大陆、了解常州。以举办常台青年创业论坛、常州市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对接会等活动为抓手,集中展示常州台青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创业氛围,持续扩大常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影响力。以龙城英才计划、科技、文化等产业引导资金申报为突破口,助推台湾青年产业、科研、文化人才团队来常创业发展。加快研究出台台湾青年在常就业创业专项扶持政策。

2. 积极推动常台青年交流合作。加强与台湾东海大学、逢甲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勤益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的交流合作,合作举办常台青年动漫邀请赛、常州·南投青少年垒球邀请赛、苏台(常州)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等活动。推动常州市青年联合会、青商会与台湾中华新世代发展协会、台湾互联网青创联盟等青年组织开展交流,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纽带,增进台湾青年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联合旅游部门针对台湾青年特点,推出台湾青年常州旅学线路,帮助台湾青年更好地深入常州,认识常州。充分发挥市台协会青年委员会桥梁作用,持续举办台青文化沙龙,推荐政策环境、分享创业理念、增强能力素质、增进两岸融合。

3. 推进常台基层民众交流合作。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加强与台湾农渔会、水利会等基层社会组织的联系,推动常台基层村镇、社区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社区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台湾在社区治理、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良好经验。鼓励食美常州餐旅文化交流、常州台湾《双城记》、两岸情摄影交流、古运河文化交流等常州入岛文化交流项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让更多的交流成果惠及普通民众。做好定居台胞服务工作,关爱两岸婚生子女,充分体现两岸一家人。在与台湾基层民众的交往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做到将心比心、推心置腹,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以真心换真情,凝聚起中华振兴的坚实力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