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主席会议 >> 内容
 
【调研报告】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9-06-18 浏览次数:  字号:〖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当前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规模宏大、厚积薄发的青年双创人才,以激发市场的活力,让创新创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为此,市政协社法与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围绕加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青年双创的核心概念

1青年关于青年的定义,不同国家、组织对于青年的界定范围均存在一定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将14-44岁的人定义为青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将15-34岁的人定义为青年,而创业工作服务对象则一般是18-35岁的人,部分工作(如青年联合会)还可将年龄扩大至40岁。根据工作实际与创新创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本文将青年定义为18-40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成为企业法人的人。

2双创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简称,出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9月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双创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双创政策文件,驱动全社会释放创新创业潜能,促使双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3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可以为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共享要素和空间,能有效满足大众在创业辅导、金融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从现实看,众创空间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而成熟的众创空间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共享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人才竞争、项目竞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更好地激发双创活力。众创空间作为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

二、我市青年双创特点和成效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双创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双创政策,搭建了一些双创平台,打造了不少双创品牌,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政策保障持续发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瞄准青年创新创业难点、痛点和堵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关于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深化青年创业链式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政策文件,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辖市(区)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2众创载体加速发展以社会力量为主,重点推动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截至2018年底,我市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累计108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58家。市级以上大学生创业载体累计37家,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6家。市级以上留学生创新创业园10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科教城连续4年位列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2名,武进区获批国家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获批省级众创集聚区。

3双创服务系统提升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5416”基本框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95项,取消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7.9%。成功建成常州市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以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交易服务三轮驱动,打造创业创新创投创三角出台新一轮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完善创业担保贷款代偿机制,市本级设立1亿元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免费创业培训的范围扩大到全市23家大中专(技、职)院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和港澳台青年大学生(18-35周岁)。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3.94万人。开发青创贷款在线申请审批系统,让青年最多跑一次,有力提升了贷款效率。2009年以来,青年创业贷款累计投放金额超过16亿元,先后扶持2000余名青年成功创业。

4品牌影响不断增强2018常州创洽会暨宋剑湖投资并购论坛,吸引500余名产业界、金融界和政府界代表参会交流。2007年以来,创洽会已连续举办12年,常州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和上市企业借助金融资本工具和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众多优质创新项目和产业并购项目在常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发众创邦在线投融资对接平台,集聚全国500余名投资人在线开展投融资对接。20175月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投递项目数超过3500个,获得12000次投资人反馈,28个项目获1.6亿元投资,让常州创业青年与北上广深站在同一起跑线。

5大赛活动全省领先成功承办苏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51个高质量项目齐聚龙城,在三地引起热烈反响,常州成为“苏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永久举办地。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创翼”“创响江苏”“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促发展,创业赢未来”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系列赛、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其中,组织参加第五届“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和三等奖8个。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上,我市选手包揽创业组冠、亚军,3名选手代表江苏出征全国决赛,获奖和晋级国赛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三、当前我市青年双创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调研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我市从政策完善、环境优化、载体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多方位、立体式的扶持指导。但与推动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扶持政策条线化,叠加效应甚微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打开了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但是,目前双创工作涉及发改、科技、人社、团委、妇联等多个部门,扶持政策文件比较分散,惠及对象各有侧重,政策补贴不统一,载体建设有交叉,叠加效应不明显。

2双创载体低效化,重数量轻质量全市创业载体发展参差不齐,除了走在行业前列的知名众创空间,有许多区域众创空间建设过于追求数量,忽略了众创空间的质量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同质化比较严重。部分创业载体过于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注重载体品牌和内涵建设,运营模式无法支撑载体可持续发展。众创空间运营人才短缺,人才流动较大,部分众创空间仅靠1-2人维持运作,日常事务繁忙,团队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3培训模式单一化,系统辅导欠缺调研中了解到,虽然创业培训覆盖了创业各个环节,但实际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时,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创业培训目标,把培训分成公开课、大讲堂等容易开展的单一模式,造成培训辅导还不成体系、不够深入。此外,目前创业导师作用发挥不明显,较多创业导师以兼职为主,导致培训辅导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4服务供给功利化,重开业轻发展在整个链式服务体系中,无论是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还是创业辅导等均存在重开业、轻发展的现象。青年初创融资渠道不够通畅,金融机构对青年创业贷款限制条件较多,对青年创业抵押贷款制定标准较高,青年创业项目很难获得风险投资融资、互联网金融信贷,创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创投机构普遍热衷投资成熟项目,对种子期、初创期的青创项目过于保守。

5双创主体低端化,难以做大做强大多数创业者是生存型企业,与常州十大产业链等特色产业结合不够紧密,选择创业领域、创业项目多为商贸、中介等服务,大多以商业模式创新居多,技术创新较少,因门槛较低,容易被复制,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难以做大做强。

四、加强我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青年创新创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和省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新要求,从政策供给、载体优化、创业培训、服务提升、协同推进、氛围营造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促进创新创业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

(一)聚焦政策供给,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精度

1.集成双创政策,提高政策供给聚合力。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施策、集成优化的原则,系统盘点优化各相关部门关于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与我市青年创新创业不相适应的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防止政策的繁琐化、碎片化,形成简明、易懂、管用的关键举措,提高政策的针对性、集聚性。

2.指标引领发展,提高政策保障推动力。推选评定一批信誉好、能力强的创业中介服务机构,给予项目申报倾斜、税收政策优惠、资金活动补贴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创业中介机构的发育发展,激活创新创业市场。探索建立双创推动贡献率指标评价体系,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实行资金补助的发放标准与众创空间运行绩效挂钩,根据众创空间的孵化成果、服务创业团队数量、创业项目入驻量等指标确定补助资金发放标准,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性、引领性。

3.问题导向突破,提高政策落实执行力。细化关键政策落实举措,定期梳理制约创新创业的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限期解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问题、需求、效能导向,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加强核心政策、关键举措效能后评估工作,了解青年双创需求,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

(二)聚焦载体效能,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高度

1.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品牌化众创空间。建设创业孵化平台体系,推动我市众创空间(孵化器)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发展,梳理排查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淘汰一批远、小、弱的众创空间(孵化器),遴选一批大、强、专的众创空间(孵化器),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品牌众创空间,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标杆效应。

2.以空间布局规划为引领,打造特色化众创空间。建议制定我市众创空间建设发展规划,从空间、产业、类型等三个方面加强对众创空间的科学布局规划,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实现与区域产业精准对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有机协同的生态化、特色化示范众创空间。

3.以提升运营能力为抓手,打造规范化众创空间。制定常州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办法,加强和规范众创空间管理,引导全市众创空间健康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效能,并作为制定有关政策、引领发展和动态管理的主要依据。同时,加强对众创空间(孵化器)项目申报、市场招商、活动策划、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指导,切实提升众创空间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众创空间运营管理人才的引育力度,深化专业化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

(三)聚焦能力提升,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厚度

1.构建双创课程体系,优化培训内容。构建纵向多层次、横向全覆盖的创业培训工作格局和创业能力提升体系。依托常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在常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不断加强以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倡导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优质培训资源和培训课程,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举办创业就业政策校园行、创业项目园区行、创业体验企业行、创业成功人士巡回行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大力开展青年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青年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等,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青年企业家创新意识和能力。

2.探索多元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推广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开设青年创业免费在线讲座,建立健全培训、实训、孵化、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创业培训机制。探索建立个人全额付费参训、个人获证后补的原则,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青年大学生创业培训质量。尊重青年大学生培训意愿,引导青年大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补贴政策,调动青年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

3.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升培训质量。在现行《常州市创业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基础上,修订出台我市《加强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机构管理机制,优化创业培训师资建设体系。同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创业培训质量监督管理。依托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对创业培训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四)聚焦服务优化,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温度

1.加大高端人才引育,人才链与创新链联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政策,着力推进龙城英才计划提档升级,打造星期天工程师升级版,以更优政策、更实举措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引导企业以更大投入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充分利用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园、苏澳合作园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倡议举办中德”“中以青年创新创业常州论坛,深化与港澳台创业青年交流交往,不断拓展国际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聚集更多、更优的高端青年人才来常创新创业。探索开展离岸研发(孵化)+本地加速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本地制造业优势与先进地区创新优质资源相结合,吸引广大异地创业青年、创业人才投身常州创新创业大潮,推进创新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创新金融产品供给,资金链与创新链对接。探索建立投贷联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投资子公司,面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股权投资等投贷联动金融服务,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贴支持。加快地方商业银行投融资机制转型,引导银行针对创业企业不同阶段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产品供给,如围绕初创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短、频、快、少的融资需求,研究开发程序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的金融产品,以薄利多销的融资形式实现双赢;围绕轻资产科技型创新企业融资问题,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业务,为高端青创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选择。完善考核政策,评估银行在支持青年创业效能,实施存贷比奖励,不断放大金融资本对青年创业的乘数效应。

3.强化公共技术服务,技术链与创新链融合。政府要扶持建立公共技术平台,鼓励各公共服务平台向青年创业者开放。一是加快建设科技服务集聚区,重点打造科教城科技(公共)服务广场,集聚壮大各类科技服务组织,提升服务科技创新水平;二是与地方大学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大学实验室和技术平台全面开放,或合作共建重点领域公共技术平台;三是鼓励区域内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开放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四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有较强实力的从事专业孵化服务的众创空间,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并向其他创客开放。

(五)聚焦协同推进,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力度

1.完善协同工作机制,一站式双创服务。发挥常州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辖市区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构建多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体系,建立高层次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协调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区域特色经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提升双创公共服务能力。借鉴钟楼做法,推动建立辖市(区)创业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创业者就近提供一站式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集成服务。

2.搭建权威信息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做大做强众创邦青年创业服务网络平台,打通并链接全市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信息资源,围绕青年创新创业急需的场地、政策、贷款、投融资、链式服务等实际需求,统一进行权威信息发布,积极拓展技术成果评估、交易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和市内市外各类机构、资本、人才、项目等信息的高效畅通传递。

3.优化众创联盟功能,共享双创资源。集聚各相关职能部门力量,进一步完善现有众创空间联盟组织功能,建成有公信力、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众创空间联盟,汇聚创业项目、创业投资、创业政策以及会计、法务、网站设计等创业要素,打通众创空间与创业者、投资机构的对接通道,为创业者提供快捷的线上服务。依托众创空间联盟,进一步加强对众创空间联盟管理和引导,使之成为众创空间与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

(六)聚焦双创生态,让青年创新创业更有热度

1.营造氛围,激发热情。积极构建良好“双创”生态,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的环境,更好地吸引、留住青年人才。大力弘扬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社会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力探索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冒险、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

2.打造品牌,提升影响。着力打造创响常州品牌,创新举办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峰会,联合长三角地区知名众创空间、创新平台,集聚各地创业资源,通过项目共享、力量整合、资源集聚,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创业大赛、创业展览和创业对接活动,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创业项目,做出影响,做出知名度,吸引全省、全国的创业者来常创业。

3.典型宣传,示范引领。构建线上、线下创业宣传体系,加强常州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创业故事的宣传报道,提高青年创新创业社会认知度、影响度。深化并创新开展“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科技创新新锐”“常州市青年双创英才”评选,选树一批创业先锋和创新代表,通过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