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四届二次会议 >> 专委会工作报告 >>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8-01-10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8年1月6日在政协常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俞 志 平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政协常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市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起步之年。中共常州市委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我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一年来,市政协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十九大精神,高举团结民主大旗,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有效发挥了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一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历届政协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系统谋划,不断加强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提案办理协商办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等与形势和任务要求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完备、合理、管用的履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宽领域、多层次、常态化的协商议政格局。一年来,我们按照政协职能统筹推进协商议政各项工作,先后组织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2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7次,对口协商、界别协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145次。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着力丰富履职载体,深化履职实践,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点调研报告12份,涉及重要部署、重大项目、民生实事有效落实的意见建议100余件。市委费高云书记、市政府丁纯市长等党政领导先后对政协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作出批示86件次,有力推动了协商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促进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坚持政治引领,确保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

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政协开展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切实把握人民政协的政治定位,着力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正确的履职方向。注重加强理论武装,通过专题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引导委员立足国情,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切实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始终坚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切实把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重要工作主动报告、重大事项及时反映、重要议题及时沟通,年度协商计划报请市委批准后实施。切实把握人民政协的职能定位,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的团结统战功能,在坚持一致性中尊重多样性,在包容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努力打造生动活泼、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协力,精诚合作,为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献智出力。

二、坚持围绕中心,为常州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我们注重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深入调研,广泛协商,为全市改革发展贡献委员智慧、政协方案。

围绕拓展发展新空间建真言。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资源布局、打造新的发展空间的重大决策部署,呼应我省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实施“跨江融合”、加快“中轴崛起”的战略背景,我们通过综合分析,以抓住区块资源整合的有利契机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发挥综合交通体系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切入点,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方案。委员们深入一线听取各方意见,系统研究进行分析论证,从资源整合、功能叠加、理顺体制、服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2条对策建议。市委费高云书记到会参加市政协专题协商,与委员们一起交流思路、共商良策,充分肯定委员们选题前瞻、调研务实,提出的建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综合港务区建设作出了部署,市政府专门成立综合港务区建设领导小组,高新区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制定2017-2020年行动计划、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市级统筹、市区联动、部门配合、专项推进的工作格局。对外(国际)合作园区是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有效载体。为推动苏澳合作园区、中以创新园、中德创新园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委员们就“加快推进对外(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重要建议被及时采纳。委员们还就如何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快国际科技合作步伐等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谋实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是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我们对照比较优势,选择从“加快发展智能物流装备制造产业”课题入手,组织委员及有关专家等多方力量进行联合调研。为了做深课题,我们专门组织了“委员学习日”专家讲座、委员论坛、委员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加深对智能制造领域的认知和把握;课题调研组在走访企业、深入考察的基础上,专程赴北京向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请教,力求做到精准建言、务实献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常委会议对“聚焦智能物流装备,建设智能制造名城”的建议进行了专题协商。市政府丁纯市长参加政协常委会议协商,认为政协调研扎实、建议务实,对推进智能制造名城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市政府如何研究和汲取委员的意见建议提出了具体要求。人才驱动是城市转型发展的源动力,是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支撑。主席会议对“加大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力度”的提案先后进行了3次集体督办调研,并召开了办理协商会。《推进海外人才落户常州》《关注青年企业家成长,助力经济健康发展》《打造常州金蓝领,助推十大产业链》等多项建议分别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龙城英才计划”改革创新的意见》和相关的16项配套文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围绕增创发展新优势献良策。以市委部署开展的“三大一实干”活动为主题,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立言立论、献计献策,为种好常州幸福树寻找路径、提供方案。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委会带头深入实体企业、走访群众家庭、拜访专家名士,听取意见,谋求创新、发展、富民的对策与良方。各界别及委员积极履行职责,主动联系走访,问需求计,收集民意,共撰写调研报告62篇,提出意见建议1560余条。各专委会、界别小组还专门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会,广泛听取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将界别和委员的调研报告、意见建议进行了集中汇编,报送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进特色强镇建设,再造“苏南模式”发展优势》《常州智造要牵住工业技术软件这个产业“牛鼻子”》《营建常州名人经济的“总部效应”》等11篇调研报告入选我市“我为常州发展献一计”优秀征文,市政协机关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坚持履职为民,积极助推民生持续改善

人民性是政协的本质属性,也是政协履职的内在要求。我们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助推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大力助推富民增收。立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委员们围绕“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课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困难群众,征求各方意见,收集民意民智,提出了建立扶贫工作大数据平台、强化合力帮扶、完善保障制度、激发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肯定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建言质量高,要求各辖市、区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完善措施,全力推进,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委员们还通过视察、调研、协商监督等方式,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残疾人创业就业、涉农产业青年电商培育、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工作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作用》《推进实施长期照护保险》等建议,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

积极建言公共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座谈、专家咨询、部门沟通,形成了《让智慧医疗更多惠及常州百姓》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医疗一账通平台已正式上线,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针对基层社区和城乡群众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期待,经过深入调研,委员们认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公共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信息壁垒,是现阶段有效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建议我市结合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云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政策导向,加快建设符合常州实际的“文化云”,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委员们还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安心菜市场工程、疾病预防机构建设、住宅维修资金使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交通重点工程进展等视察调研和情况通报会,围绕“体育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积极推动实事落地见效。委员们的许多建议还被吸收到正在立法调研的《常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和已经出台的《关于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意见》《常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中。

联系群众反映民情。提案工作是反映民情、汲取民智的重要载体。加强提案培育工作,开展了向社会各界征集提案线索活动,增加集体提案比重,使提案更有质量、更接地气。注重提案办理协商,确定22件重点提案,加强调研督办、专题协商工作,发挥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的引领作用,提高了办理质量。全年共立案381件提案,办复率100%,当年被采纳的提案占54.9%,被部分采纳或列入计划采纳的占32.8%。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建立信息员队伍,在各辖市、区设立信息联系点,拓展了信息渠道,提高了信息质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专刊82期,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建议推广普及共享停车位》《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我市医养融合发展》《建议加强对渣土车辆运营的监管》等30多条信息迅速作出批示,有关部门也及时予以采纳,4条信息被省政协录用,省政府领导对我市《规范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的信息作出专门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处理。

四、坚持团结民主,广泛汇聚各方力量

我们始终把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多方协调关系,积极理顺情绪,推动矛盾化解,有效促进和谐,较好发挥了政协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强化政协团结统战功能。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协重点调研视察活动30余项,以集体名义参与各类协商性会议并发表建言56次,提交集体提案37件,显示了参政有舞台、建言有机会、协商有渠道的良好局面。积极促进民族、宗教事业健康发展,委员们实地视察了有关少数民族集居地和宗教活动场所,就助推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工程、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全国政协进行“基层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监督性调研,全国政协民宗委对我市宗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坚持联系港澳台、面向海内外,加强与港澳委员、海外顾问的交流交往,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围绕深化常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优化在常台资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委员们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咨询、名师导学、爱心义诊、文化下乡、法律援助、就业辅导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密切与界别群众的联系。

发挥文史工作独特作用。创新性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健全全市政协文史工作协作机制,讲好常州故事,助力实施“爱常州”引领行动。围绕凝魂炼心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品牌,委员们就“用好‘三杰’精神时代价值,推进我市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让常州“三杰”形象入眼、事迹入耳、精神入心等建议。调研成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市委党校已把“三杰”精神纳入主体班教学内容,有关单位树立“三杰”群雕像的方案也已进入设计阶段。启动《教我如何不想她》讲好常州文史故事丛书编撰工作,首批推出《尚武重义话常州》《崇文重教话常州》两个分册。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市政协文史馆提档升级工程,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如期推进。委员们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走廊建设、弘扬锡剧艺术、青果巷规划建设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提出许多意见建议,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与党政部门加强联系、协作联动,协商课题时优势互补,提出建议时资源共享,拓宽了工作领域,增强了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重要活动,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牵头组织了市重点督查项目“基层商会组织建设”的督查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和督查专报。加强与辖市、区政协的合作联动,联手开展学习培训、视察调研、协商议政等活动,经常性走访和指导镇(街道)政协工委的工作,推动了政协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重视发挥市国际友好交流协会、炎黄文化研究会、唐荆川研究会、盛宣怀研究会和政协书画社等社团的团结联谊作用,成功举办11省(区)21市(州、盟)政协第16届(常州)书画联展,不断拓展政协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坚持强基固本,着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打基础、强根本、促规范,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履职成效。

完善履职制度体系。有序推进政协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制度和能力保障。积极协助市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政协工作科学化。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联合印发了《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为政协协商议政工作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制定了《提案办理协商办法》,推动提案办理协商从“办中”向“办前”“办后”两端延伸,为规范协商程序、提升协商质效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修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规则》,对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组织、制度、程序、途径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加强专委会建设,修订完善《专门委员会通则》和各专委会《工作细则》,进一步增强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突出委员主体地位。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我们牢固树立“委员强、则政协强”理念,以提高“四种能力”为目标,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意见》,从加强学习培训、改进调研工作、拓展履职平台、强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部署。不断强化调研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把提高调研能力作为提升履职水平的切入点和主抓手,对调研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具体要求。探索建立政协调研课题库和专家库,注重发挥人才优势和重大课题的前瞻性谋划。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坚持以专委会为依托,组织广大委员参与“界别活动月”,推动界别活动参与率和建言议政质量水平的提高。开发和使用委员履职综合服务平台,为委员便捷、有效地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全面落实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提高了委员履职的主动性、积极性。继续推进“委员之家”建设,发挥了“委员之家”作为协商议政讲台、学习交流平台、展示风采舞台的作用。强化新闻宣传工作,精心办好“一刊一网一号”,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政协履职成果和委员履职风采,全年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发稿180余件次,《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江苏政协》杂志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我市加强委员能力建设、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等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政协机关承担着服务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责任。一年来,我们注重发挥政协机关党组在推进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按照“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制度,并与有关高校合作举办党性教育及政协履职业务专题培训班。注重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修订了机关规章制度,作出“六要、六不让”规定。政协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委员的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升,机关一支部创建为市级机关“特色党支部”。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市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和全体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特别是历届政协老领导、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照十九大有关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部署和市委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履职平台的组织保障能力和委员的履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不断深化,联系服务委员的方式和举措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与辖市、区政协的协作联动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改进,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团结民主工作主题,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把持续深化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为工作主线,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不断深化协商民主工作,拓展民主监督渠道,增强议政建言实效,切实做好思想引导、协调关系、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气象、新作为。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党的十九大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实践要求和人民期待,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系统谋划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中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政协工作和委员的实际,集中围绕十九大报告的系统论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学习活动。特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聚焦新时代历史使命、奋斗目标、重大部署,团结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力。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好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到实处。

二、聚焦党政中心任务,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开展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政协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体现政协价值、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本所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主题,充分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聚焦党政中心任务,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督办、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根据市委、市政府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的部署,政协常委会议将围绕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富民惠民共享行动”,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智能制造名城建设”“突出居家养老重点,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为议题进行协商议政。主席会议就“深度开发历史名人资源,放大常州历史名人效应”“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拓展民间对外交往,提升常州城市形象”等议题进行资政建言。各专委会、界别将围绕“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强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破解青年创业难题”“加强重点自然资源保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协商建言关键要在调查研究上下足功夫,使提出的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要科学安排协商活动,做到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相衔接,切实增强协商议政的实效。

三、围绕党政决策落地生根,积极有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发挥政协协商式监督的优势和特色,适时制定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重视发挥协商会议、视察、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围绕助推党政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今年将组织委员对推进综合港务区建设的情况,开展监督性调研协商活动。同时,围绕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见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与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名厨亮灶”工程推进等,开展专项视察。围绕学前教育发展、智慧医疗建设、社区减负增效等,就委员意见建议的落实和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推动政协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履职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以健全完善政协协商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细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具体办法。按照市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及时会同市委、市政府制定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修订《市直党政部门(单位)与市政协专委会和界别的对口联系的意见》,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制定《政协提案审查立案实施细则》,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试行)》,健全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制度。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各项要求,加强委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委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委员履职综合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委员、界别小组履职评价体系。健全政协领导及专委会分工联系界别工作机制,完善界别活动组织服务保障机制和“委员之家”功能,推进界别协商深入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委员联络机制,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委员“双联系”机制,带动广大委员更好联系界别群众。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营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理性有度、合法依章、宽松和谐的履职生态,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增进各方面的团结合作,提升合作共事的能力。密切同辖市、区政协的联系联动,增强履职合力。推进组织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政协党的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专委会通则和工作细则,加强专委会之间的联动协作,更好地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执行力。加强政协工作理论研究会建设,为深化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市政协文史馆建设。发挥“一刊一网一号”主阵地作用,提升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注重发挥政协各类社团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政协工作的联系面。

各位委员!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切实履行职能,倾力服务大局,真诚服务群众,为种好人民满意幸福树、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